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关灯
小
中
大
嘘”了一声。
唐慎垂下眼睛,走到王溱身后,不再多言。
待到日落西山,明月高悬,大太监季福从垂拱殿中走出。
太监尖细的嗓音在黑夜中无比刺耳:“宣左相徐毖、右相王诠觐见。
” 徐相和王相立刻动身,进了垂拱殿。
小半个时辰后,二人面色各异地离开大殿。
徐毖道:“都散了吧,陛下龙体抱恙,不必等着了。
” 百官齐声道:“是。
” 离开皇宫后,唐慎和王溱立即来到右相府。
王诠见到他们,苦笑一声,道:“我知道你们是来说什么的,可是要问,我与那徐毖进去后,都说了什么,听了什么?自然不会瞒着你们。
你们与我来。
” 二人随着王诠来到书房,只见王诠在书架上按了按,接着取出一个精致小巧的盒子。
王溱目光一动,他抬眼道:“里面放着的……” 王诠:“是,正是传位诏书。
” 唐慎心中一惊。
王诠接着道:“这盒子在我手中,但瞧见上头的锁了吗?锁的钥匙,在徐毖那里。
所以这盒子里头到底写的是什么,我不知晓,左相也不知道。
”王诠叹息道:“谁能想,皇帝会有这样的准备!” 传位诏书,同时有徐毖、王诠保管。
二人乃是敌党,若是其中一方想作乱,必然瞒不过另一方。
此外,新帝登基,二人都有从龙之功。
哪怕到了新帝年间,一方想压过另一方,也并非易事。
简单的一个举措,就将王党先前苦心经营、废贬余潮生一事,几乎作废一半! 王溱不由笑了。
王诠:“你竟还笑得出来?” 王溱反问:“那我该如何,哭么?” 王诠无语地瞥了他一眼,长叹道:“唉,不知此事,是好是坏,也不知陛下还能撑上多久啊!” 唐慎见这话听进了心里,第二日,他不动声色地来到勤政殿,偶遇了当日在勤政殿当差的起居郎。
此人姓齐,是开平三十六年的状元。
去岁十一月刚当上起居郎,还没当上几天,就碰上皇帝大病,自此便守着昏迷不醒的皇帝,终日记不上什么东西。
“下官齐逢,见过右侍郎大人。
” 唐慎轻轻“嗯”了一声:“是要去宫中当差?” 齐逢:“回大人的话,是。
” 唐慎不再多说,让开一路,让这齐逢先走。
齐逢先是错愕,接着感激不尽,加快脚步赶紧去宫中了。
赵辅醒来后,只见了徐毖和王诠二人,连着两天,没再见任何人。
有官员猜测或许皇帝这一次能和两年前一样,化险为夷,平安度过。
然而唐慎知道,周太师一直守在京中,没有离开,或许赵辅是真的熬不过这个春天了。
二月十七,赵辅召尚书左仆射王溱、勤政殿参知政事苏温允入宫觐见。
二人并非同时入宫,苏温允出宫时,正巧与王溱迎面撞上。
苏温允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王大人面色从容,淡定不迫地进了宫。
到晚上回到府中,王唐二人用完饭,王溱从袖中取出一样东西,咔哒一声,随手放在了桌上。
他这动作实在太过自然,唐慎没觉得有哪里不对,他也随意看了过去。
当看清桌上那东西后,唐慎神色大变,一把将那东西抓起来。
“这是什么?” 王溱悠然一笑:“免死金牌。
” 唐慎:“……” 他当然知道是免死金牌! 原来电视剧里都是真的,世界上真有免死金牌,还做的能让人一眼就瞧出来是免死金牌! 唐慎想了想:“今天进宫面圣,皇上给的?” 王溱轻轻颔首。
唐慎嘴角一抽,把东西扔回桌上。
