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关灯
的意思,这个冠礼也要可着劲地折腾,就算不动用国库的银子,用他们帝后乃至南郡的私库都行。

     奈何楚怀瑾实在是不想三个月里折腾两个大典,何况再过三个月,还有新春国宴…… 到最后,这位楚少帝的冠礼,除了地点要崇高了一些(大宁太庙),观礼的宾客要多了一些(文武百官),加的冠也要更贵重了一些(皇帝冕冠)以外,倒是与寻常世家公子的冠礼相差无几。

     封晏舟身为当朝摄政王,高祖的义弟之子,先帝御封的少师,自然是当仁不让地做了给楚怀瑾加冠的正宾。

     冠礼那日,封晏舟为楚怀瑾将少年式的发髻解开,轻轻梳作成年男子的式样,最后为他戴上了冕冠。

     一般来说,在加冠之后,还会有正宾为冠礼者赐表字的环节。

     但前世为楚怀瑾加冠的是礼部温尚书,温大人自然是不愿做为天子赐字这么僭越的事,还是封晏舟在后来,才为他取了“璆鸣”这个表字。

     而在这一世,冠礼的正宾就是封大摄政王本人。

     封晏舟看着他等了、盼了这么多年,终于平安长大成人的小皇帝,许久后才说道:“臣愿陛下此生长寿安康,就为你取字‘寿安’可好?” 从“璆锵鸣兮”这么清风朗月的高雅意境,一下子跌落到“长寿安康”这种中老年人口味的祝福,楚怀瑾都惊了。

     “‘璆鸣’不好吗?”楚怀瑾小声地问道。

     “陛下能长寿安康,便是最为重要,就叫寿安,好吗?” 封晏舟摇了摇头,没有向他的小皇帝解释,之于前世的摄政王,那“璆鸣”不仅是美玉之声,更是最后的玉碎而鸣。

     而楚怀瑾在和封晏舟对视许久后,终于还在这人那双略带祈求的丹凤眼下退让了。

     左右就连槐花仙、小祖宗、卿卿……这样的称呼他都忍了,不过是多一个“寿安”而已,他没在怕的! “寿安也好……”楚怀瑾叹了口气,然后也说出了他的心愿:“封卿这一世也要长寿安康,莫要因为年长了朕许多,就早早丢下朕不管。

    ” 封晏舟便拉起楚怀瑾的手,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在他耳边轻声说道:“臣虽年长于陛下,但身子骨可比陛下健壮了许多。

    陛下若是不信,大可亲自一试。

    ” 然后,在冠礼结束,从太庙回宫的路上,皇帝陛下他就被迫在马车里试了几试。

     嗯……的确是从上到下,都健壮非凡。

     830 至于那九月初六的封后大典…… 不提也罢。

     别问,问就是楚怀瑾他嫌丢人。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封大摄政王没坚持要穿新娘子的喜服。

     只是看着这位同样身着新郎装的皇后,楚少帝是怎么着都觉得,他才是被迎娶的那一个。

     尤其是到了洞房时,他被中宫娘娘“伺候”得快要哭出来的时候。

     不过就是得了个名分而已,值得那么激动吗? 有必要吗?! 831 封后大典的流程不必再提,宾客们倒是值得一说——赫连兄弟与巫淳,都来了京中观礼。

     赫连兄弟与那新娘子封皇后是铁兄弟,这次代表西郡来为天子送贺礼,也是应该。

     就是看赫连超对整个大典流程与细节的关注劲儿,楚怀瑾差点以为,这位赫连大哥是也要强行嫁入谁家当男妻,先在他们这学习呢。

     而巫国主之所以会亲自做了使臣,那自然是因为,他素来是他家亲亲姐姐封黛鸢的小尾巴,姐姐走哪他跟哪。

     对,小鸢儿跑去柔兰国游历,三年不回大宁,对着人家小国主亲也亲了、抱也抱了,甚至连床单都滚过几回了,还没给人名分呢。

     巫淳倒是没敢对着他家主上哭惨,但封晏舟这个做叔父的,到底是看不下去了,和楚怀瑾这个新任叔母一同劝了三次,终于还是把封黛鸢给劝嫁成功了。

     于是,这一对小儿女回去的时候,就变成了巫小国主一路迎接他的和亲王后远嫁柔兰。

     巫淳这趟公费旅游,倒是真真值了。

     832 虽然封后大典的过程有些丢人,但娶了封大摄政王做皇后这事,还是很有好处的。

     那就是楚少帝可以称病翘班,将早朝交由他的皇后娘娘主持了。

     开始的时候,他是十天一小“病”,三个月一大“病”,等到了安盛七年的时候,这位大宁的帝君已经“体弱”到,没有重大国事,他半年都不带在早朝上露一次面的。

     每日白天,封·摄政王·中宫·晏舟繁忙地处理朝政的时候,楚怀瑾不是在宫内吃喝玩乐,就是在宫外吃喝玩乐。

     不过,他在这几年来,也不是只顾着自己吃喝玩乐。

     至少,他把辣椒和番茄,都弄到手了。

     辣椒是安盛五年,大宁的驻外使臣在柔兰国再往西的小国里发现的。

     番茄则是安盛七年年初的时候,向东出海的宁朝舰队带回来的。

     虽然现在这两样东西还是稀罕奢侈的番邦舶来品,但再有个十几二十年,等它们的种植在大宁推广开来,楚怀瑾相信,日后除了那白汤的古董羹,红汤的香辣火锅和番茄锅,也一定会登上宁朝百姓的餐桌。

     至少,封皇后在努力了两年之后,现在每逢楚怀瑾和温庭远这对现代老乡举办火锅聚会的时候,他终于不是只在一旁看(一声)着,也能跟着吃了。

     进步着实斐然。

     833 火锅聚会这事吧,是这样的。

     自从温庭远被调任回京,楚怀瑾和他至少每两个月就碰一次面,又每次都是在温府吃古董羹,就干脆固定了日子,搞成定期的火锅聚会。

     后来,在安盛四年的时候,温庭远就像前世一般,向朝廷献上了他的赋税改革,摊丁入亩之策,然后,也果然像上一次一样,遭到了利益集团的反对。

     不过,一来封大摄政王在这一世,远比上一世对朝堂更有把控力,二来,温庭远他爹温尚书一派还转投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