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崔寇恶报遭磨灭 忠孝投师入法门
关灯
小
中
大
王尽释氏经像。
王听其言,可怜沙门大遭屠戮。
却说元通老和尚神游八极,见沙门在远近寺院持斋修行的,被茹荤破戒的连累,都是那陶情等一班勾引坏教。
他已知盛时如彼,衰时乃此,虽然都是不守戒的做出,却难道不动慈悲!云间见这戮僧光景,乃显神通,附灵于一个沙门,法号元会,名昙,振锡到魏宫门。
魏主见了,即传武士斩之。
武士奉令,刀斫不入。
王乃自抽佩剑去斫,毫不能伤,剑微有痕如线。
随令武士收捕,投入虎槛中,投入虎槛中,虎皆怖伏,不敢瞬目。
左右请以谦之试之。
王准奏,随召寇谦之入虎槛,虎即咆吼起来。
魏主始大惊,延元会上殿,再拜谢过,送元会于近城寺中。
元通老和尚阳神仍返清虚极乐,不提。
却说崔皓专恃威权,魏主太武以皓为监秘书郎官。
一日,其僚属姓闵名湛,劝皓刊刻所撰国史于石,以彰直笔。
皓从之,乃令工人刊石,立于郊坛,书魏先世事迹详实。
往来见者咸以为言,国人无不忿恨,相与谗皓于魏主太武,以为暴扬国恶。
太武大怒,使执法按皓罪状,崔皓惶惑不能对。
乃执皓槛车,置于城南道厕,使卫士路人行溺其面,呼声嗷嗷,彻于道路。
皓乃叹曰:“此吾投经溺像之报也。
”尽法以处,仍坐收僚属百余人,寇谦之并坐。
其党正要弄幻法逃生,忽然云端里见隐道真带着道童本智多人,道:“吾奉正乙驱除邪恶。
”谦之求饶,说道:“小道也曾受图箓、崇正教。
”玄隐道:“正为你假正入邪,坏吾道教。
”道真说毕不见。
谦之遂罹于崔党之害。
后人有说报应善恶、祸福不差五言八句: 崔皓兴谗日,沙门被害时。
善有福善应,恶有恶神知。
经像何冤溺,科仪空受持。
寇崔遭业报,糜溃不收尸。
话说达摩老祖在清宁观,一心只要普度有情,演化本国。
一日,却与弟子道副说道:“我本天竺南印度王子,出家修继多罗大法,今吾师已灭度六十余年,闻知震旦国众生,若被邪魔扰正,以及东土诸有情破戒毁教,吾欲自西而东,随缘度化,须是择吉日良时,辞别侄王,然后启行。
”道副唯唯奉教。
忽然见一人自外而入,见了老祖,哀哀泣跪于地。
老祖悯其情景,乃问道:“善男子何为哀泣,卑礼师前?”这人说道:“小子幼失怙恃,长又无能撑达,欲报父母深思,无由可报。
千思万想,惟有投拜佛门,做÷个和尚,报答生身养育。
”老祖听了,说道:“一子出家,九祖超脱,固是善功。
只是你父母望你生生继后,一入佛门,便守戒行,恐于继续有碍,反称不孝之大。
”这人说道:“小子家有弟兄,或可为继,望祖师怜情收录。
”老祖听他言辞正大,来意真诚,便欲收做弟子,但不知他意向可专不变,乃令道副以法试其心志。
道副领了老祖法旨,随向这人说道:“出家不难守戒难,你既要投托佛门,须先在厨房供行者之役。
”这人听了,随走入厨房,劈柴运水,便问道:“师兄,你说出家不难守戒难。
我想出家,是我一心要报父娘恩。
发了这愿,就离了家园,到此观中,做个行者。
挑水也不难,劈柴也不难,便是敲梆念佛也不难。
却不知守戒难,守的何戒?怎便叫难?”道副说道:“出家人既入佛门,便要遵守禅规,坚持戒行,不饮酒,不茹荤,不淫欲,不偷盗,不妄念,不贪嗔。
虽说五戒八戒,却也种种甚多。
你若能持守,不犯这戒,便是真心出家。
若是不能持守,一犯了这戒,比那在家罪孽更大。
人心变幻,见了这种种淫欲易乱,所以说守戒难。
”行者道:“我只是把报父娘恩的心肠,时时警省,说为何出家,为何又犯戒。
师兄,你说这个可难?”道副道:“是,这却不难。
比如劈柴挑水,还要费力。
这持守戒行,只在这心一主定不乱,不费工夫,不劳力气,何难之有!”行者道:“师兄,我从今以后,只是存着这个心罢。
