第12章 以歌明志:《我的夏国心》寄侨胞

关灯
王副主任的小动作像梅雨天的潮气,黏腻膈应,却暂时阻挡不了凌云前进的脚步。

    那间挨着水房的“创作间”被他收拾得勉强能待人了,窗台上的灰尘没了,换上了一盆刘晓不知从哪儿弄来的、蔫头耷脑的绿萝,算是添了点活气。

     外面的世界,《精忠报国》的热度还在持续,甚至因为其独特的阳刚气质和家国情怀,被一些中小学选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影响力进一步下沉。

    汪海之流的杂音虽然没完全消失,但在主流声浪的裹挟下,也掀不起太大风浪。

     但凌云心里清楚,靠一首歌吃老本是不行的。

    文工团内部,不知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他,等着看他江郎才尽,或者行差踏错。

    王副主任的刁难只是开胃小菜,真正的压力,来自于这骤然成名后的期待,以及……脑海中那浩瀚文明瑰宝库带来的选择困难。

     下一个,唱什么? 他坐在吱呀作响的旧椅子上,目光掠过窗外那棵老槐树斑驳的枝干,思绪飘远。

    他想起了前世,那些漂泊海外的游子,听到乡音时眼中闪烁的泪光;想起了这个世界,文化贫瘠之下,海外侨胞对故土文化那种更深切的渴望与疏离。

     一种淡淡的、却挥之不去的乡愁,跨越了时空,萦绕在他心头。

     就在这时,脑海中的系统界面微微闪烁了一下。

    【音乐瑰宝库】里,一个光点似乎比周围的更亮了些。

    他的意念触及过去——《我的夏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萦,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夏国心…… 简单的歌词,平实的旋律,没有《精忠报国》的壮怀激烈,却像一股温润而坚韧的暖流,瞬间包裹了他。

    这首歌里蕴含的,是远离故土的眷恋,是血脉深处无法割舍的认同,是一种更深沉、更持久的情感力量。

     就是它了! 凌云几乎是瞬间就做出了决定。

    这首歌,或许没有战歌那般immediate的冲击力,但它能触及的灵魂层面,可能更深,更广,尤其是对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华夏儿女。

     他没有立刻大张旗鼓地录制。

    王副主任正盯着他,任何“不合规矩”的举动都可能被放大。

    他利用那间破创作间,反复打磨编曲,决定采用更偏向抒情、以钢琴和弦乐为主基调的编配,突出歌曲中那份深沉的情感。

     这一次,他没再找刘晓帮忙借设备,也没动用团里需要复杂审批的录音棚——他知道那大概率会被卡。

    他动用了张团长特批的、属于他个人的“创作经费”中的一小部分,租用了市区一家口碑不错、但不属于文工团体系的中小型商业录音棚,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带着完善好的谱子和编曲思路,去完成了录制。

     过程很顺利。

    当他站在专业的录音麦克风前,唱出“河山只在我梦萦”时,那种游子思乡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