他想起一件事:“你说今天陛下一共召见了你和苏温允两个人进宫,他给了你免死金牌,那给了苏温允什么?” 王溱:“为何一定是给苏温允什么?” 唐慎:“啊?” 王溱微微蹙眉,作出关怀天下、忧心忡忡之模样:“我王子丰两袖清风,日月可鉴,一心为国,舍生忘死。
正因如此,才得了这块免死金牌。
或许那苏温允不曾得任何东西,反而是皇上和他要了什么东西呢?” 唐慎:“……” 真是不要脸到了极致! 苏温允到底有没有得到什么东西,别说唐慎,连赵辅的贴身太监季福都不知道。
进宫面圣第二日,苏温允就动身去了幽州。
没过几日,王霄从西北来信,送到唐慎手中。
唐慎拆开一看,顿时失笑。
辽国二皇子耶律舍哥登基后,先铲除异己,整肃超纲。
此番耶律舍哥能登基,全倚仗南面官的大力支持。
于是登基后,耶律舍哥大举提拔南面官,改变了辽国朝堂上部落贵族把持大权的局势。
辽国内忧外患不断,正是烦扰之际。
忙了一个多月,耶律舍哥才想起一件事。
他叫来跟随自己多年的心腹,曾经的析津府左丞,如今辽国王子太保萧砧。
辽国新帝低声询问他:“朕记得,你认识一个宋国茶商。
” 萧砧肥胖的脸上顿时落了一滴汗下来:“是,臣确实认得一个宋国茶商。
” 耶律舍哥秀气的脸上露出一个阴冷的笑容,他柔声道:“那茶商有个儿子。
” 萧砧抬起头,惊讶道:“陛下还记得那茶商的儿子?”萧砧露出遗憾的神色,“那茶商名为乔九,是个精明能干的商人。
去岁他儿子于老家病逝,乔九伤心过度,早就回家乡了。
自那以后,臣就没再见过乔九。
” 耶律舍哥错愕地怔在原地。
萧砧双目清明,目露憾色。
耶律舍哥盯了他许久,不吭一声。
萧砧被看得头皮发麻,也不敢言语。
良久,耶律舍哥道:“下去吧。
” “是。
” 耶律舍哥当然不回信萧砧的一面之词,虽说萧砧没理由做欺君之事,但耶律舍哥依旧私底下派人去调查了一番。
查出来的结果确实和萧砧说的一样,那宋国茶商去岁就离开了辽国,没再回来过。
谁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因为儿子病逝了才走,但他着实是消失不见了。
辽帝闭上眼,回想起曾经的惊鸿一瞥。
再睁眼后,耶律舍哥神色淡漠地摇摇首,将那点残留的旖旎心思全都忘得一干二净。
这一次苏温允去幽州,为的就是把乔九撤下,在辽国重新布局。
乔九虽然走了,但萧砧这枚棋子早已被他们安插在耶律舍哥身边。
萧砧做过无数叛国的事,一旦事发,耶律舍哥定会将他千刀万剐,他已经上了这条“贼船”,没有回头路了。
苏温允将事情安排妥当后,对王霄道:“这次或许是我此生最后一次来西北,往后便看你们的了。
” 王霄恭恭敬敬地作揖行礼:“下官领命。
” 要不是王霄来信说,唐慎都不知道,辽国那边还发生了这么多事。
二月底,苏温允回京,李景德也跟他一起,回到了京城。
李景德回京第二日,就被传召入宫面圣。
据说那日征西元帅是红着眼眶离宫的,谁也不知赵辅在殿中与他说了什么,但自那以后,他便镇守西北,此生没有离开。
皇帝在宫中养病,唐慎在工部与工匠们继续改良笼箱。
开平三十七年,三月初六,皇帝突然病情好转,能下床到御花园中走动。
次日下午,赵辅召见唐慎,于垂拱殿中觐见。
唐慎穿着簇新的官袍,低着头,被太监领着进宫。
唐慎进殿时,赵辅竟然没有躺在龙榻上休息,而是坐在龙椅上,翻阅一本书籍。
唐慎行礼后,赵辅道:“你们都下去吧。
” 偌大的垂拱殿中,倏然只剩下了赵辅与唐慎二人。
唐慎目光微动,但他没有轻举妄动。
这些天来,到垂拱殿中面圣的官员,大多是单独面圣,没有其他人在场。
皇帝这是在吩咐后事了。
