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关灯
唐慎抵达姑苏府时,正是清晨。

     这时段放在赵家村,村人都在田里干活,路上见不着一人。

    然而府城里早已人流如潮,摊贩们各自贩卖商物早点,扛着货物的挑货郎从大街的一头将货物搬运到另一头。

     不消片刻,就有两辆马车从兄妹二人身边驶过。

     “哥,好多车,好多!” 赵家村一个月见不着一辆马车,姑苏府却车马盈门。

     唐慎:“刘姥姥进大观园大概就是你现在这个模样。

    ” “什么刘姥姥,大观园。

    你在说什么?” “夸你漂亮。

    ” 唐璜:“……”我怎么就不信呢。

     在古代想找个房子住,并不容易。

    姚三曾经待过一个月,对姑苏府比较熟悉,他带唐慎找到一家庄宅牙行。

     牙行相当于古代的房地产中介,牙郎就是中介代理人。

    在大宋,不找牙行私下进行房屋买卖,是犯法的。

     看了一整天,唐慎和唐璜看中一间四开院的瓦房。

    房子很小,就一个厨房、一间主屋和一间偏屋。

    房顶上的屋瓦烂了不少,墙壁也有几个小洞。

    那牙郎张口就要三吊钱一个月。

     讨价还价的事唐慎不擅长,所幸有姚大娘在,最终定下两吊钱一个月,还要先交半年定金。

     一眨眼,就没了一半的钱。

    守财奴唐璜惊呆了,抱着小钱袋不肯撒手。

     因为只有两间屋子,唐慎便让姚三和自己睡一间,唐璜和姚大娘睡一间。

    姚大娘连连道:“这可使不得!两个小东家怎么能和我们睡一起,我和三儿去偏房就成。

    ” 唐慎:“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以前咱们家虽然是几间茅草屋,但是房间多,都有地方睡。

    如今就两间屋子,阿黄已经九岁了,我可不能和她再睡一起。

    ” 姚大娘道:“要不,我和三儿去厨房里打个地铺?” 唐璜:“那怎么行!姚大娘,您就和我一起睡吧。

    ” 姚三:“娘,咱们都听小东家的。

    ” 分配好房间,处理好搬家的事,把屋子打扫一遍,姚三找上唐慎:“小东家,我明儿个就去城里看看有没有什么活计干。

    找个活计,贴补下家用。

    ” 唐慎道:“你想找个什么活计?” “护院。

    您别笑,我大老粗一个,只有些力气,只会干这个。

    之前他们不肯要我,是因为有我娘在。

    现在咱们有地方住了,能和小东家你们住一起,我很好找个护院的活计。

    ” “姚大哥,你先别急,我这儿还有点事要你去办。

    ” 姚三愣道:“有事?您有什么吩咐。

    ” 唐慎想了想:“你知不知道姑苏府什么地方,人最多?” “自然是那天庆观前的碎锦街!” 姑苏府,天庆观,碎锦街。

     天庆观,又名玄妙观,据传是西晋时期,晋武帝司马炎下令修建。

    整个姑苏城香火最多的不是城外的寒山寺,也不是城内的西园寺,而是这玄妙观。

    玄妙观的观前有一条长街,名为“天庆观前街”,姑苏人都叫它碎锦街。

     姚大娘带着唐璜出去买点家用,顺便带小姑娘逛逛街,唐慎和姚三就去了碎锦街。

     姚三带唐慎到了碎锦街最繁华的几条巷子,卖绫罗绸缎的裁缝铺、米行、粮行、酒行,还有各种小摊,应有尽有。

    中午,两人在一家馄饨摊子前坐下,一边吃东西,姚三一边按着唐慎的吩咐,说道:“店家,你这馄饨好吃得舌头都快吞下肚了,是姑苏府的老字号吧。

    ” 卖馄饨的摊主笑道:“大爷可真会说话,我这馄饨在碎锦街也是一绝,从我爹那辈做起,做了有二十多年了。

    ” 唐慎:“哦,这还是祖传的手艺?” “那可不。

    您去问问,这碎锦街上谁家馄饨最好吃,十个里有九个定说我这。

    ” 姚三:“你这摊子,每年要交上不少岁收吧?”他做了个摩擦手指的动作,“私底下,也要交点东西?” 摊贩摇摇头:“哪有。

    我们姑苏府自从梁大儒任了府尹,谁人不知,梁大儒向来爱护百姓。

    街头的那些泼皮早就不敢随便欺压咱们,只要给官府交上定收,咱们自有官家保护。

    ”他淬了口唾沫,“那群腌h泼皮,谁人敢在姑苏府放肆。

    你们是外地人吧,姑苏府可和其他地方不一样。

    ” 唐慎:“我们从吴县来的。

    ” “难怪,咱们姑苏府可好着呢。

    ” 吃完一碗馄饨,唐慎二人放了钱离开。

    姚三盘算道:“小东家,姑苏府收的钱倒是不多,只是咱们就剩下十五吊钱。

    买完各种家用,也不知能剩多少。

    姑苏府没有果树,咱们要做果子汁还得和人买果子,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 “谁说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