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关灯
小
中
大
唐慎有些尴尬,他抬头看着王溱,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王溱笑道:“小师弟,走罢?” 唐慎晃过神:“……好。
” 两人上了轿子,王溱道:“去国子监。
”轿夫抬起轿子,向着国子监而去。
大宋朝的官员制度基本沿袭前朝,对官员的吃穿用度非常严苛。
不到品级的官员,不可点官灯,不可使用越级的轿辇车匹。
二品尚书可使用的轿辇非常宽敞,哪怕是两人并排坐着也毫不拥挤。
盛京城中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这些嘈杂的声音被隔在轿子外,唐慎端正地坐着。
轿中一片寂静,无人开口。
似乎是路过一条开小吃店的街,轿外传来小贩的吆喝声,王溱睁开眼,问道:“用过晚饭了?” 唐慎一愣,转首看他。
轿子再大,两个人坐,也不免距离颇近。
唐慎转开视线,适应后,道:“没有。
” 王溱对轿夫道:“去采祁斋。
” 轿夫道:“是。
” 唐慎一头雾水,他刚到盛京,完全不知道采祁斋是个什么地方。
不过这采祁斋似乎顺路,轿夫也没绕路,径直地往前走,过了一刻钟便停下。
等了一盏茶功夫,轿夫递进来一包糕点,摸上去竟然还有些温热。
唐慎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包糯香雪白的艾窝窝。
唐慎一下子明白了王溱的意思,但他看着王溱全然没有吃糕点的意思。
唐慎察觉不对,他仔细想了想,将这包艾窝窝又包了回去,道:“师兄,这在您的轿子里,我怎么能吃东西。
” 王溱看他:“我不介意。
” 唐慎认真道:“君子食不言,寝不语。
食不于桌堂上,亦不礼也。
” 王溱似乎有些愣了,他看着唐慎,过了会儿才笑道:“小师弟是个妙人。
那就等把你的学籍办好,带回去吃吧。
采祁斋的糕点在盛京也有些名号,你若喜欢,以后可去尝尝,它在盛京多有分号。
” “师兄说了,我一定会去尝尝。
” 很快轿子就到了国子监,唐慎跟着王溱,下了轿。
王溱还穿着正红官服,他刚到国子监,便被门房恭敬地迎了进去,喊来了当日任值的祭酒。
这祭酒是个头发花白、大腹便便的老者,他见到王溱,目露诧异,走上来行了一礼,道:“王大人。
” 王溱回了一礼:“林大人。
” “王大人多日不曾踏足国子监,不知今日来所为何事。
尚书大人来得正巧,下官正要回去,若是再晚一步,国子监内恐怕只有几百名学子可以迎接大人了。
” 王溱笑道:“确实有时相求。
”他侧开身子,道:“这位是我的师弟,名为唐慎,字景则,从姑苏府来。
他去岁在姑苏府考了个童试小三元,如今要来盛京读书,参加八月的秋闱。
国子监可否收他做学生,调了他的学籍。
” 林祭酒道:“自然方便,只是一般贡生进国子监读书,是要有举荐信的。
” 唐慎忽然想起来傅渭之前说要给他写举荐信,可他离开傅府的时候傅渭竟然忘了,没把把举荐信给他。
唐慎正打算说“明日就把举荐信拿来”,他还没开口,就听王溱道:“我来写举荐信吧。
” 林祭酒道:“有王大人亲自举荐,自然无碍。
” 三人来到一间书斋,林祭酒找了笔墨纸砚。
王溱微微捋起右袖,拿起墨锭,在砚台上浇了一点水,研了一会儿墨。
接着,他从笔挂上取了一支羊毫细笔,蘸取墨汁,开始写举荐信。
林祭酒道:“王大人的字丰神俊朗,骨清奇正。
半年前曾有幸得见,如今还是一如既往啊!” 王溱:“林大人说笑了。
” “实乃下官的肺腑之言。
” 这马屁拍的,林祭酒面不改色,王溱也不为所动,仿佛理所当然! 唐慎在旁边观察,想心里学了学,然后他不动声色地走到桌旁,拿起墨锭研起墨来。