唐慎依旧微微弓腰,赵辅微笑着看他,声音低缓,但与往日不同的,这次的低缓是因气息不稳,略显虚浮。
“景则,抬起头罢。
” 唐慎抬起了头。
“你可知朕在看什么书?” 唐慎的视线扫向那本书的封面,在看清上面的字后,唐慎心神一颤,他作揖道:“臣不知。
” 赵辅:“是钟泰生编撰的《康史训策》。
” 话音落下,垂拱殿中一片死寂。
良久,赵辅把书放在桌案上,淡然开口:“景则,你入朝为官多年,朕想问你……” “在你心中,朕可是个好皇帝?” 唐慎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在臣心中,陛下是一代明君。
” 赵辅:“如何的一代明君?” 唐慎:“陛下西伐辽,夺失地,还我大宋江山;开银引司,广设大宋银契庄……陛下所做之事,无一不为千秋万代!” 赵辅笑了一声:“那与赵璿相比呢?” 唐慎愣住。
许久,唐慎道:“臣不知,赵璿是何人。
” 赵辅身子前倾,上半身压在桌案上,沧桑而明亮的双目死死盯着唐慎。
唐慎从容不迫地站在原地,不显一丝畏惧难堪之色。
赵辅:“真不知?” “不知。
” 赵辅语气轻快:“先帝的太子,也是朕的兄长,名为赵璿。
” 唐慎低头不语。
赵辅笑了起来:“若是钟泰生为辅国良臣,赵璿为帝,朕与之相比,会有如何?” 唐慎依旧不言语。
赵辅突然呵斥:“唐景则,你觉得,会有如何!” 唐慎不卑不亢地回答道:“臣于开平十一年出生,从未见过陛下所言的那番情景。
臣自有记忆以来,便知自己生在开平年间,大宋唯有一位皇帝,是为开平皇帝。
臣非仙人,如何能知晓未曾发生之事。
但是臣知道,陛下所做之事,五百年间,未有能出左右。
” 赵辅轻轻地笑了起来。
“景则,这朝堂之上,朕最信任之人……便是于你了!” 唐慎定定地看着赵辅,他一揖及地:“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唐慎离开垂拱殿时,外头日光正好,正是春日好风景。
他被这刺目的阳光照射得,看不清天空颜色,身体微微晃了晃,才站稳身形。
季福看到他出来,又想起唐慎在殿内待了那么久,以为皇帝必然像对王溱等人那样有所赏赐。
他朝唐慎挤眉弄眼,接着道:“奴婢找人领唐大人出宫。
” 唐慎颔首道:“有劳公公。
” 一位小太监领着唐慎离宫,季福看着唐慎清挺消瘦的背影,对身旁的干儿子谢宝道:“我今日才觉得,虽说只入朝为官十年,但官家是真的信任、喜欢极了这唐景则。
” 谢宝小声道:“干爹,这是为何。
我瞧着官家也极喜欢王溱、苏温允等几位大人。
” 季福摇头:“不一样。
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但这唐大人身上又一种与他人截然不同的东西。
他自然比不上王子丰的睿敏,也没有苏斐然的狠厉手段,但就是不一样。
” 谢宝不明所以:“哪里不一样了?” 季福张了张嘴,可又说不出来:“做你的事去吧!” 三月入春,满园春色之际,大宋朝堂又恢复了昔日的宁静。
没有人去说皇帝龙体如何,也没人敢去想这件事。
盛京城中,一片祥和安宁。
唯一着急的,恐怕只有眼巴巴望着皇位的三位皇子了。
然而皇帝龙体安康,三月廿四时,竟然还上了早朝! 三个皇子顿时傻了眼。
连王溱都颇为惊讶,他对唐慎道:“修仙果真有用?小师弟,要不我们也试试?” 无神主义者唐慎:“……” 然而不过两日,皇帝便用事实告诉了王溱,修仙不会有用,这世上没有永生之人。
