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练清静合气经
关灯
小
中
大
小胖子走后,龙辰又拿起那本清静合气经仔细看,书页泛黄陈旧,字迹都有些不是十分清楚了;若真的是明代中后期的书,至今也有四,五百年,四,五百年的时间,能保存到如此,也算是十分难得的了;
这一本虽然不是原稿真品,但也应该是明代那时的印刷品,龙辰估计应该是昙阳子白日飞升后,其他人借她的名气书写的作品,以供道家修心养性之用的;因为龙辰从历史,野史中均没有查到昙阳子留有过着作;
龙辰翻开第一页看,第一页仅仅十二个大字,
“清静自明,合气养性,终窥大道”,
“这个应该是全书的总纲了吧!”龙辰又自言自语说道;
清静自明,龙辰隐约的觉得,就是说修心要修到清静,静心的意思,
合气养性,合气,龙辰现在不知道怎么叫合气,难道是修真小说中的练气,养性,就是调养性命的意思,此性非现代人所想的食色性也中的性;
终窥大道,这个牛逼,简单到不用解释;
“这个是什么修炼心法吗?还能终窥大道,这么牛逼的啊”龙辰又自言自语说着;
龙辰又翻开一页,写着:
“清静经,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 龙辰似懂非懂读着;龙辰又翻开第三页, “心如止水,万念皆空,深吸一气,三呼而吐,短吸一气,长呼而出,循环往复,心无他物,三刻而止,恢复如初。
调整一二,闭目而入,深吸一气,内视经络游走,随气而动,长吐而出,四九过后,恢复如初。
丹田气足,督任并行,周天循环,畅通身融,气过督脉三关(尾闾、夹脊、玉枕),入泥丸后归任脉至下丹田。
清净之心,接纳天地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 龙辰似懂非懂读着;龙辰又翻开第三页, “心如止水,万念皆空,深吸一气,三呼而吐,短吸一气,长呼而出,循环往复,心无他物,三刻而止,恢复如初。
调整一二,闭目而入,深吸一气,内视经络游走,随气而动,长吐而出,四九过后,恢复如初。
丹田气足,督任并行,周天循环,畅通身融,气过督脉三关(尾闾、夹脊、玉枕),入泥丸后归任脉至下丹田。
清净之心,接纳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