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铺路不忘退路 艰难的招商引资

关灯
选择性执行?就是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或者是有难度的,就拖着不办。

    在我面前,这些行为必须要收敛,如果做不到有令必行,有禁不止,一句话,马上卷铺盖走人。

    ” 他补充了一句:“这是我和卫东书记的共识,希望大家不要当这个出头鸟。

    ” 这次会议精神很快在《成津日报》头版登了出来,侯卫东在上青林工作组时养成了每天看报纸的习惯,当了书记,更是将这个习惯保持得很好。

    他到办公室以后,先看《岭西日报》的头版,然后在其他几版找了找段英的名字,虽然他与段英已经彻底断绝了关系,可是她终究在侯卫东生命中留下痕迹,每次看报纸找找她的名字就成了习惯。

     《沙州日报》成为侯卫东观察朱民生和刘兵的风向标,虽然在报纸上的文章很官样,可是从其关注点,从其谈话中,仍然能够把握住领导人的思想和脉络。

    当然这是修炼到一定程度才具有的火眼金睛,大部人都把头版头条当做热闹,或者直接无视而直奔副版。

     当看到《成津日报》上曾昭强的讲话,侯卫东心如明镜,曾昭强在县政府党组成员及领导班子学习会上所作的发言,表面上是向县政府党组成员所说,暗地里却是对侯卫东所说。

    因此,侯卫东看着头版的讲话就如与曾昭强当面对话一般。

     放下报纸,侯卫东把谷云峰叫到了办公室,道:“老谷,人大机关工作人员住房紧张,想搞集资建房,这事你去跟曾县长说一说,让他在常委会上把这事提出来。

    ” 所谓集资建房,是改变住房建设由国家和单位统包的制度,实行政府、单位、个人三方面共同承担,通过筹集资金,进行住房建设的一种方式。

     职工个人可按房价全额或部分出资,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用地、信贷、建材供应、税费等方面给予部分减免优惠,集资所建住房的权属,按出资比例确定,个人按房价全额出资的,拥有全部产权,个人部分出资的,拥有部分产权。

    相较于市场房价,集资建房有一定优惠,价格很低,这也是机关干部的一项福利。

     人大主任朱国仁提出此事,按常规来说,人大主任的面子是要给的。

    侯卫东已经知道曾昭强要到成津来当代理县长,因此有意打了个伏笔,道:“县委、县政府正在考虑此事,到时四大机关一起通盘考虑。

    ” 此时对于即将到来的第十二届县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县委书记侯卫东和人大主任朱国仁都对曾昭强的选举负有责任。

    名义上是人大主任朱国仁负全责,实质上主要责任却在县委书记侯卫东身上,至少市委是把侯卫东当做主要责任人。

     侯卫东清楚,选举成功是理所当然,选举如果失败,市委就要考虑他掌握全局的能力,其负面的政治影响将不可低估。

    在关键时候他同意了朱国仁的请求,并且让曾昭强去亲自做这件好事。

     谷云峰到了县政府,把此事汇报给了曾昭强。

    曾昭强是老油子,自然明白其中深意,笑道:“人大机关集资建房,这有什么问题,国仁老兄看得起哪块地盘,都可以提出来。

    ” 在县委、人大和政府共同努力之下,第十二届县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成了一次成功的大会、团结的大会。

    在第二天的《成津日报》上,登了此次大会的详情,以及人大常委会的公告: 成津县第十二届县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公告 第二号 成津县第十二届县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00年11月20日选举曾昭强为成津县人民政府县长。

     现予公告。

     成津县第十二届县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 2000年11月20日 市委组织部长易中达亲自到会表示祝贺,晚上举行了小规模的晚宴。

    易中达西服笔挺,开场之后,举着酒杯讲:“今天晚上这杯酒有两层意思,第一是祝贺曾昭强同志当选成津县县长。

    成津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曾昭强同志在县委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推动成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 这是常规讲话,大家也不甚注意,而是等着他的第二层意思。

