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关灯
小
中
大
明也一直就在主持工作。
齐鸣曾为此征求过程一路的意见,程一路直言说这个人不适于当一把手。
齐鸣一下子被噎住了,以后就没再提。
这次会前,齐鸣和他就人事问题交换意见时,也没有刘光明。
可这会儿,他怎么发短信了?难道齐鸣同志…… 翻开短信,果然是请求程书记多多关照之类的话。
这个刘光明!程一路在心里想了下,半个月前,刘光明曾经到过程一路的家里。
刚好程一路从外面回家,刘光明丢下一个信封就走了。
程一路也没追,追也追不上的。
第二天,程一路就让陈阳把它存到了专门的卡里。
这卡程一路另有想法,他想在仁义深山区,用这些钱为孩子们建一所学校。
当初,程一路也为自己这个想法感到吃惊。
以前的钱,大部分都捐给希望工程和程畈的学校了。
这回,他要建一座学校。
说起来,已经两年多了。
那次他到仁义调研,看到深山区孩子们的校舍,他想流泪。
作为一个市委副书记,他不是没有能力为这些孩子建一所学校的,给教育部门打个招呼,事情不就解决了?可是他没有。
他想到了时常让他烦恼的钱礼。
就用它,积攒着,专门来建一所学校。
目前的数额可能也差不多了,他正在考虑请谁出面,来具体经办此事。
他想到过老首长,可是老首长如果知道这钱的来路,他不仅不同意,相反还会发火。
后来,他想到了一个最合适的人。
这是一个一直活在他心里的人…… 张宜学宣读完了,齐鸣书记却一直没有回来。
张宜学在后半部分有意识地放慢了速度,为的就是等齐书记。
可是,也不能不读啊,读完了,齐书记的位子还是空着。
程一路示意马洪涛出去喊一下。
不一会儿,齐鸣推门进来了,脸色好像不是太好。
一坐下,就道:"大家讨论吧?" 本来,按常委会的一般规矩,像这样的大讨论方案,齐鸣书记先是要作一些动员式的讲话的。
可现在,他一句也不说,直勾勾地就把问题踢给了大家。
这一踢,有些人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有人喝茶,有人看手机,还有人正瞪眼看屋顶。
程一路先说了,"我原则上同意这个方案。
看得出来,为这个方案,宜学同志花了不少心思。
"奋力追赶,振兴南州",这个提法很有意义。
不容讳言,这几年,南州在江南省的地位正在逐步下降。
是我们没有资源吗?其他在方也不见得就有多少资源?是我们没有人才吗?能人有的是。
我想,关键还是我们没有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更是南州将来要在大发展的动力。
我们的有些同志,就是不敢正视我们当前的处境,盲目乐观。
这是很要不得的。
齐鸣同志提出来这个大讨论,就是要在全市上下,通过讨论,认清形势,找差距,想办法,新观念,求进步。
现在来搞这个大讨论,正当其时。
" 程一路说完,连齐鸣也感到奇怪。
按理说,程一路不该这么一下子肯定了这个方案的。
他是副书记,现在是唯一的市委副书记,他的话很有导向性。
齐鸣心想:这程一路,又有什么想法了吧?或许是为下一个议题,或许是考虑到省里马上就要开始的换届,还有,或许……到底是什么呢?他也无法断定了。
其他常委们总算找到了话题的突破口,一个接一个发言了。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谁都不愿意成为第一,可是谁都愿意成为第二和第三。
第一是有风险的,而第二和第三正适合于对第一进行修正。
都说完了,齐鸣清了清嗓子,他的脸色比刚才进来时缓和多了。
齐鸣道:"刚才一路同志谈了很好的意见,当然喽,大家的意见都很好。
提出奋力追赶、振兴南州大讨论,这是基于南州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
南州必须发展,大家都很清楚。
可是怎么发展?这就必须问计于民,问计于广大干部群众。
我觉得:开展这次大讨论,最大的目的还是要使我们大家,特别是广大领导干部,认清形势,认识到不足。
南州曾经是江南省的老大,现在呢?看看我们的综合考评位次,中游偏下了。
形势不容乐观,压力十分巨大。
" 喝了口茶,又清了清嗓子,齐鸣突然提高了声音:"可能有些同志有些想法。