开平三十七年三月廿八,深夜,皇帝骤然病重,呼吸急促,面色发青。
大太监季福立刻召了百官入宫。
所有四品以上的京官正在睡梦中,忽然被叫起来,手忙脚乱地换上官袍,披着夜色进宫。
垂拱殿偏殿里,是哭泣不已的后宫妃子和皇子皇孙。
垂拱殿外,是以左相徐毖和右相王诠为首的文武百官。
苏温允站在文官中央,面无表情地低头看地,不知在想些什么。
王溱站在百官前列,静静地看着垂拱殿禁闭的殿门,神色平静。
唐慎站在两人身后,脸色看不出什么表情。
丑时一刻,垂拱殿中的太医们纷纷提着医箱,离开殿中。
看到这一幕,百官已经有所猜测。
这时,大太监季福从殿中出来,他高声道:“宣工部右侍郎唐慎觐见!” 黑夜中,一片哗然巨响。
连王溱都惊讶地看向了唐慎,但随即他仿佛明白了什么,认真地与唐慎对视。
唐慎的震惊不比殿外其他官员少一分,他茫然极了,可他一抬头看见王溱的眼神,不知怎的,他骤然静了心。
唐慎整理官袍,大步走出官员队列,踏上垂拱殿的台阶。
季福红着眼眶,轻声道:“唐大人请进吧。
” 季福推开门,唐慎走了进去。
一进殿,扑面而来的药味直接将唐慎淹没。
殿中檀香袅袅,唐慎顺着记忆来到皇帝的寝宫外,他没有进去,而是在门外高声道:“臣唐慎请求觐见。
” 良久,屋内没有传来声响。
唐慎,又说了一遍。
这时,赵辅微弱到几不可查的声音响起:“进来吧。
” 唐慎:“是。
”他推门进入。
“……到朕跟前来。
” 皇帝的声音断断续续,几乎连不成句。
唐慎走到龙榻前,他低头一看,心神俱震。
他几乎认不出现在的赵辅了! 古人总说油尽灯枯之姿,于唐慎而言,那便是纸上的四个字。
可如今看着赵辅这张蜡黄枯瘦的脸,他突然间明白了这四个字的含义。
赵辅是真的活不长了! 赵辅睁着眼,看他许久,笑道:“可知道,朕为何独独召你进来。
” 唐慎低头道:“臣不知。
” 赵辅:“时至今日,朕再想问你一句……朕到底,是不是个好皇帝?” 唐慎喉头一涩。
二十一天前,赵辅在垂拱殿中召见他,问过他一模一样的话。
那时他的回答是…… “是,在臣心中,陛下的一代明君。
” 赵辅竟然忽然有了力气,他撑起半边身体,瞪着眼睛望着唐慎,一字一句地说道:“那你随着朕再说一遍,朕弑兄逼宫,朕封杀松清党,朕逼死钟泰生,你的恩师梁博文也是因朕自尽……但是朕,依旧是个好皇帝!” 唐慎缓慢地抬起头,静静地望着眼前的皇帝。
赵辅:“你随着朕的话,再说一遍。
” 唐慎依旧看他,不多言语。
赵辅声音厉然:“唐景则,你是想抗旨不尊吗!” 偌大的垂拱殿中,只有唐慎和赵辅两个人,但他知道,赵辅只用随意一喊,殿外守着的御林军随时能进来,将他押入天牢。
大宋不斩文官,但文官未尝不可死于牢中。
如那邢州案的首脑孙尚德。
如钟泰生。
但是唐慎仍旧没有说话。
赵辅瞪着他,目呲欲裂。
唐慎终于开口,他先是行了一礼,然后说道:“陛下弑兄逼宫,陛下封杀松清党,陛下逼死钟泰生……臣的恩师梁博文也是因陛下自尽。
但是,您依旧是一代明君。
” 赵辅骤然没了力气,他躺在龙榻上,枕着明黄的床襟,笑得几乎出了眼泪。
“陛下可明白,梁博文为何而死。
” 赵辅的笑声戛然而止,他抬起眼睛,死死地望着唐慎。
唐慎面色平静地说道:“臣生于开平十一年,未曾有幸一睹先太子的卓然风采,也不曾与钟大儒有幸相识。
但臣听不止一人说过,三十七年前,钟泰生是何等博学多识,先太子是如何通达明睿。
” 赵辅只是望着唐慎,并没又打断他的话。
