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六章 天子视野
关灯
小
中
大
超过万两。
收买东宫的下人,用了近三千两,打通所有关节,弄清楚他们主子的喜好,方才出手。
」 龙鹰咋舌道:「变卖一半,竟可换回这么多金子?」 李隆基惋惜道:「如非我急于脱手,可叫更高的价。
现在归道和他的兄弟到幽州来,我有足够的财力让他们家肥屋润、安居乐业,少个子儿都办不到。
」 龙鹰道:「听你老哥这么说,想在新朝弄个一官半职,该非难事。
」 李隆基道:「说易不易,说难不难,须瞧时机,欲速则不达。
收买皇上和韦后身边的人另一好处,是可以掌握最新的情况,不致药石乱投。
」 龙鹰叹道:「我和朝廷现时的情况完全脱节,幸好有你顶上。
你说的时机,指的是甚么时机?」 李隆基道:「隆基须先就所知的,详细禀上鹰爷,鹰爷方明白。
」 龙鹰笑道:「你好像将我和你的身份掉转了。
」 李隆基发自真心的道:「隆基是由衷的佩服和尊敬鹰爷,特别在今次『南人北徙』一事上,大帅便说只有鹰爷肯这么做,又办得到。
如让这批熟悉中土的突厥人变成如丧家之犬的流寇,后果不堪设想,而那正是贼子杨清仁最希望发生的事。
」 大帅指的是郭元振。
龙鹰瞧着从泊岸的部分船只,鱼贯登岸的突厥妇孺,个个欢天喜地的神情,心中安慰,道:「这叫『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种情操是超越国界和民族的,否则人将不配被称之为人。
好哩!要故事了!」 李隆基深吸一口河风,道:「皇上共有四男八女,属韦后所生的有一男四女,一男就是惨遭杀害的李重润,隆基的堂兄弟;四女是长宁、永寿、永泰和最小的安乐,包括已薨的永寿及遇害的永泰,现全从郡主封为公主。
」 龙鹰讶道:「竟有四子之多,我只认识李重润和李重俊,曾听过另有一子,好像叫李重福。
」 李隆基道:「李重福是次子,最不为韦后所喜,比她与李重俊的关系更差,遭到韦后的诬陷,据传被幽禁起来,我却猜已遭韦后杀害。
」 龙鹰难以相信的瞪大眼睛,虽非其所出,可是韦后如此待之,已非心狠手辣足以形容,难怪李重俊厌倦宫廷的生活。
李隆基续道:「李重茂是第四子,自幼体弱多病,因不宜舟车劳顿,被留在房州。
」 龙鹰叹道:「李重俊危矣!」 李隆基道:「还远未至轮到他的时候,而册封李重俊为太子亦事在必行。
」 龙鹰欣然道:「幸好有你老哥,否则如此复杂的情况,谁弄得清楚。
」 李隆基道:「诸公主里,最得宠的是长宁和安乐,更是恃宠生娇,亦是隆基除韦后外,笼络的主要对象,现在和我的关系空前良好,因为隆基可以在她们有需要之时,提供她们最需要的东西。
」 龙鹰抓头道:「她们现在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还需甚么?」 李隆基道:「要明其所需,先要向鹰爷道出朝廷内外的新情况。
」 龙鹰问道:「斗争是否在第一天就开始?」 李隆基道:「正确点说,该是由皇上册立韦妃为皇后,又追赠韦后亡父韦玄贞为上洛郡王,母崔氏为郡王妃而展开。
在武三思怂恿下,韦后先是『垂帘听政』,又千方百计扩大韦氏家天下的形势,竟将乃父从上洛郡王改为邦王,建庙称为『褒德陵』。
」 「陵」为天子、皇后?太上皇或太后坟墓的名称,连太子的墓仍不可称陵,韦后肯定是僭越。
李隆基苦笑道:「对此皇上唯唯诺诺,是韦后的应声虫。
鹰爷确有先见之明,晓得终有这么的一天,令我李隆基没有别的选择。
」 龙鹰道:「张柬之等如何应对?」 李隆基沉声道:「张柬之等并非蠢人,看穿是武三思在背后搞风搞雨,集中力量对付武氏子弟,力劝皇上诛杀诸武,皇上充耳不闻。
张柬之等退而求其次,请求降诸武王爵,皇上当然不许,此事仍在僵持里,张柬之等绝不肯罢休。
」 龙鹰叹道:「不罢休又如何?」 心忖张柬之现在会因漠视他的警告,悔不当初吗? 李隆基压低声音道:「现时仍以张柬之一方占尽优势上风,武三思和党羽,又或东宫的佞臣,由于新上场,仍备受旧势力牵制阻挠,更重要的是兵权尚紧紧操控在张柬之等人手上,逼得急了,再来一次政变,非是不可能。
所以我说情况未是急在一时,就是这个意思。
鹰爷担心的事,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有甚么