认为开展大讨论,是造势,甚至有的同志会想到这与领导干部的前途有关。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就是造势。
南州目前的现状,就需要造势,而且要大造声势。
一个地方没了声音,这个地方谈何发展?至于领导干部的前途,这是组织上的事,一场讨论能改变?不可能的嘛。
要是能,还要工作?不如天天讨论好了。
" 程一路在笔记本上记了两行,齐鸣这段话说得有意思,态度明朗,很有针对性。
这让程一路为自己刚才的判断庆幸。
在这个模棱两可的问题上,谁站在更靠中心的位置,谁往往就成了有利者。
"我这话说得有些不太好听。
"齐鸣继续着:"可是,我必须说。
我们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领导干部的认识不提高,怎么去领导群众搞经济?大讨论要首先从常委们做起,从县委书记们做起,领导思想解放了,才能更好地引领全市人民做工作。
常委们在讨论中要每人有课题,每人有调研,每人有成果,每人有实效。
" 王进的电话响了,他皱了下眉,齐鸣也朝他看了眼。
王进将手同按了,然后出门接了电话再回来,会议已经进入第三个议题了。
组织部将有关人事的安排进行了通报,这次安排的干部一共有十一名。
其中正职一位,市建设局局长;其余都是副职,而且副职中大都是市直一些规模较小的单位,或者业务型单位。
组织部每次安排人事,其实也是有技巧的。
有好位子时,必须有一般的位子相搭配。
都是好位子,竞争就大,矛盾就多。
搭配了,多少也是个职位,常委们提前打招呼的,能解决就尽量去解决。
比如这次市人防办的副主任,就是张宜学部长提名的。
人选是他的外侄子。
人防办单位不大,所以通过应该不会有问题。
还有湖东经济开发区的副主任,是政协主席马良的弟弟。
下面的事,也不会出什么纰漏。
程一路没有提名。
这两年来,他虽然分管组织,但坚持不提名干部。
唯一提名的,是马洪涛。
其实还是附和着赵守春市长提名的。
自己不提名,常委会上说话就有底气。
一个分管组织的干部有底气,多少能对一个地方用人,取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刘
齐鸣曾为此征求过程一路的意见,程一路直言说这个人不适于当一把手。
齐鸣一下子被噎住了,以后就没再提。
这次会前,齐鸣和他就人事问题交换意见时,也没有刘光明。
可这会儿,他怎么发短信了?难道齐鸣同志…… 翻开短信,果然是请求程书记多多关照之类的话。
这个刘光明!程一路在心里想了下,半个月前,刘光明曾经到过程一路的家里。
刚好程一路从外面回家,刘光明丢下一个信封就走了。
程一路也没追,追也追不上的。
第二天,程一路就让陈阳把它存到了专门的卡里。
这卡程一路另有想法,他想在仁义深山区,用这些钱为孩子们建一所学校。
当初,程一路也为自己这个想法感到吃惊。
以前的钱,大部分都捐给希望工程和程畈的学校了。
这回,他要建一座学校。
说起来,已经两年多了。
那次他到仁义调研,看到深山区孩子们的校舍,他想流泪。
作为一个市委副书记,他不是没有能力为这些孩子建一所学校的,给教育部门打个招呼,事情不就解决了?可是他没有。
他想到了时常让他烦恼的钱礼。
就用它,积攒着,专门来建一所学校。
目前的数额可能也差不多了,他正在考虑请谁出面,来具体经办此事。
他想到过老首长,可是老首长如果知道这钱的来路,他不仅不同意,相反还会发火。
后来,他想到了一个最合适的人。
这是一个一直活在他心里的人…… 张宜学宣读完了,齐鸣书记却一直没有回来。
张宜学在后半部分有意识地放慢了速度,为的就是等齐书记。
可是,也不能不读啊,读完了,齐书记的位子还是空着。
程一路示意马洪涛出去喊一下。
不一会儿,齐鸣推门进来了,脸色好像不是太好。
一坐下,就道:"大家讨论吧?" 本来,按常委会的一般规矩,像这样的大讨论方案,齐鸣书记先是要作一些动员式的讲话的。
可现在,他一句也不说,直勾勾地就把问题踢给了大家。
这一踢,有些人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有人喝茶,有人看手机,还有人正瞪眼看屋顶。
程一路先说了,"我原则上同意这个方案。
看得出来,为这个方案,宜学同志花了不少心思。
