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舍利子即非枯骨 省身心是名灵山
关灯
小
中
大
坛上所供也无异冢中枯骨了……叔父谈如今佛事,以冢中枯骨言之。
但昨日教我做文章,为何又言复古?” 韩愈正色道:“此古乃朴,并非枯骨。
自古诗言志、文载道,后汉以来文风靡丽专事工巧,求形之奇诡而略神之所寄,文章千古事,应求凝练直达载道解惑。
”他此刻所谓的“文”,并不是狭义的文学或文章,而是指广义的学风。
韩湘点头道:“先秦诸家之说,太史公之文,有此朴风,难道真是今不如古吗?” 韩愈沉吟道:“今确有不如古之处,但不能言今不如古,应究思学之风,圣人无常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世事日新,世学亦日新,有万年之师道,却无万年之师学。
” 韩湘也沉吟道:“浑成之道先于天地恒存,而物用格致后天得而知,待人之学,待人之究,待人之取,待人之用。
” 这一番对话谈的是世风与文风,甚至提到了历史的演进。
要清楚此刻的韩愈并不是后代尊崇的昌黎先生,只是一位普通的年轻学子,能说出这样一番道理相当不简单。
而韩湘这位少年所言,竟谙合悟道。
叔侄正在说话间,迎面走来一位头戴玉簪的道士,上前拱手行礼道:“小道姓梅,芜州人士,方才听二位之言,有证我所思,特此现身道谢!……若不嫌唐突,能否请到茶肆小叙?” 不记得来时道边有茶肆啊?韩愈叔侄往旁边一看,还真有一间。
两间屋子几座草亭,迎风挑着幌帘,草亭中摆着桌椅,屋门前放着长案,案上煮茶的器物一应俱全。
有一秀美出尘的女子站在茶肆前迎客,还有一位摇扇的文士正在草亭中品茶。
应愿扮作茶娘,徐妖王扮作茶客,梅振衣变化出一间茶肆,请韩家叔侄相坐小叙。
见这道士气度不凡,茶肆也干净雅致,茶娘还漂亮,韩愈叔侄正好走累了口渴,当即也没有推辞就到草亭中坐下了。
韩家叔侄做了自我介绍,其实梅振衣已知他们是谁,很客气地寒暄一番。
应愿捧上煮好的茶和茶点。
品了数口,韩愈连声称赞好茶,而韩湘一双眼睛好奇地不住打量四周,对这间茶肆似有异乎寻常的兴趣。
“请问主家,这茶肆何时开张,我以前路过怎么没印象?”趁应愿上茶的机会,韩湘问道。
应愿微微一笑:“确是新开张的茶肆,你以前没见过也是自然。
”韩湘闻言眨了眨眼睛,似乎想说什么却没有继续追问。
“这少年根器与悟性极佳,正合修习你所传丹道。
没想到梅真人此番下界,还能再结传法之缘。
他若是个小妖怪,我就要和你抢徒弟了。
”另一张桌子上喝茶的徐妖王以神念暗道。
“徐兄若有传法之心,就亲自点化仙缘,我不与你争。
”梅振衣以神念答道。
徐妖王:“论修为见知,我不如你,论传承严谨渊源深厚,我也无法与正一门相比。
好苗子还是你来栽吧……但我见你对那韩愈更感兴趣,甚至有几分恭谨,他此世却非有修仙缘法之人。
” 梅振衣:“人间论事,不能仅以修为高低法力深厚相较。
譬如我已证金仙,却不敢在先师孙思邈面前论修为成就,与这位韩愈先生也是如此。
” 徐妖王:“能得梅真人如此评语,看来他绝不简单。
你们慢慢聊,我喝我的茶。
” 梅振衣一边喝茶,一边以请教的口气对韩愈道:“贫道少年时曾读前辈真人孙思邈的《会三教论》,深以为然;今日又听先生‘舍利无非冢中枯骨’、‘有万年之师道’等语,亦有感念。
但先生之言,若不解真意者闻之似有互悖,又如何看待前人会三教之说?” 韩愈连忙摆手道:“韩某一介书生,道长切莫以先生称之……会三教之学,为今人所用,择其可师之处阐微,为后人所鉴……但后人不因赞道而升仙,供佛而成佛,捧儒而通圣。
