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走在首都买房的大路上

关灯
的作息时间早早的起床,拿起毛巾,牙杯,走到了水房。

     没错,是水房,那时候的宿舍还没独立卫生间,宿舍的每一层都有公用水房。

     一排排的公用水龙头,大长条儿的洗漱池子,怎么看都颇为壮观。

     秦观将牙膏挤好,对着池子边刷牙边考虑着今天的安排。

    明天就正式开学了,爸妈能待在首都的时间很短,今天晚上的返程火车。

     所以白天的安排还是很紧张的,秦观想到这里,把嘴里的泡沫吐了出来,看来要抓紧时间,早点去父母那里了。

     秦观从水房出来,宿舍里还静悄悄的,大家还在熟睡当中。

    他蹑手蹑脚的将洗漱用品放好,将门小心的掩上,走下楼,左转去了食堂。

     98年的大学食堂,便宜是最大的特点。

    秦观来的很早,食堂大师傅们,刚刚将窗口打开,秦观就将办理好的饭票递了过去。

     二食堂的地方很大,大厅里摆放了两个铁皮桶,抬铁桶的师傅将盖子打开,桶里一股热气,就飘了上来。

     这是食堂里的免费的汤,学生吃完饭了,都可以拿旁边的长柄勺子舀上一勺。

    秦观买了三人份儿的标准早餐,豆浆+油条茶+叶蛋。

     三人份的早餐,才花了3元6角。

    还附带打包塑料袋一个。

    包裹妥当,秦观拎着一袋子的早餐,晃晃悠悠的踱到了爸妈住的旅馆。

     财大边上的4星级酒店还没开始建,这片儿现在还是一溜的小平房,父母住的旅馆是距离学校最近的私家旅馆,虽然简陋但很干净。

     仨人吃完早餐,秦观按照计划带爸妈来到了西Z门附近。

    这里是今天的第一站,离学校只有两三公里远,在首都的二环边儿。

     灰扑扑的街道上,车辆不多,黄色的小面的,穿来穿去,这种小面,甭管拉着你跑多远,都只收10元。

     街道的两边也没有高楼,6层的居民区就是统一的高度,秦观拉着父母,轻车熟路的沿着西X门两边的售楼点走了过去。

     这时候的西X门,正赶上了一个首都大开发时代,首都的本地人口还没有暴增,外出务工的人员也没有开始涌入。

     那时候的人还可以从单位分到房,商品房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遥远的概念,对首都人民来说,有免费的房子可以住,我为什么还要掏钱买呢? 秦观的父母买起房来却没有犹豫。

    大约因为他们不是首都人,在这里没有房子,所以对于秦观提出要在学校附近买套房子,两人并没有太大的抵触。

     三个人将这片儿所有已经开盘的房子都看了一遍。

    高档公寓,排除,三棱形高层,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