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对 错
关灯
小
中
大
十年生死两茫茫,细思量,自断肠。
叶雨荷想到答案的时候,周身发冷。
郑和静静地站在那里,虽沉凝如山,却又缥缈如雾。
很明显,郑和是最了解事情最终真相的人,但了解的人,并不见得会说。
叶雨荷这才发现,秋长风实在和他很像,或许因为他们是师徒,或许也因为他们都知道,很多事情不用说的。
说有何用?不过是明月夜、短松冈。
可叶雨荷还是要说,她用尽全身的气力说道:“你派出的第四个人……就是那个朱允炆!” 一言出,金帐冷。
郑和沉默不语,他那一刻的表情如同藏到了雾中,再也让人看不清心中到底想什么。
他没有承认,可也没有否认。
他也不再去看叶雨荷,只是转身去看金帐内的那个高位…… 位置还在,但人却无影。
叶雨荷亦难以揣摩郑和的心思。
“朱允炆怎么会听你的吩咐?很明显,那个朱允炆是假的!这就可以解释所发生的一切。
你显然认为只凭三戒一个人冒充姚广孝的师弟,并不稳妥,因为脱欢、也先、鬼力失均是狡猾之辈,岂会轻信旁人?因此你早早地设计了一个连环局,让假朱允炆适时出现,和三戒和尚演了一出对手戏。
那个假朱允炆说什么逃到南洋,然后回转玉门关遇到三戒和尚,被三戒和尚毒害未死等等统统都是谎言。
事实是,假朱允炆和三戒和尚早就奉之你命做前去戏,分别获得了鬼力失和脱欢的信任,而经过鬼力失的证实,脱欢和也先更加相信金龙诀一说,也从未怀疑过三戒和朱允炆都是假的!” 想想这个连环局,叶雨荷只能叹息,她当初见到朱允炆和三戒和尚的表现时,曾经恨之入骨,可哪里想到,这二人也不过是演戏。
这两人若真的去演戏,只怕梨园都要饿死一大批人。
“假朱允炆和三戒和尚骗过了所有的人,然后在秋长风来到草原后,开始实施拖住脱欢大军的计划。
”叶雨荷恍然道,“我到现在才明白,秋长风来这里最大的目的,是迷惑也先和脱欢,吸引他们的全部注意,然后方便三戒和尚和假朱允炆做戏!” 此刻叶雨荷回忆往昔,一切历历在目。
所有的诡异迷离终于烟消云散,现出了本来的面目。
“鬼力失不见得是假朱允炆杀的,下手的很可能是三戒和尚。
当初案发时,三戒和尚曾和假朱允炆先见过一面、和鬼力失有过争吵,那一刻,应该是三戒动手杀死鬼力失的最好时机。
假朱允炆很可能那时就已将鬼力失迷倒,鬼力失当然想不到一向柔顺的假朱允炆会对他下手,被迷昏后,三戒和尚就用利刃——锦瑟刀杀了鬼力失!鬼力失的伤口本是被极锋利的利刃所伤。
之后和之前,鬼力失虽有声响发出,但那只怕是假朱允炆模仿鬼力失的腔调所言,我知道有些人擅长口技,可将别人的话语模仿得惟妙惟肖。
” 郑和背对着叶雨荷,闻言点点头道:“你猜得一点不错,那个……他并不会武功,不然鬼力失焉能对他没有半分防备,但他会易容和模仿别人的声音。
”他这么一说,无疑是证实了叶雨荷对案子的分析无误,可他始终未提朱允炆之名。
叶雨荷立即道:“三戒大师杀了鬼力失后,从容地割破帐篷,然后假装被鬼力失抛了出去,被孔承仁看到。
那时候谁都想不到鬼力失已死了,孔承仁更是被骗,当了个糊涂证人,使所有的人都从未怀疑过三戒大师是凶手,因为所有的人都想不到,假朱允炆会为三戒大师说谎,他们本来是对头!但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两个生死对手其实根本是一伙的。
而假朱允炆说有人入帐杀了鬼力失显然是故作谜团,搅乱局面,要弄得脱欢、也先猜疑心乱,失去分寸。
” 顿了片刻,见郑和无言,叶雨荷突然想到一件事情。
“秋长风那时候应该早和三戒取得了联系,他也知道事情的真相。