”当时道副把行者这
王听其言,可怜沙门大遭屠戮。
却说元通老和尚神游八极,见沙门在远近寺院持斋修行的,被茹荤破戒的连累,都是那陶情等一班勾引坏教。
他已知盛时如彼,衰时乃此,虽然都是不守戒的做出,却难道不动慈悲!云间见这戮僧光景,乃显神通,附灵于一个沙门,法号元会,名昙,振锡到魏宫门。
魏主见了,即传武士斩之。
武士奉令,刀斫不入。
王乃自抽佩剑去斫,毫不能伤,剑微有痕如线。
随令武士收捕,投入虎槛中,投入虎槛中,虎皆怖伏,不敢瞬目。
左右请以谦之试之。
王准奏,随召寇谦之入虎槛,虎即咆吼起来。
魏主始大惊,延元会上殿,再拜谢过,送元会于近城寺中。
元通老和尚阳神仍返清虚极乐,不提。
却说崔皓专恃威权,魏主太武以皓为监秘书郎官。
一日,其僚属姓闵名湛,劝皓刊刻所撰国史于石,以彰直笔。
皓从之,乃令工人刊石,立于郊坛,书魏先世事迹详实。
往来见者咸以为言,国人无不忿恨,相与谗皓于魏主太武,以为暴扬国恶。
太武大怒,使执法按皓罪状,崔皓惶惑不能对。
乃执皓槛车,置于城南道厕,使卫士路人行溺其面,呼声嗷嗷,彻于道路。
皓乃叹曰:“此吾投经溺像之报也。
”尽法以处,仍坐收僚属百余人,寇谦之并坐。
其党正要弄幻法逃生,忽然云端里见隐道真带着道童本智多人,道:“吾奉正乙驱除邪恶。
”谦之求饶,说道:“小道也曾受图箓、崇正教。
”玄隐道:“正为你假正入邪,坏吾道教。
”道真说毕不见。
谦之遂罹于崔党之害。
后人有说报应善恶、祸福不差五言八句: 崔皓兴谗日,沙门被害时。
善有福善应,恶有恶神知。
经像何冤溺,科仪空受持。
寇崔遭业报,糜溃不收尸。
话说达摩老祖在清宁观,一心只要普度有情,演化本国。
一日,却与弟子道副说道:“我本天竺南印度王子,出家修继多罗大法,今吾师已灭度六十余年,闻知震旦国众生,若被邪魔扰正,以及东土诸有情破戒毁教,吾欲自西而东,随缘度化,须是择吉日良时,辞别侄王,然后启行。
”道副唯唯奉教。
忽然见一人自外而入,见了老祖,哀哀泣跪于地。
老祖悯其情景,乃问道:“善男子何为哀泣,卑礼师前?”这人说道:“小子幼失怙恃,长又无能撑达,欲报父母深思,无由可报。
千思万想,惟有投拜佛门,做÷个和尚,报答生身养育。
”老祖听了,说道:“一子出家,九祖超脱,固是善功。
只是你父母望你生生继后,一入佛门,便守戒行,恐于继续有碍,反称不孝之大。
”这人说道:“小子家有弟兄,或可为继,望祖师怜情收录。
”老祖听他言辞正大,来意真诚,便欲收做弟子,但不知他意向可专不变,乃令道副以法试其心志。
道副领了老祖法旨,随向这人说道:“出家不难守戒难,你既要投托佛门,须先在厨房供行者之役。
”这人听了,随走入厨房,劈柴运水,便问道:“师兄,你说出家不难守戒难。
我想出家,是我一心要报父娘恩。
发了这愿,就离了家园,到此观中,做个行者。
挑水也不难,劈柴也不难,便是敲梆念佛也不难。
却不知守戒难,守的何戒?怎便叫难?”道副说道:“出家人既入佛门,便要遵守禅规,坚持戒行,不饮酒,不茹荤,不淫欲,不偷盗,不妄念,不贪嗔。
虽说五戒八戒,却也种种甚多。
你若能持守,不犯这戒,便是真心出家。
若是不能持守,一犯了这戒,比那在家罪孽更大。
人心变幻,见了这种种淫欲易乱,所以说守戒难。
”行者道:“我只是把报父娘恩的心肠,时时警省,说为何出家,为何又犯戒。
师兄,你说这个可难?”道副道:“是,这却不难。
比如劈柴挑水,还要费力。
这持守戒行,只在这心一主定不乱,不费工夫,不劳力气,何难之有!”行者道:“师兄,我从今以后,只是存着这个心罢。
”当时道副把行者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