收买东宫的下人,用了近三千两,打通所有关节,弄清楚他们主子的喜好,方才出手。
」 龙鹰咋舌道:「变卖一半,竟可换回这么多金子?」 李隆基惋惜道:「如非我急于脱手,可叫更高的价。
现在归道和他的兄弟到幽州来,我有足够的财力让他们家肥屋润、安居乐业,少个子儿都办不到。
」 龙鹰道:「听你老哥这么说,想在新朝弄个一官半职,该非难事。
」 李隆基道:「说易不易,说难不难,须瞧时机,欲速则不达。
收买皇上和韦后身边的人另一好处,是可以掌握最新的情况,不致药石乱投。
」 龙鹰叹道:「我和朝廷现时的情况完全脱节,幸好有你顶上。
你说的时机,指的是甚么时机?」 李隆基道:「隆基须先就所知的,详细禀上鹰爷,鹰爷方明白。
」 龙鹰笑道:「你好像将我和你的身份掉转了。
」 李隆基发自真心的道:「隆基是由衷的佩服和尊敬鹰爷,特别在今次『南人北徙』一事上,大帅便说只有鹰爷肯这么做,又办得到。
如让这批熟悉中土的突厥人变成如丧家之犬的流寇,后果不堪设想,而那正是贼子杨清仁最希望发生的事。
」 大帅指的是郭元振。
龙鹰瞧着从泊岸的部分船只,鱼贯登岸的突厥妇孺,个个欢天喜地的神情,心中安慰,道:「这叫『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种情操是超越国界和民族的,否则人将不配被称之为人。
好哩!要故事了!」 李隆基深吸一口河风,道:「皇上共有四男八女,属韦后所生的有一男四女,一男就是惨遭杀害的李重润,隆基的堂兄弟;四女是长宁、永寿、永泰和最小的安乐,包括已薨的永寿及遇害的永泰,现全从郡主封为公主。
」 龙鹰讶道:「竟有四子之多,我只认识李重润和李重俊,曾听过另有一子,好像叫李重福。
」 李隆基道:「李重福是次子,最不为韦后所喜,比她与李重俊的关系更差,遭到韦后的诬陷,据传被幽禁起来,我却猜已遭韦后杀害。
」 龙鹰难以相信的瞪大眼睛,虽非其所出,可是韦后如此待之,已非心狠手辣足以形容,难怪李重俊厌倦宫廷的生活。
李隆基续道:「李重茂是第四子,自幼体弱多病,因不宜舟车劳顿,被留在房州。
」 龙鹰叹道:「李重俊危矣!」 李隆基道:「还远未至轮到他的时候,而册封李重俊为太子亦事在必行。
」 龙鹰欣然道:「幸好有你老哥,否则如此复杂的情况,谁弄得清楚。
」 李隆基道:「诸公主里,最得宠的是长宁和安乐,更是恃宠生娇,亦是隆基除韦后外,笼络的主要对象,现在和我的关系空前良好,因为隆基可以在她们有需要之时,提供她们最需要的东西。
」 龙鹰抓头道:「她们现在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还需甚么?」 李隆基道:「要明其所需,先要向鹰爷道出朝廷内外的新情况。
」 龙鹰问道:「斗争是否在第一天就开始?」 李隆基道:「正确点说,该是由皇上册立韦妃为皇后,又追赠韦后亡父韦玄贞为上洛郡王,母崔氏为郡王妃而展开。
在武三思怂恿下,韦后先是『垂帘听政』,又千方百计扩大韦氏家天下的形势,竟将乃父从上洛郡王改为邦王,建庙称为『褒德陵』。
」 「陵」为天子、皇后?太上皇或太后坟墓的名称,连太子的墓仍不可称陵,韦后肯定是僭越。
李隆基苦笑道:「对此皇上唯唯诺诺,是韦后的应声虫。
鹰爷确有先见之明,晓得终有这么的一天,令我李隆基没有别的选择。
」 龙鹰道:「张柬之等如何应对?」 李隆基沉声道:「张柬之等并非蠢人,看穿是武三思在背后搞风搞雨,集中力量对付武氏子弟,力劝皇上诛杀诸武,皇上充耳不闻。
张柬之等退而求其次,请求降诸武王爵,皇上当然不许,此事仍在僵持里,张柬之等绝不肯罢休。
」 龙鹰叹道:「不罢休又如何?」 心忖张柬之现在会因漠视他的警告,悔不当初吗? 李隆基压低声音道:「现时仍以张柬之一方占尽优势上风,武三思和党羽,又或东宫的佞臣,由于新上场,仍备受旧势力牵制阻挠,更重要的是兵权尚紧紧操控在张柬之等人手上,逼得急了,再来一次政变,非是不可能。
所以我说情况未是急在一时,就是这个意思。
鹰爷担心的事,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有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