但他分析案情的时候,故意把矛头指向假朱允炆,当然也是在混淆视线。
” 又是恍然,又是心酸,还带了几分莫名的怅然,那一刻的叶雨荷,心中百感交集,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秋长风原来又在骗她。
可她埋怨吗?她一时间无法分辨自己的情感,又想起了一件事情,说道:“假朱允炆中毒一事又让众人猜忌纷纭,现在我也想明白了。
” 凝望着郑和,叶雨荷下了定论道:“下毒的不是三戒,也不是旁人,而是假朱允炆自己!就因为这样,才让人找不到头绪。
假朱允炆对自己下毒,用意也在拖延,为你们前来争取时间。
我现在敢肯定,他事后一定会醒来,而且能偷偷逃走。
没有人会留意看守一个中毒昏迷的人。
” 郑和轻轻一叹,似唏嘘,又似认同。
此时此刻,他实在没有必要再隐瞒什么,但他偏偏什么都不说。
他到底在忌讳什么? 叶雨荷并没有豁然开朗的畅快,不知为何,心中反倒有种难言的惊恐,她望着郑和突然叫道:“那真的朱允炆呢?现在何处?假朱允炆为何对金龙诀一事如此清楚,假朱允炆手上为何有真的金龙诀和太祖曾传的紫金藤戒?假朱允炆为何从未考虑真朱允炆会出现一事?你们本应对朱允炆极为忌讳,为何这次仿佛对朱允炆从不关心?” 她一连数问,思绪滚滚,难以自已。
不闻郑和回答,又像是从郑和身上已得到了答案,蓦地想到不久前曾听到朱高煦梦中所言“你早该死的……”,又想到朱高煦说及往事,提及受到朱允炆的羞辱后,对秋长风又说过“他早该死的……”,回想起在朱允炆毒发前朱高煦和朱允炆相见,说过一句“你莫要再这么称呼,我和你半点关系都没有!” 这些言语当初听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只觉得其中有一腔怨毒。
可叶雨荷现在回想起来却是惊心动魄,脸现惊恐,大声道:“我知道了,朱允炆是不是早死了,早在十多年前就死了?死在金陵城被攻破的时候!” 她说出这句话时,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说完后摇摇欲坠…… 朱允炆的死活和她有什么关系?她为何这般惊恐?她一时间也想不明白。
但她终于明白了另外的一些事情,明白朱高煦为何不时地会露出那种绝望的情绪。
朱高煦早就知道朱允炆死了,他在假朱允炆出现的那一刻就知道有问题,就明白其中蕴藏着个极大的阴谋。
然而,朱高煦为何还要等金龙诀启动? 这或许就像溺水之人握住漂浮的稻草不放一样,朱高煦不称帝,毋宁死,金龙诀显然是他最后的一个希望。
其实朱高煦和叶雨荷极像,二人都知道希望渺茫,却不肯全然放弃那个希望。
希望——有时偏偏是绝望。
朱高煦望着空旷的帐篷顶处,甚至连绝望都没有,他没有去看近在咫尺却像远在天涯的父亲,也没有去看曾经风光如今落魄的太师脱欢,他像在看,他又像什么都没有看。
没有了伤痛,只感觉轻飘飘地就要飞到天上,远离人间。
朱棣眼中的伤痛之意更浓,突然一把握住朱高煦的手,哑声道:“煦儿,你挺下去。
”他知道眼下救活朱高煦的关键,不在大夫医术的高明,而在他是否希望活下去。
脱欢在不远处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中多少带了几分疯狂。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他好像蓦地也明白了很多,才待开口,朱棣霍然转身,喝道:“住口!” 脱欢冷笑道:“朱棣,你可以杀了我,但如何能制止住我说什么?” “你错了。
