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土墙里的日子

关灯
白天课堂上的趣事,或者哪个老师又生气了,笑声和吵闹声在寂静的田野里格外清晰。

     快乐里也藏着小小的痛苦。

    吴迪特别爱吃糖。

    奶奶赶集时偶尔会买回一点廉价的硬水果糖,或者自家熬的红薯麦芽糖。

    那甜甜的滋味对吴迪有着致命的诱惑。

    三年级那年,他左边的大牙开始隐隐作痛,他没在意,糖照吃不误。

    直到有一天,那疼痛像一把钻子猛地扎进牙床,毫无预兆地爆发开来。

    吴迪疼得脸色煞白,捂着腮帮子在地上打滚,豆大的汗珠混着眼泪滚下来,嘴里发出呜呜的哀鸣。

    奶奶急得团团转,用土法子给他含凉水、咬花椒,都无济于事。

    爷爷蹲在旁边,愁眉苦脸地吧嗒着旱烟,看着孙子受苦,心里刀割似的疼。

    后来还是请了邻村懂点土方子的老人来看,折腾了好一阵才稍稍缓解。

    看着孙子肿起的半边脸和哭红的眼睛,爷爷奶奶心疼得不行,下定决心要管住他的嘴。

    可没过几天,看着吴迪病恹恹的、吃饭都不香的样子,奶奶又心软了,偷偷塞给他一小块糖,叹着气说:“少吃点,一点点……吃完记得漱口。

    ”吴迪含着糖,甜味在嘴里化开,疼痛似乎也减轻了,他依偎在奶奶怀里,觉得那偷来的甜,格外珍贵。

    蛀牙的隐患,也就这样留了下来。

     最复杂的心情,属于每年腊月。

     “奶奶,爸爸妈妈啥时候回来啊?”吴迪帮着奶奶扫院子,忍不住不知道第几次问道。

     “快了快了,就这几天了。

    你爷爷去镇上问了,说信儿捎回来了。

    ”奶奶直起腰,捶了捶背,“咋?想爸妈了?” 吴迪没吭声,低下头用力扫着地上的落叶,小脸微微发红。

    扫完院子,他放下扫帚,一溜烟又跑向村口那个小土坡。

    他爬上最高处,踮着脚尖,伸长脖子,痴痴地望着那条蜿蜒向山外的土路。

    寒风呼呼地刮着,吹得他脸蛋生疼,鼻涕不自觉地流下来。

    他站了很久,小脑袋里胡思乱想:爸爸会给我带啥?是火车上那种盒饭吗?还是城里那种会发光的玩具枪?妈妈会不会给我买新棉袄? 突然,路的尽头出现了几个模糊的黑点,拖着箱子。

    吴迪的心猛地一跳,眼睛瞪得溜圆。

    黑点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是爸爸妈妈!那个走路姿势,错不了! 一种巨大的、难以形容的情绪瞬间淹没了他。

    期待?欢喜?还是……陌生和害怕?他来不及分辨,身体已经先于大脑做出了反应——像被火烫到一样,他猛地转身,从土坡上连滚带爬地冲下来,头也不回地朝着家的方向狂奔!心脏在胸腔里疯狂地擂鼓,耳朵里嗡嗡作响。

    他冲进院子,一头扎进刚从屋里出来的奶奶怀里,把小脸深深埋起来,只留个后脑勺对着院门,身体微微发抖。

     “咋了迪娃子?跑啥?撞见鬼了?”奶奶被他撞得一个趔趄,纳闷地问。

     这时,院门外传来行李箱轮子滚过土路的声音,还有那熟悉又带着点长途跋涉疲惫的、刻意扬起的呼唤声: “爸!妈!迪娃子?我们回来啦!” 那份近乡情怯的复杂滋味,像一颗裹着糖衣的青橄榄,甜涩交织,猛烈地撞击着吴迪小小的心房。

    他紧紧抓着奶奶的衣襟,听着脚步声越来越近,既想回头看看,又觉得无比害羞,最终只是把脸埋得更深了。

    土墙屋里的日子,就在爷爷奶奶絮絮叨叨的关切、小伙伴肆无忌惮的打闹、以及年底这份爬上土坡又落荒而逃的甜蜜慌乱中,一天天流淌过去。

    这是吴迪生命的底色,平凡、质朴,带着泥土的芬芳、火盆的暖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潮湿,深深地刻进了他的骨子里。

     喜欢平凡的大多数请大家收藏:()平凡的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