     “今天晚宴也是一杯饯行酒,卫东书记就要和岭西代表团一起到美国进行考察,我代表市委组织部提前敬杯酒。

    ” 侯卫东已经提前知道此事,并不惊讶,其他县领导是第一次得知此事,纷纷过来敬酒。

     临行前,侯卫东最关注的事情还是与胜宝集团的谈判,如果合情合理地把事情谈成,成津县将受益匪浅,特别是财政收入这一块将得到极大提高。

    但是如果胜宝集团要价过高,则是一件麻烦事。

     侯卫东不仅要考虑利益问题,还得考虑市委、市政府的态度,特别是朱民生多次对胜宝集团这件事有明确的表态,他的态度将对谈判产生重要的影响,并已对成津县谈判方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为此,侯卫东特意请曾昭强进行了一次谈话。

     蒋湘渝离开以后,侯卫东多次想过谁是县长的接任者,他万万没有想到新任县长是年龄已经偏大的曾昭强。

    以前在益杨上青林工作时,他与曾昭强接触得很紧密,还有经济上的来往,因此,曾昭强是他最不愿意搭档之人。

    曾昭强来到成津以来,多是在公共场合与侯卫东见面,两人单独在一起喝酒吃饭,还是第一次。

    他与侯卫东慢饮小酌,摆开了谈心的架势。

     “曾县长,我要走一个来月,县里的事情就拜托给你了。

    ” “侯书记,成津整体发展情况很好,没有什么大问题,目前压力最大的还是胜宝集团,谈判的分寸不好掌握,稍不留意就几面不讨好。

    ” “我认为此事还得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谈判结果要有利于发展成津的社会生产力,有利于提高成津的综合力,有利于提高成津人民的生活水平,以此为标准,县委、县政府满意,人民满意,领导也才满意,否则后患无穷。

    ” “侯书记,你能不能说得具体一点?” “胜宝集团是漫天要价,我们得坐地还钱。

    他们目前提出一千亩土地、出口退税、税收返还、原材料价格保底等要求,这些问题都可以谈,但是唯一的条件是不让县里吃大亏,双赢的结果是大家应该能够接受的。

    ” 由于与胜宝集团的谈判还在进行之中,参加的人有沙州副市长高榕、市计委主任江津以及县政府主要领导,他就只讲了一个大原则。

     曾昭强深知此事棘手,道:“高副市长态度很明确,她的想法是用最优惠的条件把胜宝集团留下来,只有到成津的企业多了,成津才能真正地发展起来。

    ” “胜宝集团是与成津县政府谈协议,主体是成津县政府,最终负责任的是我和你,高副市长是作为上级领导指导县政府的工作。

    我认为,只要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办事,市委、市政府就会尊重我们的意见。

    ”在整治矿山期间,高榕想保国土局的老苟,侯卫东则坚持着把老苟调换了工作岗位,后来又让老苟由领导岗位转入非领导岗位。

    这事以后,侯卫东明显感到了高榕的不满。

     “侯书记,我再谈具体一些,这一千亩土地,能否免费给胜宝集团?如果要价钱,大体上在多少合理?” “土地不能免费,县里出了钱今后还可以得到税收和政绩,可是在政府无钱的情况下,社员肯定要受损失。

    我们要算一个止损点,这个止损点要让相关部门认真计算,可以用这个止损点作为谈判的底线。

    ” 谈了正事,侯卫东和曾昭强回忆起在益杨的点点滴滴,气氛渐渐好了,这是两人第一次当面谈益杨的事情。

     当年侯卫东在山上办石场,曾昭强是益杨县交通局长,在大搞交通时,他坚持让碎石协会全额垫资,把侯卫东、秦大江、曾宪刚等人弄得死去活来。

     后来,曾昭强的老婆王英看到石场利润高,便与朱兵一起也在上青林开了大弯石场。

    具体经营由朱兵父亲朱富贵来负责,但是前期开办费用七万则全部由侯卫东出资。

    后来石场经营顺利,朱兵坚持给了侯卫东五万前期启动资金,算是了结这笔账。

     在经营石场这件事上,从侯卫东的角度,上青林所有的一切都是以母亲刘光芬的名义来进行,具体经营的是何红富等人,与他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从曾昭强的角度,他的老婆王英是下岗工人,下岗工人再就业是国家提倡的,与他关系也不大。