“听闻,先太子是被陛下一箭钉死在宣
唐慎垂下眼睛,走到王溱身后,不再多言。
待到日落西山,明月高悬,大太监季福从垂拱殿中走出。
太监尖细的嗓音在黑夜中无比刺耳:“宣左相徐毖、右相王诠觐见。
” 徐相和王相立刻动身,进了垂拱殿。
小半个时辰后,二人面色各异地离开大殿。
徐毖道:“都散了吧,陛下龙体抱恙,不必等着了。
” 百官齐声道:“是。
” 离开皇宫后,唐慎和王溱立即来到右相府。
王诠见到他们,苦笑一声,道:“我知道你们是来说什么的,可是要问,我与那徐毖进去后,都说了什么,听了什么?自然不会瞒着你们。
你们与我来。
” 二人随着王诠来到书房,只见王诠在书架上按了按,接着取出一个精致小巧的盒子。
王溱目光一动,他抬眼道:“里面放着的……” 王诠:“是,正是传位诏书。
” 唐慎心中一惊。
王诠接着道:“这盒子在我手中,但瞧见上头的锁了吗?锁的钥匙,在徐毖那里。
所以这盒子里头到底写的是什么,我不知晓,左相也不知道。
”王诠叹息道:“谁能想,皇帝会有这样的准备!” 传位诏书,同时有徐毖、王诠保管。
二人乃是敌党,若是其中一方想作乱,必然瞒不过另一方。
此外,新帝登基,二人都有从龙之功。
哪怕到了新帝年间,一方想压过另一方,也并非易事。
简单的一个举措,就将王党先前苦心经营、废贬余潮生一事,几乎作废一半! 王溱不由笑了。
王诠:“你竟还笑得出来?” 王溱反问:“那我该如何,哭么?” 王诠无语地瞥了他一眼,长叹道:“唉,不知此事,是好是坏,也不知陛下还能撑上多久啊!” 唐慎见这话听进了心里,第二日,他不动声色地来到勤政殿,偶遇了当日在勤政殿当差的起居郎。
此人姓齐,是开平三十六年的状元。
去岁十一月刚当上起居郎,还没当上几天,就碰上皇帝大病,自此便守着昏迷不醒的皇帝,终日记不上什么东西。
“下官齐逢,见过右侍郎大人。
” 唐慎轻轻“嗯”了一声:“是要去宫中当差?” 齐逢:“回大人的话,是。
” 唐慎不再多说,让开一路,让这齐逢先走。
齐逢先是错愕,接着感激不尽,加快脚步赶紧去宫中了。
赵辅醒来后,只见了徐毖和王诠二人,连着两天,没再见任何人。
有官员猜测或许皇帝这一次能和两年前一样,化险为夷,平安度过。
然而唐慎知道,周太师一直守在京中,没有离开,或许赵辅是真的熬不过这个春天了。
二月十七,赵辅召尚书左仆射王溱、勤政殿参知政事苏温允入宫觐见。
二人并非同时入宫,苏温允出宫时,正巧与王溱迎面撞上。
苏温允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王大人面色从容,淡定不迫地进了宫。
到晚上回到府中,王唐二人用完饭,王溱从袖中取出一样东西,咔哒一声,随手放在了桌上。
他这动作实在太过自然,唐慎没觉得有哪里不对,他也随意看了过去。
当看清桌上那东西后,唐慎神色大变,一把将那东西抓起来。
“这是什么?” 王溱悠然一笑:“免死金牌。
” 唐慎:“……” 他当然知道是免死金牌! 原来电视剧里都是真的,世界上真有免死金牌,还做的能让人一眼就瞧出来是免死金牌! 唐慎想了想:“今天进宫面圣,皇上给的?” 王溱轻轻颔首。
唐慎嘴角一抽,把东西扔回桌上。
他想起一件事:“你说今天陛下一共召见了你和苏温允两个人进宫,他给了你免死金牌,那给了苏温允什么?” 王溱:“为何一定是给苏温允什么?” 唐慎:“啊?” 王溱微微蹙眉,作出关怀天下、忧心忡忡之模样:“我王子丰两袖清风,日月可鉴,一心为国,舍生忘死。