王溱写完两行字,再蘸墨时,瞧见唐慎正在为
王溱笑道:“小师弟,走罢?” 唐慎晃过神:“……好。
” 两人上了轿子,王溱道:“去国子监。
”轿夫抬起轿子,向着国子监而去。
大宋朝的官员制度基本沿袭前朝,对官员的吃穿用度非常严苛。
不到品级的官员,不可点官灯,不可使用越级的轿辇车匹。
二品尚书可使用的轿辇非常宽敞,哪怕是两人并排坐着也毫不拥挤。
盛京城中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这些嘈杂的声音被隔在轿子外,唐慎端正地坐着。
轿中一片寂静,无人开口。
似乎是路过一条开小吃店的街,轿外传来小贩的吆喝声,王溱睁开眼,问道:“用过晚饭了?” 唐慎一愣,转首看他。
轿子再大,两个人坐,也不免距离颇近。
唐慎转开视线,适应后,道:“没有。
” 王溱对轿夫道:“去采祁斋。
” 轿夫道:“是。
” 唐慎一头雾水,他刚到盛京,完全不知道采祁斋是个什么地方。
不过这采祁斋似乎顺路,轿夫也没绕路,径直地往前走,过了一刻钟便停下。
等了一盏茶功夫,轿夫递进来一包糕点,摸上去竟然还有些温热。
唐慎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包糯香雪白的艾窝窝。
唐慎一下子明白了王溱的意思,但他看着王溱全然没有吃糕点的意思。
唐慎察觉不对,他仔细想了想,将这包艾窝窝又包了回去,道:“师兄,这在您的轿子里,我怎么能吃东西。
” 王溱看他:“我不介意。
” 唐慎认真道:“君子食不言,寝不语。
食不于桌堂上,亦不礼也。
” 王溱似乎有些愣了,他看着唐慎,过了会儿才笑道:“小师弟是个妙人。
那就等把你的学籍办好,带回去吃吧。
采祁斋的糕点在盛京也有些名号,你若喜欢,以后可去尝尝,它在盛京多有分号。
” “师兄说了,我一定会去尝尝。
” 很快轿子就到了国子监,唐慎跟着王溱,下了轿。
王溱还穿着正红官服,他刚到国子监,便被门房恭敬地迎了进去,喊来了当日任值的祭酒。
这祭酒是个头发花白、大腹便便的老者,他见到王溱,目露诧异,走上来行了一礼,道:“王大人。
” 王溱回了一礼:“林大人。
” “王大人多日不曾踏足国子监,不知今日来所为何事。
尚书大人来得正巧,下官正要回去,若是再晚一步,国子监内恐怕只有几百名学子可以迎接大人了。
” 王溱笑道:“确实有时相求。
”他侧开身子,道:“这位是我的师弟,名为唐慎,字景则,从姑苏府来。
他去岁在姑苏府考了个童试小三元,如今要来盛京读书,参加八月的秋闱。
国子监可否收他做学生,调了他的学籍。
” 林祭酒道:“自然方便,只是一般贡生进国子监读书,是要有举荐信的。
” 唐慎忽然想起来傅渭之前说要给他写举荐信,可他离开傅府的时候傅渭竟然忘了,没把把举荐信给他。
唐慎正打算说“明日就把举荐信拿来”,他还没开口,就听王溱道:“我来写举荐信吧。
” 林祭酒道:“有王大人亲自举荐,自然无碍。
” 三人来到一间书斋,林祭酒找了笔墨纸砚。
王溱微微捋起右袖,拿起墨锭,在砚台上浇了一点水,研了一会儿墨。
接着,他从笔挂上取了一支羊毫细笔,蘸取墨汁,开始写举荐信。
林祭酒道:“王大人的字丰神俊朗,骨清奇正。
半年前曾有幸得见,如今还是一如既往啊!” 王溱:“林大人说笑了。
” “实乃下官的肺腑之言。
” 这马屁拍的,林祭酒面不改色,王溱也不为所动,仿佛理所当然! 唐慎在旁边观察,想心里学了学,然后他不动声色地走到桌旁,拿起墨锭研起墨来。
王溱写完两行字,再蘸墨时,瞧见唐慎正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