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章 这就是冯总的高风亮节

关灯
的文章,我们只在鸣谢的地方,写到了他的名字。

    唉,说起来,我们两个人都是占了小冯的便宜啊。

    ” “可这是为什么呢?”简建平有些想不通。

    学术机构里,署名从来都是要争破头的事情。

    为了某个想法到底是谁最早提出来的,几十年的老朋友都可以反目成仇。

    胥文良和崔永峰的那篇文章,引用率高得惊人,如果放在今天,凭这一篇文章就可以评上教授了。

    冯啸辰既然是这些思想的原创者,为什么拒绝署名呢? “这就是冯总的高风亮节啊。

    ”赵健感慨地说。

    简建平想不明白的事情,他是能够想明白的。

    这些年,冯啸辰甘当无名英雄的事情多得很,外人不知道,纪律部门是看在眼里的。

    许多在别人看来是极大荣誉的事,冯啸辰会随意地让给同事、同僚。

    几万、几十万的费用,冯啸辰也会毫不犹豫地让自己家族的企业掏出来,白白为国家做贡献。

     一篇文章的署名权,对于简建平,或者胥文良、崔永峰他们,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但冯啸辰当年是经委的干部,并不准备走技术路线,所以在文章中署名没什么意义,还不如把署名权让给胥文良。

    当然,说没什么意义,也只是相对而言,有一个知名学者的头衔,对于机关干部也是很有用的,只是冯啸辰不屑于追求罢了。

     赵健一直都知道冯啸辰是个大公无私的人,但他有一种想法,觉得冯啸辰现在如此,并不意味着在20多年前也是如此。

    毕竟,那时候冯啸辰只有20岁,世界观还未成型。

    可结合胥文良说的这段往事,赵健可以确定,冯啸辰从年轻时候开始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胥文良卖了半天关子,就是为了引出赵健的这句话。

    听到赵健这样说,他用一种倚老卖老的姿态对众人说道:“你们觉得一套弯辊串联装置很了不起,但对于小冯来说,不过是一个小发明而已。

    我们那十五项专利,每一项的价值都在千万美元以上,我们用那十五套专利从三立和克林兹手里换来的技术,价值上亿美元。

    你们想想看,如果小冯是一个贪财的人,他会把这样的技术无偿贡献出来吗?” “我明白了。

    ”赵健拼命地点着头,“冯总的觉悟,真是值得我们仰望的,我们不能用对待常人的眼光来看待他。

    ” 胥文良意犹未尽,继续说道:“还有,你们如果觉得他把弯辊串联装置这样的技术卖给外国人,会对国家造成损失,那我也可以告诉你们,你们错了。

    这项技术,在当年对咱们国家的轧机制造并没有什么作用,因为我们的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后来,我们学习了三立和克林兹的技术,水平提高了,小冯专门找过我和永峰,给我们讲了几种新的弯棍串联技术,远比他卖给外国企业的技术要高明得多。

    也就是说,他其实是发明出了好几种技术,结果把最差的技术卖给了外国人,把最好的技术留下来了,分文不取,直接送给了秦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