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庶子3
关灯
小
中
大
的话,王捷觉得他甚是实在,没有文官那些虚伪做作的迂腐之气顿时对他多了一份好感,他道:“齐皇派来使者求和,依你看我们应当如何?”
“想来将军已经送出加急信涵回京禀明皇上,不日便会收到圣旨,属下觉得此事还是听皇上的旨意为好。
”靳磊道。
王捷笑道:“无妨,你我私下议一议,就当闲聊了。
” “将军,那属下就斗胆说一说了。
”靳磊站起身抱拳一拜道。
王捷坐直了些,“你说。
” “依属下的意思,既然齐军有意求和,我们不妨也应,只是该归还的城池必须归还,该赔偿的损失也必须赔偿,再签订一份休战协议,最好是让齐国来一位皇子到盛京居住,作牵制用。
” 王捷听到前面觉得甚好,到最后一条时就有些惊讶了,“让齐国皇子到盛京居住?齐皇能答应吗?” “齐皇或许不会答应,但齐国皇后一定会答应。
”靳磊道。
赵和是皇后所出,是齐国唯一的嫡子,齐国还有好几位庶出的皇子,但都不如赵和得宠,一来赵和身份尊贵,二来,皇后贤名在外,朝中声望极高,三来赵和有勇有谋,已是齐国认定的储君。
就算齐皇不救赵和,皇后也一定会救这个唯一的儿子,大臣们也会上书同意,而且皇后还会将暗中与儿子争宠的皇子送走,这样就能保住儿子的皇位了。
王捷见他胸有成竹的样子,笑问:“看来你已经做了功课。
” “属下只是闲来无事时了解了一下齐国皇室的情况,算不得做功课。
”靳磊谦虚道。
王捷起身走到他面前道:“小伙子,你很不错,要是我晋国的后生都如你这般,我晋国何愁不强大?你放心,此次你立下大功,本将军会如实向皇上禀报,为你请功!” “谢将军!”靳磊拜道。
王捷再道:“既然你们的副将牺牲了,就由你担任先锋营的副将吧!” “末将谢将军提拔。
”靳磊抱拳跪地。
靳磊走后,王捷去见了齐国使者,将靳磊所提的那几个要求尽数告诉了他,齐国使者回到齐国传信去了。
“岂有此理,晋国欺人太甚,归还城池赔偿损失也就罢了,竟然还要让我们的皇子去当人质,他们真当我们齐国没人了吗?”齐皇拍案大怒。
吓得寝殿一众宫人皆跪了地。
皇后道:“可是如果我们不答应,他们就会杀了和儿,皇上,和儿是我们的嫡子,是一众皇子中最智谋过人,孝顺有加的孩子,您难道忍心看他死在晋军手中吗?” “那怪得了谁?是他自己无用,竟然成了晋军的俘虏,我齐国的脸都被他丢尽了。
”齐皇怒道。
皇后眸子一冷,道:“皇上,先前和儿连连大胜的时候您可不是这样说的?胜负乃兵家常事,和儿也不是没有胜过,他不过是心急了些,这才倾兵而出要夺取晋国边境最后一个城池,他也是想为皇上拿下晋国,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齐国,如今他身陷囹圄,皇上要是不救他,恐会寒了臣民的心,以后齐国的男儿如何还敢参军为国效力?” 齐皇插着腰道:“话虽如此说,但要拿另一个皇子去换他,他就算回来了又如何面对臣民?” “皇上本就有意立他为储,那和儿就将是大齐的国君,其它皇子是臣子,以臣救君,是忠是义,臣民不会说什么的,以后和儿也会厚待于他。
”皇后道。
齐皇再道:“你让朕如何去向其它皇子开这个口?都是朕的儿子,朕怎么能为了救一个儿子去伤害另一个儿子?” “说来说去皇上是不打算救和儿了。
”皇后转过身道:“既然如此,那臣妾就自己去救和儿。
” 齐皇恼道:“胡闹,你一个妇道人家,如何去救人?” “臣妾虽是妇道人家,但也是大齐的皇后,我自有办法救他!”皇后失望的看着齐皇,“皇上有无数的儿子,但臣妾只有和儿一个儿子,哪怕不要臣妾这条命,臣妾也会救回和儿!” 她说完福身一礼,转身离去。
齐皇插着腰,气得不行,“朕倒要看看你有什么能耐将他救回来。
” 只是他没料到,皇后真的有办法将人救回来。
次日,齐皇上朝满朝文武皆跪地请旨让他救回赵和,齐皇正打算开口,又有侍卫来报,百姓聚集在城外,请求救回赵和,齐皇到了嘴边的话只得咽了回去。
