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关灯
?” 梁大儒看着眼前这个粉雕玉琢的小儿郎,深邃的眼中有赞赏,又藏了丝难以发掘的惋惜。

     “这便是我给你的答案。

    ” 直到离开梁府,唐慎都没明白梁大儒那句话的意思,甚至他连这句话是什么都不知道。

     唐慎本想把请帖还给梁府管家,登门做客后,请帖是要还给主人的。

    然而管家却道:“唐小公子,这请帖请您收下。

    ” 唐慎惊讶道:“为何?” “这是大人的吩咐。

    ” ……梁大儒的吩咐? 唐慎第一次觉得摸不着头脑,他心存疑虑地回家。

     回到家中,唐家四个人开始赏菊开宴。

    他们家人少,只有四个人,但重阳节的习俗却都做了。

    姑苏府府城内没有山,但是出了城有一座小山坡,再远点还有天平山、西山、东山。

     唐慎把重阳节的习俗化简,只去踏了塔小山坡,插了一根茱萸。

     入了夜,唐璜兴高采烈地把一盆菊花搬到院子里,四人赏菊吃饭。

     唐慎调笑道:“你这小姑娘,年纪不大,形式主义挺重。

    ” 唐璜:“什么叫形式主义?” 唐慎“说了你也不懂。

    ” 唐璜:“我哪里不懂了,我懂,反正不是什么好话。

    ” 唐慎哈哈大笑。

     很快,四五日过去,唐慎时不时地将梁大儒送的请帖拿出来研究。

     他重阳节那天就明白了,梁大儒之所以把这封请帖送给他,肯定因为请帖里另有猫腻。

     唐慎当初猜测梁大儒是约自己重阳节去吃饭,因为请帖上写,梁大儒约自己去赏菊。

    之所以猜是中午、不是晚上,是因为梁大儒身为姑苏府尹,晚上要参加姑苏府的重阳宴,宴请姑苏府的几个世家大族和富豪乡绅,没有时间。

     事实证明他猜对了,但是…… “到底还有什么,是我没发现的?” 除此以外,唐璜还把四书五经全部翻了个遍。

    可惜的是,四书五经中完全找不到梁大儒说的那句“嫠不恤其纬”的话。

    唐慎只得作罢,等有机会再去翻看其他书籍。

     煎饼铺子的生意越做越好,唐璜将钱偷偷藏进了自己的小金库。

    天气渐冷,入了秋,早晨吃一个热乎乎的杂粮煎饼十分舒坦,买煎饼的人也更多了起来。

     唐慎本来想每天只做两百个,但姚三和姚大娘怎么都不肯。

     姚三:“小东家,你且歇着。

    你去读书,我早起,每日能做多少煎饼就做多少个。

    ” 到这个时候坚持饥饿营销也没太大意义,唐慎的杂粮煎饼在碎锦街已经有了名气,每天都有许多人慕名而来。

    姚三看唐慎经常翻阅四书五经,以为他想开始读书,所以自己把做煎饼的事揽了过去。

     唐慎也没阻拦,他还没去读书,但他确实有其他事要做。

     “姚大哥,你去买点生石灰和面起子。

    ” 面起子是常用的食品膨松剂,与后世的小苏打成分相近。

    做杂粮煎饼用不上面起子,但做包子馒头经常要用。

    姚三以为唐慎要卖包子:“小东家,我们要再卖包子了?” 唐慎一想就知道姚三误会了,但他也不好解释,只道:“你先去买了。

    ” 很快,姚三背了两袋东西回来。

     唐家有两个大铁锅,古代的大铁锅和后世农村里用的铁锅一样,除非是酒楼里的,大多铁锅都与灶台契合在一起,无法搬动。

    唐家就两个铁锅,都是姚大娘炒菜做饭用的。

     唐慎看着这两口铁锅,又道:“姚大哥,你再去买个铁锅。

    ” 等姚三买了新铁锅回来,唐慎将生石灰倒入锅中,又加了一些水。

     水一碰上生石灰,发出滋啦声响,瞬间沸腾。

     唐璜和姚大娘被这声音吸引过来,唐璜惊讶道:“哥,你在做什么。

    ” 唐慎头也不抬:“做个好东西。

    ” 生石灰与水的反应迅速激烈,很快锅中便出现了一锅浑浊的乳白色溶液。

    唐慎立刻把面起子放了进去,他一边用铁棒搅拌,一边静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