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关灯
制,或封官进爵,或军功授田。

    田地的来源,除了新开荒的边郡之地,还有此前收归没入官中的原陈家、萧家等旧日的高门贵族所占的广大食邑和封地。

     而那些载入了名册的在历次战事中牺牲的万千将士家属,亦得到了来自朝廷的抚恤。

    据说,这份厚达数尺之高的名册,还是皇后在这些年间亲自主持记录所得。

     昔日流血牺牲,如今各有回报,自是理所当然。

     但在这波数目庞大的封赏诏令里,也有几个引人注目的特殊个例。

     其一是姜毅。

     沉寂了多年的昔日大将军姜毅此番拥君归来,朝廷里的大臣,本以为他往后必将受到新帝的重用,立于朝堂,身居高位,却没有想到,新帝只委任他为西域大都护。

     这个官职本也不算小,何况是新帝从前做过的事,能继任此位,也是一种荣耀。

     但这只是对寻常人而言的荣耀。

    毕竟,那里是塞外之地,一旦被派去担任大都护,便就意味着守西域,夹漠北,风沙霜雪,远谈不上荣华富贵。

     这官职,对于姜毅这种曾拥有那样身份和地位的人而言,实在谈不上是什么封赏。

     姜毅却无半句微词。

    领命后,次日便就西出而去,远赴塞外,令人费解,引来朝臣无数的暗中议论。

     第二个人,便是崔铉。

     其人功过难论。

    从前位高权重之时,又得罪过太多的朝廷官员,如今新帝封赏功臣,朝臣都在暗中看着。

    最后获悉,崔铉原来根本就未曾踏入过京都一步,据说一直留在玉门关外,后来随了姜毅一道,一骑出塞。

     崔铉如此结局,众人在一番唏嘘过后,皆无话可说,过了些时日,随着新朝各项事务的展开,各自忙碌,这个曾令朝廷百官见之自危的年轻的传奇人物,如一颗骤然升空又迅速坠落的流星,渐渐被人淡忘,再也无人提及。

     李玄度要做的第三件事,轻徭减税,安抚百姓。

     第四件事,整饬朝政,清肃官吏。

     第五,彻底修通全国驿道,保证政令能以最快的速度,通达四方。

     第六,精练兵马,防御将来或将再起的战事…… 他千头万绪,日理万机。

     但所有的这些事,做起来皆非一朝一夕能成,他再性急,也只能一步一步慢慢而来。

     三个月后,这日,是圣仁姜氏太皇太后的落葬之日。

     帝后携小太子,率百官至皇陵,为太皇太后举行隆重的大葬。

    是夜,于万寿观驻跸。

     李慧儿已被封为公主,和皇后的关系极是亲近。

    皇后喜欢她,让她住在晏华宫旁的怡宁阁里,相距不过一箭之地,常一同出入,朝夕为伴。

    而人人都知,皇后又是皇帝陛下心尖上的人。

     当夜,伴驾一同留在万寿观的端王妃去看李慧儿,闲话间,向她透漏了几家想要求娶她的京都高门,问她有无意愿。

     李慧儿连看都没看,立刻摇头。

     端王妃一怔,迟疑了下,柔声问道:“那你心中可是有了中意的人?若是有,尽管说出来,无论是谁,皇后与我,都能帮你。

    ” 李慧儿脸庞有些羞红,立刻也摇头。

     “真的?”端王妃问她。

     她的心里,朦朦胧胧,其实仿佛有道影子,可是却又看不大清楚,更是抓不住。

     她轻轻咬了咬唇,迟疑了下,嗯了一声,道:“多谢王妃关爱,只我如今真的无心婚事。

    我从小被太皇太后抚养而大,她老人家驾崩,我早改守孝。

    但从前事情纷乱,我无法尽孝。

    如今她老人家终于落葬,我愿守孝三年,以报亲恩。

    此事我和皇婶说过,她也答应我了。

    至于别的,待我孝满之后,再议不迟。

    ” 她声音不高,但却十分坚定,神色间更无半分勉强之意。

     端王妃端详了她片刻,心中暗叹了口气。

     女大当嫁,如今事情落定,本该安排她的婚事了,却没有想到她自己提出,要为太皇太后守孝三年。

    此事,皇后虽拗不过她,最后答应了,但私下不忍,担心误了她的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