”朱棣凝望着脱欢,一字字道,“朕能制止住你说什么,朕不会杀了你!” 脱欢一怔,细长的眼睛眨了眨,像是一时间不明白朱棣的意思。
朱棣冷冷地望着他道:“朕知道你以为必死,这才如此放肆。
可你错了,你不用死,你的儿子也先甚至也没有死。
你们父子可以活下去,再好好地活个几十年也说不定。
” 脱欢本是全然不顾的心境,蓦地听到朱棣这么说,一颗心瞬间提了起来。
他当然不想死,他还是瓦剌的太师,就算不一统中原,就算不成为成吉思汗,也还有无边的荣华富贵去享受。
他见朱高煦奄奄一息,想着自己的儿子也死了,临死前不免产生了几分快意,但闻自己的儿子竟还没死,自己好像也不用死,一时间倒有些喜出望外,颤声道:“大明天子,你说的是真的吗?” 他本来一直对朱棣直呼其名,不肯弱了瓦剌第一人的威风,但这刻发现有了活命的希望,顿时放下了一切的尊严。
朱棣淡漠道:“朕要杀你,早就杀了,何必等到今日?” 脱欢本是不信,可望见一旁的三戒,心中凛然,暗想自己这几年来有眼无珠,渐渐把三戒当作心腹来看,若三戒真的不动声色下手,只怕害死他的机会也是有的,由此可见朱棣不想干脆杀他倒是事实。
见朱棣冷冷望过来,脱欢心念飞转,立即明白过来。
“大明天子……你当然有条件?” 朱棣冷哼一声。
“你们瓦剌各族的二十万盟军很快就要到了。
” 脱欢一阵茫然之际,听朱棣一字字道:“朕要你当着瓦剌军众之面立誓,终此一生,和你儿子也先臣服大明,再不生叛逆之心。
” 脱欢一震,终于明白了朱棣用心之深远,朱棣若是杀了他,瓦剌另有新主,说不定大明、瓦剌征乱转瞬就起,可朱棣这般逼他立誓,虽不杀他和也先,但却最少能保大明、瓦剌数十年的安宁。
朱棣老了,但想的还是大明的江山。
一念及此,脱欢心中震颤,忍不住狂笑道:“朱棣,本太师真不如你。
至少在你心中,江山远比儿子的生死还要重要!” 朱棣回望朱高煦,目光中
叶雨荷想到答案的时候,周身发冷。
郑和静静地站在那里,虽沉凝如山,却又缥缈如雾。
很明显,郑和是最了解事情最终真相的人,但了解的人,并不见得会说。
叶雨荷这才发现,秋长风实在和他很像,或许因为他们是师徒,或许也因为他们都知道,很多事情不用说的。
说有何用?不过是明月夜、短松冈。
可叶雨荷还是要说,她用尽全身的气力说道:“你派出的第四个人……就是那个朱允炆!” 一言出,金帐冷。
郑和沉默不语,他那一刻的表情如同藏到了雾中,再也让人看不清心中到底想什么。
他没有承认,可也没有否认。
他也不再去看叶雨荷,只是转身去看金帐内的那个高位…… 位置还在,但人却无影。
叶雨荷亦难以揣摩郑和的心思。
“朱允炆怎么会听你的吩咐?很明显,那个朱允炆是假的!这就可以解释所发生的一切。
你显然认为只凭三戒一个人冒充姚广孝的师弟,并不稳妥,因为脱欢、也先、鬼力失均是狡猾之辈,岂会轻信旁人?因此你早早地设计了一个连环局,让假朱允炆适时出现,和三戒和尚演了一出对手戏。
那个假朱允炆说什么逃到南洋,然后回转玉门关遇到三戒和尚,被三戒和尚毒害未死等等统统都是谎言。
事实是,假朱允炆和三戒和尚早就奉之你命做前去戏,分别获得了鬼力失和脱欢的信任,而经过鬼力失的证实,脱欢和也先更加相信金龙诀一说,也从未怀疑过三戒和朱允炆都是假的!” 想想这个连环局,叶雨荷只能叹息,她当初见到朱允炆和三戒和尚的表现时,曾经恨之入骨,可哪里想到,这二人也不过是演戏。
这两人若真的去演戏,只怕梨园都要饿死一大批人。
“假朱允炆和三戒和尚骗过了所有的人,然后在秋长风来到草原后,开始实施拖住脱欢大军的计划。
”叶雨荷恍然道,“我到现在才明白,秋长风来这里最大的目的,是迷惑也先和脱欢,吸引他们的全部注意,然后方便三戒和尚和假朱允炆做戏!” 此刻叶雨荷回忆往昔,一切历历在目。