正因如此,才得了这块免死金牌。
或许那苏温允不曾得任何东西,反而是皇上和他要了什么东西呢?” 唐慎:“……” 真是不要脸到了极致! 苏温允到底有没有得到什么东西,别说唐慎,连赵辅的贴身太监季福都不知道。
进宫面圣第二日,苏温允就动身去了幽州。
没过几日,王霄从西北来信,送到唐慎手中。
唐慎拆开一看,顿时失笑。
辽国二皇子耶律舍哥登基后,先铲除异己,整肃超纲。
此番耶律舍哥能登基,全倚仗南面官的大力支持。
于是登基后,耶律舍哥大举提拔南面官,改变了辽国朝堂上部落贵族把持大权的局势。
辽国内忧外患不断,正是烦扰之际。
忙了一个多月,耶律舍哥才想起一件事。
他叫来跟随自己多年的心腹,曾经的析津府左丞,如今辽国王子太保萧砧。
辽国新帝低声询问他:“朕记得,你认识一个宋国茶商。
” 萧砧肥胖的脸上顿时落了一滴汗下来:“是,臣确实认得一个宋国茶商。
” 耶律舍哥秀气的脸上露出一个阴冷的笑容,他柔声道:“那茶商有个儿子。
” 萧砧抬起头,惊讶道:“陛下还记得那茶商的儿子?”萧砧露出遗憾的神色,“那茶商名为乔九,是个精明能干的商人。
去岁他儿子于老家病逝,乔九伤心过度,早就回家乡了。
自那以后,臣就没再见过乔九。
” 耶律舍哥错愕地怔在原地。
萧砧双目清明,目露憾色。
耶律舍哥盯了他许久,不吭一声。
萧砧被看得头皮发麻,也不敢言语。
良久,耶律舍哥道:“下去吧。
” “是。
” 耶律舍哥当然不回信萧砧的一面之词,虽说萧砧没理由做欺君之事,但耶律舍哥依旧私底下派人去调查了一番。
查出来的结果确实和萧砧说的一样,那宋国茶商去岁就离开了辽国,没再回来过。
谁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因为儿子病逝了才走,但他着实是消失不见了。
辽帝闭上眼,回想起曾经的惊鸿一瞥。
再睁眼后,耶律舍哥神色淡漠地摇摇首,将那点残留的旖旎心思全都忘得一干二净。
这一次苏温允去幽州,为的就是把乔九撤下,在辽国重新布局。
乔九虽然走了,但萧砧这枚棋子早已被他们安插在耶律舍哥身边。
萧砧做过无数叛国的事,一旦事发,耶律舍哥定会将他千刀万剐,他已经上了这条“贼船”,没有回头路了。
苏温允将事情安排妥当后,对王霄道:“这次或许是我此生最后一次来西北,往后便看你们的了。
” 王霄恭恭敬敬地作揖行礼:“下官领命。
” 要不是王霄来信说,唐慎都不知道,辽国那边还发生了这么多事。
二月底,苏温允回京,李景德也跟他一起,回到了京城。
李景德回京第二日,就被传召入宫面圣。
据说那日征西元帅是红着眼眶离宫的,谁也不知赵辅在殿中与他说了什么,但自那以后,他便镇守西北,此生没有离开。
皇帝在宫中养病,唐慎在工部与工匠们继续改良笼箱。
开平三十七年,三月初六,皇帝突然病情好转,能下床到御花园中走动。
次日下午,赵辅召见唐慎,于垂拱殿中觐见。
唐慎穿着簇新的官袍,低着头,被太监领着进宫。
唐慎进殿时,赵辅竟然没有躺在龙榻上休息,而是坐在龙椅上,翻阅一本书籍。
唐慎行礼后,赵辅道:“你们都下去吧。
” 偌大的垂拱殿中,倏然只剩下了赵辅与唐慎二人。
唐慎目光微动,但他没有轻举妄动。
这些天来,到垂拱殿中面圣的官员,大多是单独面圣,没有其他人在场。
皇帝这是在吩咐后事了。
唐慎依旧微微弓腰,赵辅微笑着看他,声音低缓,但与往日不同的,这次的低缓是因气息不稳,略显虚浮。
“景则,抬起头罢。