"奋力追赶,振兴南州",这个提法很有意义。
不容讳言,这几年,南州在江南省的地位正在逐步下降。
是我们没有资源吗?其他在方也不见得就有多少资源?是我们没有人才吗?能人有的是。
我想,关键还是我们没有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更是南州将来要在大发展的动力。
我们的有些同志,就是不敢正视我们当前的处境,盲目乐观。
这是很要不得的。
齐鸣同志提出来这个大讨论,就是要在全市上下,通过讨论,认清形势,找差距,想办法,新观念,求进步。
现在来搞这个大讨论,正当其时。
" 程一路说完,连齐鸣也感到奇怪。
按理说,程一路不该这么一下子肯定了这个方案的。
他是副书记,现在是唯一的市委副书记,他的话很有导向性。
齐鸣心想:这程一路,又有什么想法了吧?或许是为下一个议题,或许是考虑到省里马上就要开始的换届,还有,或许……到底是什么呢?他也无法断定了。
其他常委们总算找到了话题的突破口,一个接一个发言了。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谁都不愿意成为第一,可是谁都愿意成为第二和第三。
第一是有风险的,而第二和第三正适合于对第一进行修正。
都说完了,齐鸣清了清嗓子,他的脸色比刚才进来时缓和多了。
齐鸣道:"刚才一路同志谈了很好的意见,当然喽,大家的意见都很好。
提出奋力追赶、振兴南州大讨论,这是基于南州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
南州必须发展,大家都很清楚。
可是怎么发展?这就必须问计于民,问计于广大干部群众。
我觉得:开展这次大讨论,最大的目的还是要使我们大家,特别是广大领导干部,认清形势,认识到不足。
南州曾经是江南省的老大,现在呢?看看我们的综合考评位次,中游偏下了。
形势不容乐观,压力十分巨大。
" 喝了口茶,又清了清嗓子,齐鸣突然提高了声音:"可能有些同志有些想法。
认为开展大讨论,是造势,甚至有的同志会想到这与领导干部的前途有关。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就是造势。
南州目前的现状,就需要造势,而且要大造声势。
一个地方没了声音,这个地方谈何发展?至于领导干部的前途,这是组织上的事,一场讨论能改变?不可能的嘛。
要是能,还要工作?不如天天讨论好了。
" 程一路在笔记本上记了两行,齐鸣这段话说得有意思,态度明朗,很有针对性。
这让程一路为自己刚才的判断庆幸。
在这个模棱两可的问题上,谁站在更靠中心的位置,谁往往就成了有利者。
"我这话说得有些不太好听。
"齐鸣继续着:"可是,我必须说。
我们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领导干部的认识不提高,怎么去领导群众搞经济?大讨论要首先从常委们做起,从县委书记们做起,领导思想解放了,才能更好地引领全市人民做工作。
常委们在讨论中要每人有课题,每人有调研,每人有成果,每人有实效。
" 王进的电话响了,他皱了下眉,齐鸣也朝他看了眼。
王进将手同按了,然后出门接了电话再回来,会议已经进入第三个议题了。
组织部将有关人事的安排进行了通报,这次安排的干部一共有十一名。
其中正职一位,市建设局局长;其余都是副职,而且副职中大都是市直一些规模较小的单位,或者业务型单位。
组织部每次安排人事,其实也是有技巧的。
有好位子时,必须有一般的位子相搭配。
都是好位子,竞争就大,矛盾就多。
搭配了,多少也是个职位,常委们提前打招呼的,能解决就尽量去解决。
比如这次市人防办的副主任,就是张宜学部长提名的。
人选是他的外侄子。
人防办单位不大,所以通过应该不会有问题。
还有湖东经济开发区的副主任,是政协主席马良的弟弟。
下面的事,也不会出什么纰漏。
程一路没有提名。
这两年来,他虽然分管组织,但坚持不提名干部。
唯一提名的,是马洪涛。
其实还是附和着赵守春市长提名的。
自己不提名,常委会上说话就有底气。
一个分管组织的干部有底气,多少能对一个地方用人,取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