    所以,两人都是当事人,又都不是当事人。

    几年时间过去了,当年的毛头小伙子侯卫东神奇地成了成津县委书记,交通局长曾昭强成了成津县长,两人不约而同地绕开了上青林石场这个话题。

     不久以后,岭西省政府考察学习团前往美国,副省长秦路带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丁原负责团里实际工作。

    茂云市市委书记祝焱、铁州市市长赵一山、沙州市市长刘兵以及省级部门处级领导、县委书记和县长,全团十五人大部分是一方诸侯。

    县委书记侯卫东在全团里年纪最轻,但是职务不算最低,团里还有四位县长,以及省政府的三位处长,其中,姬程处长还是侯卫东的旧识。

     省政府办公厅信息中心处长姬程曾经在1996年与侯卫东有过一面之缘,这次在省政府开会,他显然没有认出侯卫东。

    侯卫东也乐得扮糊涂,装做第一次见面。

     上飞机前,祝焱把侯卫东拉到一旁,道:“我们先到波士顿,李晶带着祝梅随后过来。

    ”一别数月,想着很快就能见到女儿,祝焱心里特别高兴。

     “小梅第三次手术做完了,据说听力恢复得不错。

    ” 祝焱带着些遗憾:“她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现在还得重新补课,这次见面我们还得笔谈。

    ” “我听说这边的恢复水平很高,可以再留在美国恢复一段时间。

    ” 祝焱开了句玩笑,道:“梅梅学一口英语回来,我还是没有办法和她对话。

    ” 对于这次美国之行,侯卫东事先没有得到一点消息,后来才得知是组织部副部长丁原负责具体工作,报哪些名单也是丁原说了算。

    得知祝焱也要去美国,他心里明白了几分。

     李晶到美国以后,其间回国数次。

     她是精工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还是创建时期的吴兴彬。

    吴兴彬是沙道司老人,业务精熟,如今精工集团走上正轨以后,李晶只管大事,具体事务就由吴兴彬处理。

     侯卫东正想着李晶,李晶电话打了过来:“我和梅梅到了波士顿,住在查理士河畔,晚上请你和祝书记吃波士顿美食。

    ” 侯卫东道:“我是沙州土胃口,不管什么大餐,都不如一碗上青林豆花来得舒服。

    ” 李晶笑道:“你还真是土包子,我提前问过了,波士顿的新英格兰蛤肉杂烩、鱼饼及清煮龙虾都很不错。

    你到美国就别吃中餐了,入乡随俗,否则是白来一次。

    ” 从岭西机场上了飞机,转乘到上海,飞至洛杉矶,从洛杉矶再飞往波士顿。

    经过长途飞行,到了波士顿,岭西代表团皆疲惫不堪,侯卫东是最年轻的团员,下车以后,他的精力最为旺盛。

     入驻了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团长秦路副省长将团员们召集在会议室,再次宣布纪律,第一条纪律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外出必须请假,并且两人以上同行。

    祝焱想着祝梅在查理士河畔等着自己,心里有些焦急,可是初到政府学院就请假外出,实在有违常理,他和侯卫东相对苦笑,遵守着团里的纪律。

     李晶听到此消息,很是失望,道:“岭西还是不够开放,如果经常在外面走一走,开阔眼界,就不会把团员弄得如鸵鸟一般。

    ” 侯卫东辩护道:“我们不是普通公民,是代表着岭西政府的形象,没有纪律约束怎么能行。

    对了,同行的还有信息中心的姬程处长,我记得你挺讨厌此人。

    ” “姬程,我好几年没有同他交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