” 唐慎抬起了头。
“你可知朕在看什么书?” 唐慎的视线扫向那本书的封面,在看清上面的字后,唐慎心神一颤,他作揖道:“臣不知。
” 赵辅:“是钟泰生编撰的《康史训策》。
” 话音落下,垂拱殿中一片死寂。
良久,赵辅把书放在桌案上,淡然开口:“景则,你入朝为官多年,朕想问你……” “在你心中,朕可是个好皇帝?” 唐慎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在臣心中,陛下是一代明君。
” 赵辅:“如何的一代明君?” 唐慎:“陛下西伐辽,夺失地,还我大宋江山;开银引司,广设大宋银契庄……陛下所做之事,无一不为千秋万代!” 赵辅笑了一声:“那与赵璿相比呢?” 唐慎愣住。
许久,唐慎道:“臣不知,赵璿是何人。
” 赵辅身子前倾,上半身压在桌案上,沧桑而明亮的双目死死盯着唐慎。
唐慎从容不迫地站在原地,不显一丝畏惧难堪之色。
赵辅:“真不知?” “不知。
” 赵辅语气轻快:“先帝的太子,也是朕的兄长,名为赵璿。
” 唐慎低头不语。
赵辅笑了起来:“若是钟泰生为辅国良臣,赵璿为帝,朕与之相比,会有如何?” 唐慎依旧不言语。
赵辅突然呵斥:“唐景则,你觉得,会有如何!” 唐慎不卑不亢地回答道:“臣于开平十一年出生,从未见过陛下所言的那番情景。
臣自有记忆以来,便知自己生在开平年间,大宋唯有一位皇帝,是为开平皇帝。
臣非仙人,如何能知晓未曾发生之事。
但是臣知道,陛下所做之事,五百年间,未有能出左右。
” 赵辅轻轻地笑了起来。
“景则,这朝堂之上,朕最信任之人……便是于你了!” 唐慎定定地看着赵辅,他一揖及地:“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唐慎离开垂拱殿时,外头日光正好,正是春日好风景。
他被这刺目的阳光照射得,看不清天空颜色,身体微微晃了晃,才站稳身形。
季福看到他出来,又想起唐慎在殿内待了那么久,以为皇帝必然像对王溱等人那样有所赏赐。
他朝唐慎挤眉弄眼,接着道:“奴婢找人领唐大人出宫。
” 唐慎颔首道:“有劳公公。
” 一位小太监领着唐慎离宫,季福看着唐慎清挺消瘦的背影,对身旁的干儿子谢宝道:“我今日才觉得,虽说只入朝为官十年,但官家是真的信任、喜欢极了这唐景则。
” 谢宝小声道:“干爹,这是为何。
我瞧着官家也极喜欢王溱、苏温允等几位大人。
” 季福摇头:“不一样。
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但这唐大人身上又一种与他人截然不同的东西。
他自然比不上王子丰的睿敏,也没有苏斐然的狠厉手段,但就是不一样。
” 谢宝不明所以:“哪里不一样了?” 季福张了张嘴,可又说不出来:“做你的事去吧!” 三月入春,满园春色之际,大宋朝堂又恢复了昔日的宁静。
没有人去说皇帝龙体如何,也没人敢去想这件事。
盛京城中,一片祥和安宁。
唯一着急的,恐怕只有眼巴巴望着皇位的三位皇子了。
然而皇帝龙体安康,三月廿四时,竟然还上了早朝! 三个皇子顿时傻了眼。
连王溱都颇为惊讶,他对唐慎道:“修仙果真有用?小师弟,要不我们也试试?” 无神主义者唐慎:“……” 然而不过两日,皇帝便用事实告诉了王溱,修仙不会有用,这世上没有永生之人。
开平三十七年三月廿八,深夜,皇帝骤然病重,呼吸急促,面色发青。
大太监季福立刻召了百官入宫。