反之亦然。
若执此,莫说会三教之论,哪怕会百教之论,
但昨日教我做文章,为何又言复古?” 韩愈正色道:“此古乃朴,并非枯骨。
自古诗言志、文载道,后汉以来文风靡丽专事工巧,求形之奇诡而略神之所寄,文章千古事,应求凝练直达载道解惑。
”他此刻所谓的“文”,并不是狭义的文学或文章,而是指广义的学风。
韩湘点头道:“先秦诸家之说,太史公之文,有此朴风,难道真是今不如古吗?” 韩愈沉吟道:“今确有不如古之处,但不能言今不如古,应究思学之风,圣人无常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世事日新,世学亦日新,有万年之师道,却无万年之师学。
” 韩湘也沉吟道:“浑成之道先于天地恒存,而物用格致后天得而知,待人之学,待人之究,待人之取,待人之用。
” 这一番对话谈的是世风与文风,甚至提到了历史的演进。
要清楚此刻的韩愈并不是后代尊崇的昌黎先生,只是一位普通的年轻学子,能说出这样一番道理相当不简单。
而韩湘这位少年所言,竟谙合悟道。
叔侄正在说话间,迎面走来一位头戴玉簪的道士,上前拱手行礼道:“小道姓梅,芜州人士,方才听二位之言,有证我所思,特此现身道谢!……若不嫌唐突,能否请到茶肆小叙?” 不记得来时道边有茶肆啊?韩愈叔侄往旁边一看,还真有一间。
两间屋子几座草亭,迎风挑着幌帘,草亭中摆着桌椅,屋门前放着长案,案上煮茶的器物一应俱全。
有一秀美出尘的女子站在茶肆前迎客,还有一位摇扇的文士正在草亭中品茶。
应愿扮作茶娘,徐妖王扮作茶客,梅振衣变化出一间茶肆,请韩家叔侄相坐小叙。
见这道士气度不凡,茶肆也干净雅致,茶娘还漂亮,韩愈叔侄正好走累了口渴,当即也没有推辞就到草亭中坐下了。
韩家叔侄做了自我介绍,其实梅振衣已知他们是谁,很客气地寒暄一番。
应愿捧上煮好的茶和茶点。
品了数口,韩愈连声称赞好茶,而韩湘一双眼睛好奇地不住打量四周,对这间茶肆似有异乎寻常的兴趣。
“请问主家,这茶肆何时开张,我以前路过怎么没印象?”趁应愿上茶的机会,韩湘问道。
应愿微微一笑:“确是新开张的茶肆,你以前没见过也是自然。
”韩湘闻言眨了眨眼睛,似乎想说什么却没有继续追问。
“这少年根器与悟性极佳,正合修习你所传丹道。
没想到梅真人此番下界,还能再结传法之缘。
他若是个小妖怪,我就要和你抢徒弟了。
”另一张桌子上喝茶的徐妖王以神念暗道。
“徐兄若有传法之心,就亲自点化仙缘,我不与你争。
”梅振衣以神念答道。
徐妖王:“论修为见知,我不如你,论传承严谨渊源深厚,我也无法与正一门相比。
好苗子还是你来栽吧……但我见你对那韩愈更感兴趣,甚至有几分恭谨,他此世却非有修仙缘法之人。
” 梅振衣:“人间论事,不能仅以修为高低法力深厚相较。
譬如我已证金仙,却不敢在先师孙思邈面前论修为成就,与这位韩愈先生也是如此。
” 徐妖王:“能得梅真人如此评语,看来他绝不简单。
你们慢慢聊,我喝我的茶。
” 梅振衣一边喝茶,一边以请教的口气对韩愈道:“贫道少年时曾读前辈真人孙思邈的《会三教论》,深以为然;今日又听先生‘舍利无非冢中枯骨’、‘有万年之师道’等语,亦有感念。
但先生之言,若不解真意者闻之似有互悖,又如何看待前人会三教之说?” 韩愈连忙摆手道:“韩某一介书生,道长切莫以先生称之……会三教之学,为今人所用,择其可师之处阐微,为后人所鉴……但后人不因赞道而升仙,供佛而成佛,捧儒而通圣。
反之亦然。
若执此,莫说会三教之论,哪怕会百教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