下了朝,齐皇找到皇后怒道:“你竟然煽动臣民威胁朕?” “臣妾没有煽动臣民威胁皇上,只是他们也和臣妾一样,迫切的想救回和儿罢了,三皇子身陷囹圄,臣民都比皇上着急,皇上这个做父皇的却无动于衷,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 齐皇看了她半响,最后甩袖而去。
几日后,王捷收到八百里加急圣旨,皇帝的意思也是愿意谈和,至于谈和的条件就让王捷去与齐国商议。
齐国再派使者前来,王捷仍是先前的条件,一分也不让,使者再三说好话,王捷仍是不让,使者愤而离去。
王捷让人去叫了靳磊来,他不放心问:“靳磊,你看我们是不是逼齐国太甚,齐国会不会怒而反之?” 皇上交给他办的事,他不希望办砸了。
靳磊摇头,“不会的,第一,齐国没有这样的实力,齐国的十几万大军全军覆没,如今实力远不如我晋国,贸然开战齐国有覆灭之危。
第二,齐国上下也不会答应齐皇再开战,这皇后就是齐皇最大的阻力。
” “所言甚是。
”王捷点头,再问:“那依你看,齐国何时会答应我们的条件?” 靳磊道:“下次再有使者前来时便会有好消息了。
” “那你猜齐皇会让哪位皇子来换回赵和?” 靳磊想了想,“有可能是五皇子赵安。
” 齐皇从使者处得知晋国丝毫不让后,气得又发了通火,正不知该怎么办时,有人来报,五皇子求见,他让人将五皇子请了进来。
五皇子赵安进得寝殿便跪地道:“儿臣愿意前去晋国为质救回三皇兄。
” “你说什么?”齐皇看着他问。
赵安道:“儿臣无才无德,光有一个皇子的身份,实在有愧祖宗臣民,此次三皇兄有难,儿臣愿意以已之身去换三皇兄之安危。
” “安儿,你起来。
”齐皇扶起儿子,“你告诉父皇,是不是有人逼你的。
” 他觉得一定是皇后暗中逼迫,赵安才会前来请命去晋国,否则一个正常人怎么会愿意背景离乡去他国为质? 赵安摇头,“父皇,没有人逼儿臣,是儿臣自愿的,儿臣自幼蠢笨,也想像其它皇兄那样有所作为,还请父皇成全儿臣一片为国为民之心。
” 他若留在齐国,一辈子都会是个默默无闻的皇子,要是这次能去晋国为质,他的名字就会永垂青史,这样的机会,他不会放过。
“你是个好孩子,父皇和臣民都会记得你的功劳的。
”齐皇感动道。
又过了两日,齐国使者再来,真如靳磊所料齐国同意了所有的条件。
“我们皇上答应贵邦的所有条件,还请贵邦善待我们三皇子。
”使者朝王捷道。
王捷回道:“你们放心,到时候我们一定完璧归赵。
” “城池我们马上归还,这是赔偿贵邦的金银珠宝,请过目。
”使者将一张礼单递上。
王捷接过一一看过,道:“我这就让人去收城及清点金银珠宝。
” 随后,靳磊就被派往前去收复失城,他驾在马背上,带着人一个一个的收回城池,看着齐军退去,城楼上插上晋国的国旗,在风中飘荡,他满意的笑了。
接着王捷与齐国签订好休战协议,并约好交换皇子的时间,使者复去。
这日秋高气爽,靳磊跟着王捷带着赵和前去西阳河岸交换皇子,河岸对面来了不少人,却只有一条小舟渡河,两位侍卫带着一位皇子和侍从过了河,王捷接过玉蝶和文书验明他的身份。
靳磊看了看来人,果然不出所料是齐国的五皇子,他已经调查清楚齐国每个皇子的身世和性格,在齐国的众多皇子中,只有五皇子赵安是宫女所出,身份不高,最没机会夺得储君之位。
这次对他来说是难得的机会,他自是不会放过,所以他一定会自请来晋国当质子,让齐皇免于为难,促成两国和谈。
“五弟,多谢!”赵和朝赵安抱拳一拜。
赵安道:“三哥不必言谢,只是不要忘了弟弟就行。
” “忘不了,为兄一定永远记得你的功劳。
”赵和按住他的肩膀道。
两人说了几句话,赵和就跟着侍卫上了小舟,然后被一伙人护着离开了晋国。
王捷朝赵安抱拳道:“齐国五皇子,这是我军副将靳磊,由他护送你回京。
” “好。
”赵安朝王捷点点头。
王捷也带着兵马班师回朝,赵安上了马车,跟在后马,一刻也没有停,朝盛京而去。
