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煤矿场
关灯
小
中
大
“还有多远?”刘海柱终于张口说话了。
“最多五公里。
” “咱们到底要去哪儿?” “大岳四工村。
” “大岳四工村是什么地方?” “老魏的地方。
” 可能很多人对于“工村”没有什么概念,所谓工村就是在大型煤矿上由煤炭工人的各个家庭组成的城市中的村落。
为了方便起见,矿上会给这些散落在煤矿四周的煤炭工人编成各个工村。
每一个工村大概8000—!”2000人。
刘海柱要去的地方,就是四工村。
这个城市本来是一片荒地,在中国历史上连一笔都没曾留下过。
它之所成为城市就是因为清朝末年时发现了煤矿,所以才涌入了大量从山东、河北逃荒过来的劳工。
没有煤矿,就没有这座城市,就算到了今天,这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城市,也很难找出一个完全和煤矿无关的人,即使现在这座城市已经被定义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但是煤矿的烙印仍无处不在。
!”982年,这座城市不但不是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而且还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个煤炭重镇,国家对这煤矿极高的重视程度也使这座城市严重畸形发展:这个城市有两套教育机构、两套民政系统、两套公检法、两套卫生医疗机构、两套……所有你能想象得到的机构,在这个城市里都有两套。
一套归政府管,一套归煤矿管。
可能有人会问,难道这城市还有两个市长不成?!对,的确没有。
两个市长不至于,但是矿长在矿上的权力也基本等同于市长。
如此臃肿复杂的机构必将使行政成本大量增加,这也给在90年代给这座城市
“最多五公里。
” “咱们到底要去哪儿?” “大岳四工村。
” “大岳四工村是什么地方?” “老魏的地方。
” 可能很多人对于“工村”没有什么概念,所谓工村就是在大型煤矿上由煤炭工人的各个家庭组成的城市中的村落。
为了方便起见,矿上会给这些散落在煤矿四周的煤炭工人编成各个工村。
每一个工村大概8000—!”2000人。
刘海柱要去的地方,就是四工村。
这个城市本来是一片荒地,在中国历史上连一笔都没曾留下过。
它之所成为城市就是因为清朝末年时发现了煤矿,所以才涌入了大量从山东、河北逃荒过来的劳工。
没有煤矿,就没有这座城市,就算到了今天,这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城市,也很难找出一个完全和煤矿无关的人,即使现在这座城市已经被定义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但是煤矿的烙印仍无处不在。
!”982年,这座城市不但不是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而且还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个煤炭重镇,国家对这煤矿极高的重视程度也使这座城市严重畸形发展:这个城市有两套教育机构、两套民政系统、两套公检法、两套卫生医疗机构、两套……所有你能想象得到的机构,在这个城市里都有两套。
一套归政府管,一套归煤矿管。
可能有人会问,难道这城市还有两个市长不成?!对,的确没有。
两个市长不至于,但是矿长在矿上的权力也基本等同于市长。
如此臃肿复杂的机构必将使行政成本大量增加,这也给在90年代给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