所有的诡异迷离终于烟消云散,现出了本来的面目。
“鬼力失不见得是假朱允炆杀的,下手的很可能是三戒和尚。
当初案发时,三戒和尚曾和假朱允炆先见过一面、和鬼力失有过争吵,那一刻,应该是三戒动手杀死鬼力失的最好时机。
假朱允炆很可能那时就已将鬼力失迷倒,鬼力失当然想不到一向柔顺的假朱允炆会对他下手,被迷昏后,三戒和尚就用利刃——锦瑟刀杀了鬼力失!鬼力失的伤口本是被极锋利的利刃所伤。
之后和之前,鬼力失虽有声响发出,但那只怕是假朱允炆模仿鬼力失的腔调所言,我知道有些人擅长口技,可将别人的话语模仿得惟妙惟肖。
” 郑和背对着叶雨荷,闻言点点头道:“你猜得一点不错,那个……他并不会武功,不然鬼力失焉能对他没有半分防备,但他会易容和模仿别人的声音。
”他这么一说,无疑是证实了叶雨荷对案子的分析无误,可他始终未提朱允炆之名。
叶雨荷立即道:“三戒大师杀了鬼力失后,从容地割破帐篷,然后假装被鬼力失抛了出去,被孔承仁看到。
那时候谁都想不到鬼力失已死了,孔承仁更是被骗,当了个糊涂证人,使所有的人都从未怀疑过三戒大师是凶手,因为所有的人都想不到,假朱允炆会为三戒大师说谎,他们本来是对头!但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两个生死对手其实根本是一伙的。
而假朱允炆说有人入帐杀了鬼力失显然是故作谜团,搅乱局面,要弄得脱欢、也先猜疑心乱,失去分寸。
” 顿了片刻,见郑和无言,叶雨荷突然想到一件事情。
“秋长风那时候应该早和三戒取得了联系,他也知道事情的真相。
但他分析案情的时候,故意把矛头指向假朱允炆,当然也是在混淆视线。
” 又是恍然,又是心酸,还带了几分莫名的怅然,那一刻的叶雨荷,心中百感交集,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秋长风原来又在骗她。
可她埋怨吗?她一时间无法分辨自己的情感,又想起了一件事情,说道:“假朱允炆中毒一事又让众人猜忌纷纭,现在我也想明白了。
” 凝望着郑和,叶雨荷下了定论道:“下毒的不是三戒,也不是旁人,而是假朱允炆自己!就因为这样,才让人找不到头绪。
假朱允炆对自己下毒,用意也在拖延,为你们前来争取时间。
我现在敢肯定,他事后一定会醒来,而且能偷偷逃走。
没有人会留意看守一个中毒昏迷的人。
” 郑和轻轻一叹,似唏嘘,又似认同。
此时此刻,他实在没有必要再隐瞒什么,但他偏偏什么都不说。
他到底在忌讳什么? 叶雨荷并没有豁然开朗的畅快,不知为何,心中反倒有种难言的惊恐,她望着郑和突然叫道:“那真的朱允炆呢?现在何处?假朱允炆为何对金龙诀一事如此清楚,假朱允炆手上为何有真的金龙诀和太祖曾传的紫金藤戒?假朱允炆为何从未考虑真朱允炆会出现一事?你们本应对朱允炆极为忌讳,为何这次仿佛对朱允炆从不关心?” 她一连数问,思绪滚滚,难以自已。
不闻郑和回答,又像是从郑和身上已得到了答案,蓦地想到不久前曾听到朱高煦梦中所言“你早该死的……”,又想到朱高煦说及往事,提及受到朱允炆的羞辱后,对秋长风又说过“他早该死的……”,回想起在朱允炆毒发前朱高煦和朱允炆相见,说过一句“你莫要再这么称呼,我和你半点关系都没有!” 这些言语当初听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只觉得其中有一腔怨毒。