大军缓缓出了边境,使上官道,路变得平趟起来,马车里的赵安心中的惆怅却未减分毫,反而离家国越远,他的心情越是沉重,此去经
”靳磊道。
王捷笑道:“无妨,你我私下议一议,就当闲聊了。
” “将军,那属下就斗胆说一说了。
”靳磊站起身抱拳一拜道。
王捷坐直了些,“你说。
” “依属下的意思,既然齐军有意求和,我们不妨也应,只是该归还的城池必须归还,该赔偿的损失也必须赔偿,再签订一份休战协议,最好是让齐国来一位皇子到盛京居住,作牵制用。
” 王捷听到前面觉得甚好,到最后一条时就有些惊讶了,“让齐国皇子到盛京居住?齐皇能答应吗?” “齐皇或许不会答应,但齐国皇后一定会答应。
”靳磊道。
赵和是皇后所出,是齐国唯一的嫡子,齐国还有好几位庶出的皇子,但都不如赵和得宠,一来赵和身份尊贵,二来,皇后贤名在外,朝中声望极高,三来赵和有勇有谋,已是齐国认定的储君。
就算齐皇不救赵和,皇后也一定会救这个唯一的儿子,大臣们也会上书同意,而且皇后还会将暗中与儿子争宠的皇子送走,这样就能保住儿子的皇位了。
王捷见他胸有成竹的样子,笑问:“看来你已经做了功课。
” “属下只是闲来无事时了解了一下齐国皇室的情况,算不得做功课。
”靳磊谦虚道。
王捷起身走到他面前道:“小伙子,你很不错,要是我晋国的后生都如你这般,我晋国何愁不强大?你放心,此次你立下大功,本将军会如实向皇上禀报,为你请功!” “谢将军!”靳磊拜道。
王捷再道:“既然你们的副将牺牲了,就由你担任先锋营的副将吧!” “末将谢将军提拔。
”靳磊抱拳跪地。
靳磊走后,王捷去见了齐国使者,将靳磊所提的那几个要求尽数告诉了他,齐国使者回到齐国传信去了。
“岂有此理,晋国欺人太甚,归还城池赔偿损失也就罢了,竟然还要让我们的皇子去当人质,他们真当我们齐国没人了吗?”齐皇拍案大怒。
吓得寝殿一众宫人皆跪了地。
皇后道:“可是如果我们不答应,他们就会杀了和儿,皇上,和儿是我们的嫡子,是一众皇子中最智谋过人,孝顺有加的孩子,您难道忍心看他死在晋军手中吗?” “那怪得了谁?是他自己无用,竟然成了晋军的俘虏,我齐国的脸都被他丢尽了。
”齐皇怒道。
皇后眸子一冷,道:“皇上,先前和儿连连大胜的时候您可不是这样说的?胜负乃兵家常事,和儿也不是没有胜过,他不过是心急了些,这才倾兵而出要夺取晋国边境最后一个城池,他也是想为皇上拿下晋国,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齐国,如今他身陷囹圄,皇上要是不救他,恐会寒了臣民的心,以后齐国的男儿如何还敢参军为国效力?” 齐皇插着腰道:“话虽如此说,但要拿另一个皇子去换他,他就算回来了又如何面对臣民?” “皇上本就有意立他为储,那和儿就将是大齐的国君,其它皇子是臣子,以臣救君,是忠是义,臣民不会说什么的,以后和儿也会厚待于他。
”皇后道。
齐皇再道:“你让朕如何去向其它皇子开这个口?都是朕的儿子,朕怎么能为了救一个儿子去伤害另一个儿子?” “说来说去皇上是不打算救和儿了。
”皇后转过身道:“既然如此,那臣妾就自己去救和儿。
” 齐皇恼道:“胡闹,你一个妇道人家,如何去救人?” “臣妾虽是妇道人家,但也是大齐的皇后,我自有办法救他!”皇后失望的看着齐皇,“皇上有无数的儿子,但臣妾只有和儿一个儿子,哪怕不要臣妾这条命,臣妾也会救回和儿!” 她说完福身一礼,转身离去。
齐皇插着腰,气得不行,“朕倒要看看你有什么能耐将他救回来。
” 只是他没料到,皇后真的有办法将人救回来。
次日,齐皇上朝满朝文武皆跪地请旨让他救回赵和,齐皇正打算开口,又有侍卫来报,百姓聚集在城外,请求救回赵和,齐皇到了嘴边的话只得咽了回去。
下了朝,齐皇找到皇后怒道:“你竟然煽动臣民威胁朕?” “臣妾没有煽动臣民威胁皇上,只是他们也和臣妾一样,迫切的想救回和儿罢了,三皇子身陷囹圄,臣民都比皇上着急,皇上这个做父皇的却无动于衷,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 齐皇看了她半响,最后甩袖而去。
