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关灯
正月末,倒春寒。

     南方很少有这般严寒的天气,寒风残忍地吹在脸上,如同用小刀一下下地割开皮肤。

    空气冷得泛出一种死人般的苍白,天阴了,不过多时就飘起了雪花。

    雪不大,落在地上很快被沾湿,每个人踩一脚就不见了踪影。

     唐慎和姚三刚出门,雪就开始下了。

    姚大娘给两人送伞。

     姚三:“小东家,听说城西的难民很多,都围着城门,要不我们从北门走吧。

    ” 唐慎道:“好,老师正好也是从北边回来。

    ” 不错,唐慎今天是出城接梁诵去的。

     从腊月离开姑苏府,整整一个月,梁博文都没回来过,连新年都是在外面过的。

    昨日梁府管家找到唐慎,说今天先生回来。

    唐慎多日不见老师,正巧天气太冷、紫阳书院放了假,他便特意过来接老师。

     唐慎穿了两件厚棉衣,举着伞在寒风中等着,还是冻得够呛。

     等了半个时辰,远远见到梁诵的马车。

    唐慎和姚三走上去,梁诵拉开车帘,惊讶道:“你怎的来了?” 唐慎:“来接先生。

    先生一个月没回来,学生当然要来迎接。

    ” 梁诵:“先进来吧。

    ” 唐慎弓腰进了马车。

    车内暖和了许多,梁诵把自己一直捂着的小暖炉塞到唐慎手里。

    唐慎抱着暖炉蹭了许久,终于暖了双手。

    “先生怎么离开这么久,一个月没回姑苏府呢。

    ” 梁诵:“办点私事。

    你今日怎么没去书院读书。

    ” “天气不好,书院放假了。

    ” 梁诵默了默,道:“我回来也有这个原因。

    ”说着,他撩开车帘:“去西门看看。

    ” 几人没进府城,而是改道去了西门。

     还没看到城门,唐慎便看到许多沿道前进的难民。

    他们走的是官道,因为下雪,官道泥泞。

    放在往常是不会有人在这种恶劣天气下四处行走的,可难民太多了。

    他们穿着褴褛,身上冻出了一个个紫红色的冻疮,沿着官道走向姑苏府的西门。

     唐慎撩开窗帘看了看,又不忍心地把窗帘关上。

     梁诵倒是一直静静看着这些难民,他道:“听说这些人都是从滁州、婺州那儿来的。

    今年雪下得太大,南方四省告急,朝廷也拨了银子下来赈灾,只是收效甚微。

    ” 没过多久,就看到了几间施粥铺子。

     梁诵不在姑苏府,但姑苏府的事并不是没人管了。

    三天前官家就在城外搭了施粥铺,每日救济灾民。

    除此以外,城里的富商大户也慷慨解囊,开了一些私人的施粥铺。

    唐夫人就开了间施粥铺。

     然而这些远远不够。

     天气严寒,这些难民衣不蔽体。

    施粥铺的粮食存量越来越少,从四面八方赶来姑苏府的难民却越来越多。

     唐慎问道:“先生想怎么办。

    ” 梁诵:“怎么办?姑苏府虽然富裕,但也没法救济这般多的难民。

    这天气不会冷太久的,再过一个月开了春,一切应当好许多。

    只要撑过这个月就是。

    都说瑞雪兆丰年,只可惜这雪是在太大了,土都被冻坏了。

    也不知这些难民回家后,来年能否有个好收成,否则朝廷又是笔烂账算不清了。

    ” 唐慎:“一个月撑得过去么。

    先生,我只怕他们会冻死在城外啊。

    ” 梁诵又怎么不知,或许一个月过去,这些难民能活下一半就不错了。

    他们不是被饿死的,而是活活冻死的。

    哪怕官家支了帐篷,给了取暖的地方,可难民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