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冰原上的微光

关灯
周昊留下的那句话,像一颗投入死水的石子,在李育卿近乎麻木的心湖中漾开了细微却持久的涟漪。

     “……有机会离开这里,拥有一定程度的新‘自由’。

    ” 自由。

    这两个字对她而言,曾经意味着随心所欲、挥霍无度和众星捧月。

    而现在,它变得如此具体而卑微——仅仅是走出这栋现代化牢笼,拥有一点点能够自主呼吸的空间。

     还有“管理艺术品投资机构”?这并非她完全陌生的领域,她的珠宝生意本就与艺术收藏沾边,但这更像是周昊扔给她的一根带着倒刺的绳索,既是考验,也是某种形式的……“恩赐”? 接下来的日子,李育卿的生活节奏依旧被那张精确到分钟的日程表所统治,但她的心态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静思”时,她不再完全沉浸于过去的崩溃与不甘,而是开始强迫自己思考那些商业案例和哲学书籍中的逻辑;“体能训练”时,她不再敷衍了事,而是咬着牙试图突破昨天的记录;阅读指定书目时,她甚至开始做笔记,试图从中找出能让她“做好”的线索。

     她像一个被迫重新学习生存技能的高等生物,在绝对力量的威压下,一点点收敛起爪牙,尝试去理解并适应新的规则。

    屈辱感依旧存在,手腕上的烙印时刻提醒着她,但那丝对“有限自由”的渴望,如同冰原上极其微弱的极光,开始在她死寂的内心闪烁。

     一周后,那名女侍者送来的不再是简单的日程表,还附带了一个加密的平板电脑和一堆关于北欧那几家艺术品投资机构的详细资料,包括财务报表、人事架构、当前进行的项目以及潜在的风险评估。

     “先生吩咐,这是您接下来需要学习的内容。

    每周会有一次线上考核。

    ”女侍者的语气一如既往地平稳。

     李育卿接过平板,感觉手中沉甸甸的。

    她知道,真正的考验开始了。

     她几乎投入了所有未被安排的时间来啃这些枯燥的文件。

    语言不是问题(她精通多国语言),但复杂的财务模型、艺术品市场的诡谲波动、那些老牌欧洲经理人可能设置的隐形障碍……一切都让她感到棘手。

    她过去的商业经验更多依赖于家世背景和强势手腕,而非这种需要极度耐心和精妙技巧的管理。

     好几次,她对着屏幕上复杂的数据链感到绝望,几乎要摔了平板。

    但一想到周昊那双冷漠审视的眼睛,想到那扇可能永远不会再为她打开的门,她又硬生生忍了下来,逼着自己继续看下去。

     她开始利用“静思”的时间在脑中模拟决策,在阅读哲学书籍时思考权力博弈如何在商业中细微体现。

    她甚至主动请求女侍者(虽然对方几乎从不回应)提供更多艺术市场相关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