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大队部的最高指示

关灯
晏卫国前脚刚到大队部,屁股还没坐热乎,后脚一辆在村里极其罕见的北京吉普212卷着一路黄土,“嗡”的一声,停在了大队部的院子门口。

     这动静,比昨天公社通讯员那辆破自行车可要大太多了。

     正在田里干活的社员们,纷纷直起腰,伸长了脖子往这边看。

     “看!是吉普车!” “乖乖,这得是多大的官才能坐啊?” “肯定是来找晏大队长的!看来昨天那消息是真的!” 村民们的议论声,像风一样,在田野间扩散开来。

     晏卫国心里也是一紧,连忙站起身,快步迎了出去。

     车门打开,先下来的是县侨办的刘明主任,接着是民政局的孙局长。

     两人都穿着一身笔挺的灰色中山装,脚上的皮鞋擦得锃亮,与周围泥土的环境格格不入。

     晏卫国虽然不认识他们,但只看这气派和穿着,就知道绝对是县里的大领导。

     “请问……两位领导是?”他搓着一双粗糙的大手,有些局促地问道。

     “你就是晏卫国同志吧?”刘明主任脸上带着和煦的微笑,主动伸出手,“我是县侨办的刘明,这位是民政局的孙局长,我们今天来,是代表县委县政府,来找你了解一些情况的。

    ” 县委县政府! 晏卫国感觉自己的脑袋空白了一瞬间,然后连忙伸出双手,紧紧地握住了刘明的手。

     “刘主任好!孙局长好!快,快请进!” 他受宠若惊地将两位大领导请进了大队部办公室。

     办公室里很简陋,一张破旧的办公桌,几条长板凳,墙上贴着一张褪了色的世界地图和几张农业生产的宣传画。

     晏卫国手忙脚乱地用袖子擦了擦长板凳上的灰,又从一个掉漆的暖水瓶里,倒出两杯还有些温热的白开水,用两个豁了口的搪瓷缸子,恭恭敬敬地端到了两位领导面前。

     “领导,乡下地方,条件差,您二位多担待。

    ” “卫国同志,你太客气了。

    ”孙局长笑着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我们今天来,就是和你拉拉家常,你不用紧张。

    ” 话是这么说,但晏卫国怎么可能不紧张? 他正襟危坐地坐在长板凳的另一头,腰杆挺得笔直,像村里面那些个等待老师训话的学生娃。

     刘明主任清了清嗓子,没有绕圈子,直接进入了正题。

     他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钢笔,用一种官方口气开始了询问。

     “晏卫国同志,根据我们的档案记录,你原名叫晏铁柱对吗?” “对,对。

    ”晏卫国连忙点头,“那都是旧社会的名字了,后来为了追求进步,响应党的号召就改了。

    ” “嗯。

    ”刘明点头,继续问道,“你父亲,是叫晏鸿山?” “是,是我爹。

    ” “那你家里,除了你父亲这一辈,还有没有其他的叔伯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