所有四品以上的京官正在睡梦中,忽然被叫起来,手忙脚乱地换上官袍,披着夜色进宫。
垂拱殿偏殿里,是哭泣不已的后宫妃子和皇子皇孙。
垂拱殿外,是以左相徐毖和右相王诠为首的文武百官。
苏温允站在文官中央,面无表情地低头看地,不知在想些什么。
王溱站在百官前列,静静地看着垂拱殿禁闭的殿门,神色平静。
唐慎站在两人身后,脸色看不出什么表情。
丑时一刻,垂拱殿中的太医们纷纷提着医箱,离开殿中。
看到这一幕,百官已经有所猜测。
这时,大太监季福从殿中出来,他高声道:“宣工部右侍郎唐慎觐见!” 黑夜中,一片哗然巨响。
连王溱都惊讶地看向了唐慎,但随即他仿佛明白了什么,认真地与唐慎对视。
唐慎的震惊不比殿外其他官员少一分,他茫然极了,可他一抬头看见王溱的眼神,不知怎的,他骤然静了心。
唐慎整理官袍,大步走出官员队列,踏上垂拱殿的台阶。
季福红着眼眶,轻声道:“唐大人请进吧。
” 季福推开门,唐慎走了进去。
一进殿,扑面而来的药味直接将唐慎淹没。
殿中檀香袅袅,唐慎顺着记忆来到皇帝的寝宫外,他没有进去,而是在门外高声道:“臣唐慎请求觐见。
” 良久,屋内没有传来声响。
唐慎,又说了一遍。
这时,赵辅微弱到几不可查的声音响起:“进来吧。
” 唐慎:“是。
”他推门进入。
“……到朕跟前来。
” 皇帝的声音断断续续,几乎连不成句。
唐慎走到龙榻前,他低头一看,心神俱震。
他几乎认不出现在的赵辅了! 古人总说油尽灯枯之姿,于唐慎而言,那便是纸上的四个字。
可如今看着赵辅这张蜡黄枯瘦的脸,他突然间明白了这四个字的含义。
赵辅是真的活不长了! 赵辅睁着眼,看他许久,笑道:“可知道,朕为何独独召你进来。
” 唐慎低头道:“臣不知。
” 赵辅:“时至今日,朕再想问你一句……朕到底,是不是个好皇帝?” 唐慎喉头一涩。
二十一天前,赵辅在垂拱殿中召见他,问过他一模一样的话。
那时他的回答是…… “是,在臣心中,陛下的一代明君。
” 赵辅竟然忽然有了力气,他撑起半边身体,瞪着眼睛望着唐慎,一字一句地说道:“那你随着朕再说一遍,朕弑兄逼宫,朕封杀松清党,朕逼死钟泰生,你的恩师梁博文也是因朕自尽……但是朕,依旧是个好皇帝!” 唐慎缓慢地抬起头,静静地望着眼前的皇帝。
赵辅:“你随着朕的话,再说一遍。
” 唐慎依旧看他,不多言语。
赵辅声音厉然:“唐景则,你是想抗旨不尊吗!” 偌大的垂拱殿中,只有唐慎和赵辅两个人,但他知道,赵辅只用随意一喊,殿外守着的御林军随时能进来,将他押入天牢。
大宋不斩文官,但文官未尝不可死于牢中。
如那邢州案的首脑孙尚德。
如钟泰生。
但是唐慎仍旧没有说话。
赵辅瞪着他,目呲欲裂。
唐慎终于开口,他先是行了一礼,然后说道:“陛下弑兄逼宫,陛下封杀松清党,陛下逼死钟泰生……臣的恩师梁博文也是因陛下自尽。
但是,您依旧是一代明君。
” 赵辅骤然没了力气,他躺在龙榻上,枕着明黄的床襟,笑得几乎出了眼泪。
“陛下可明白,梁博文为何而死。
” 赵辅的笑声戛然而止,他抬起眼睛,死死地望着唐慎。
唐慎面色平静地说道:“臣生于开平十一年,未曾有幸一睹先太子的卓然风采,也不曾与钟大儒有幸相识。
但臣听不止一人说过,三十七年前,钟泰生是何等博学多识,先太子是如何通达明睿。
” 赵辅只是望着唐慎,并没又打断他的话。
“听闻,先太子是被陛下一箭钉死在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