可叶雨荷现在回想起来却是惊心动魄,脸现惊恐,大声道:“我知道了,朱允炆是不是早死了,早在十多年前就死了?死在金陵城被攻破的时候!” 她说出这句话时,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说完后摇摇欲坠…… 朱允炆的死活和她有什么关系?她为何这般惊恐?她一时间也想不明白。
但她终于明白了另外的一些事情,明白朱高煦为何不时地会露出那种绝望的情绪。
朱高煦早就知道朱允炆死了,他在假朱允炆出现的那一刻就知道有问题,就明白其中蕴藏着个极大的阴谋。
然而,朱高煦为何还要等金龙诀启动? 这或许就像溺水之人握住漂浮的稻草不放一样,朱高煦不称帝,毋宁死,金龙诀显然是他最后的一个希望。
其实朱高煦和叶雨荷极像,二人都知道希望渺茫,却不肯全然放弃那个希望。
希望——有时偏偏是绝望。
朱高煦望着空旷的帐篷顶处,甚至连绝望都没有,他没有去看近在咫尺却像远在天涯的父亲,也没有去看曾经风光如今落魄的太师脱欢,他像在看,他又像什么都没有看。
没有了伤痛,只感觉轻飘飘地就要飞到天上,远离人间。
朱棣眼中的伤痛之意更浓,突然一把握住朱高煦的手,哑声道:“煦儿,你挺下去。
”他知道眼下救活朱高煦的关键,不在大夫医术的高明,而在他是否希望活下去。
脱欢在不远处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中多少带了几分疯狂。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他好像蓦地也明白了很多,才待开口,朱棣霍然转身,喝道:“住口!” 脱欢冷笑道:“朱棣,你可以杀了我,但如何能制止住我说什么?” “你错了。
”朱棣凝望着脱欢,一字字道,“朕能制止住你说什么,朕不会杀了你!” 脱欢一怔,细长的眼睛眨了眨,像是一时间不明白朱棣的意思。
朱棣冷冷地望着他道:“朕知道你以为必死,这才如此放肆。
可你错了,你不用死,你的儿子也先甚至也没有死。
你们父子可以活下去,再好好地活个几十年也说不定。
” 脱欢本是全然不顾的心境,蓦地听到朱棣这么说,一颗心瞬间提了起来。
他当然不想死,他还是瓦剌的太师,就算不一统中原,就算不成为成吉思汗,也还有无边的荣华富贵去享受。
他见朱高煦奄奄一息,想着自己的儿子也死了,临死前不免产生了几分快意,但闻自己的儿子竟还没死,自己好像也不用死,一时间倒有些喜出望外,颤声道:“大明天子,你说的是真的吗?” 他本来一直对朱棣直呼其名,不肯弱了瓦剌第一人的威风,但这刻发现有了活命的希望,顿时放下了一切的尊严。
朱棣淡漠道:“朕要杀你,早就杀了,何必等到今日?” 脱欢本是不信,可望见一旁的三戒,心中凛然,暗想自己这几年来有眼无珠,渐渐把三戒当作心腹来看,若三戒真的不动声色下手,只怕害死他的机会也是有的,由此可见朱棣不想干脆杀他倒是事实。
见朱棣冷冷望过来,脱欢心念飞转,立即明白过来。
“大明天子……你当然有条件?” 朱棣冷哼一声。
“你们瓦剌各族的二十万盟军很快就要到了。
” 脱欢一阵茫然之际,听朱棣一字字道:“朕要你当着瓦剌军众之面立誓,终此一生,和你儿子也先臣服大明,再不生叛逆之心。
” 脱欢一震,终于明白了朱棣用心之深远,朱棣若是杀了他,瓦剌另有新主,说不定大明、瓦剌征乱转瞬就起,可朱棣这般逼他立誓,虽不杀他和也先,但却最少能保大明、瓦剌数十年的安宁。
朱棣老了,但想的还是大明的江山。
一念及此,脱欢心中震颤,忍不住狂笑道:“朱棣,本太师真不如你。
至少在你心中,江山远比儿子的生死还要重要!” 朱棣回望朱高煦,目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