几日后,王捷收到八百里加急圣旨,皇帝的意思也是愿意谈和,至于谈和的条件就让王捷去与齐国商议。
齐国再派使者前来,王捷仍是先前的条件,一分也不让,使者再三说好话,王捷仍是不让,使者愤而离去。
王捷让人去叫了靳磊来,他不放心问:“靳磊,你看我们是不是逼齐国太甚,齐国会不会怒而反之?” 皇上交给他办的事,他不希望办砸了。
靳磊摇头,“不会的,第一,齐国没有这样的实力,齐国的十几万大军全军覆没,如今实力远不如我晋国,贸然开战齐国有覆灭之危。
第二,齐国上下也不会答应齐皇再开战,这皇后就是齐皇最大的阻力。
” “所言甚是。
”王捷点头,再问:“那依你看,齐国何时会答应我们的条件?” 靳磊道:“下次再有使者前来时便会有好消息了。
” “那你猜齐皇会让哪位皇子来换回赵和?” 靳磊想了想,“有可能是五皇子赵安。
” 齐皇从使者处得知晋国丝毫不让后,气得又发了通火,正不知该怎么办时,有人来报,五皇子求见,他让人将五皇子请了进来。
五皇子赵安进得寝殿便跪地道:“儿臣愿意前去晋国为质救回三皇兄。
” “你说什么?”齐皇看着他问。
赵安道:“儿臣无才无德,光有一个皇子的身份,实在有愧祖宗臣民,此次三皇兄有难,儿臣愿意以已之身去换三皇兄之安危。
” “安儿,你起来。
”齐皇扶起儿子,“你告诉父皇,是不是有人逼你的。
” 他觉得一定是皇后暗中逼迫,赵安才会前来请命去晋国,否则一个正常人怎么会愿意背景离乡去他国为质? 赵安摇头,“父皇,没有人逼儿臣,是儿臣自愿的,儿臣自幼蠢笨,也想像其它皇兄那样有所作为,还请父皇成全儿臣一片为国为民之心。
” 他若留在齐国,一辈子都会是个默默无闻的皇子,要是这次能去晋国为质,他的名字就会永垂青史,这样的机会,他不会放过。
“你是个好孩子,父皇和臣民都会记得你的功劳的。
”齐皇感动道。
又过了两日,齐国使者再来,真如靳磊所料齐国同意了所有的条件。
“我们皇上答应贵邦的所有条件,还请贵邦善待我们三皇子。
”使者朝王捷道。
王捷回道:“你们放心,到时候我们一定完璧归赵。
” “城池我们马上归还,这是赔偿贵邦的金银珠宝,请过目。
”使者将一张礼单递上。
王捷接过一一看过,道:“我这就让人去收城及清点金银珠宝。
” 随后,靳磊就被派往前去收复失城,他驾在马背上,带着人一个一个的收回城池,看着齐军退去,城楼上插上晋国的国旗,在风中飘荡,他满意的笑了。
接着王捷与齐国签订好休战协议,并约好交换皇子的时间,使者复去。
这日秋高气爽,靳磊跟着王捷带着赵和前去西阳河岸交换皇子,河岸对面来了不少人,却只有一条小舟渡河,两位侍卫带着一位皇子和侍从过了河,王捷接过玉蝶和文书验明他的身份。
靳磊看了看来人,果然不出所料是齐国的五皇子,他已经调查清楚齐国每个皇子的身世和性格,在齐国的众多皇子中,只有五皇子赵安是宫女所出,身份不高,最没机会夺得储君之位。
这次对他来说是难得的机会,他自是不会放过,所以他一定会自请来晋国当质子,让齐皇免于为难,促成两国和谈。
“五弟,多谢!”赵和朝赵安抱拳一拜。
赵安道:“三哥不必言谢,只是不要忘了弟弟就行。
” “忘不了,为兄一定永远记得你的功劳。
”赵和按住他的肩膀道。
两人说了几句话,赵和就跟着侍卫上了小舟,然后被一伙人护着离开了晋国。
王捷朝赵安抱拳道:“齐国五皇子,这是我军副将靳磊,由他护送你回京。
” “好。
”赵安朝王捷点点头。
王捷也带着兵马班师回朝,赵安上了马车,跟在后马,一刻也没有停,朝盛京而去。
大军缓缓出了边境,使上官道,路变得平趟起来,马车里的赵安心中的惆怅却未减分毫,反而离家国越远,他的心情越是沉重,此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