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迷彩·方阵与静默的夜

关灯
味道中规中矩,但胜在种类繁多,管饱。

    王超边吃边点评哪个窗口的什么菜最好吃,俨然美食家。

    刘洋细嚼慢咽,吃得最斯文。

    赵大鹏食量惊人,风卷残云。

    吴迪默默地吃着,感受着这集体生活的第一餐,热闹、新鲜,也带着点初来乍到的无所适从。

    吃完饭,大家又一起去水房打了热水,说说笑笑地回到宿舍。

     晚上,大家洗漱完毕,躺在床上闲聊。

    王超讲着本地的趣闻,陈立分享着高中时的糗事,连刘洋也难得地说了几句。

    气氛轻松融洽。

    然而,当墙上的挂钟指针慢慢滑向十点,宿舍楼统一的熄灯哨声尖锐地响起,整个房间瞬间陷入黑暗时,一种奇异的静默突然降临了。

     刚才还此起彼伏的说笑声戛然而止。

    黑暗中,只能听到窗外偶尔传来的虫鸣,和宿舍里几个深浅不一的呼吸声。

    没有人再说话,甚至连翻身的声音都小心翼翼。

    一种无形的、带着湿气的情绪在黑暗中弥漫开来,沉重地压在每个人的胸口。

    是离家的怅惘?是对陌生环境的不安?还是白日喧嚣褪去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悄然浮上心头?吴迪睁着眼睛,望着上铺床板的模糊轮廓,父母在火车站检票口消失的背影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那袋苹果的香甜仿佛还留在唇齿间,却更衬得此刻心头的空落。

    他听见对面上铺的陈立轻轻叹了口气,隔壁床的刘洋翻了个身,床架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这静默的夜,成了大学送给他们的第一份带着乡愁的礼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刺耳的起床哨就代替了闹钟。

    四人顶着惺忪的睡眼,手忙脚乱地洗漱,换上学校发的、还带着一股崭新布料味道的劣质迷彩服,匆匆赶往指定地点集合。

    辅导员是个年轻的男老师,姓周,戴着眼镜,说话语速很快,条理清晰地宣布着新生安排:领教材、办校园卡、熟悉环境……而重头戏,毫无疑问是即将开始的军训。

     军训的号角很快吹响。

    清晨六点,操场已是迷彩的海洋。

    教官们个个面色黝黑,神情严肃,口令短促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简单的分营分连后,枯燥而严格的训练开始了。

     站军姿是入门第一课。

    头顶烈日(九月的秋老虎威力不减),脚踩滚烫的塑胶跑道,昂首、挺胸、收腹、提臀、双手紧贴裤缝、目视前方……教官鹰隼般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稍有松懈,一声严厉的“动什么动!打报告了吗!”立刻如雷贯耳。

    汗水像小溪一样顺着鬓角、脊背往下淌,迷彩服很快湿透,紧贴在身上,又痒又难受。

    吴迪咬牙坚持着,感觉时间过得无比漫长,双腿发麻,脚底板像踩在烙铁上。

    旁边的赵大鹏,体型敦实,尤其吃力,不一会儿就开始微微摇晃,脸憋得通红,被教官单独“关照”了好几次。

     齐步走、正步走更是笑料百出的重灾区。

    教官喊“一!二!一!”,要求手脚协调,步伐一致。

    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状况频出。

     最经典的莫过于“顺拐”。

    队伍里总有几个“天赋异禀”的同学,一紧张就同手同脚。

    教官喊“一”(抬左脚),他们抬左脚的同时也甩左胳膊;喊“二”(抬右脚),又变成右脚配右手。

    那别扭的姿势,像被无形的线操控的木偶,在整齐的队伍里显得格外突兀滑稽。

    每次出现这种情况,整个方阵想笑又不敢笑,憋得肩膀直抖。

    教官气得脸发黑,把“顺拐”的同学单独拎出来,一遍遍纠正:“看着我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