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乘风而破之!

关灯
刘冕不记得,这是自己第几次踏上前往巴州州城的道路了。

    同样的山,同样的树,今日看来却有一番别样味道。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心境太过不平静。

     三年了。

    三年的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精心布局,就等着这一刻来裁决分晓。

     现在,他怀里就揣着两封书札。

    一封,是李贤上表朝廷的表奏;一封,是自己写给刘仁轨的家书。

     刘冕在家书中说,请刘仁轨放心的去当宰相,但不要向朝廷开口请求赦免刘冕;就算皇后有意大开方便之门,也不要应承,大可以理直气壮的说身为宰相一定要‘奉公守纪绝不循私,以维护国家律法森严’。

     刘冕知道,在官场政局里混了一辈子的刘仁轨,肯定会明白他的用意。

    这一点无须担心。

     大唐的邮递行业非常之发达。

    就算是巴州这等穷山僻壤之地,官家的驿站里也常备驿卒马匹。

    巴州刺史汤灿早就嗅到了大唐天下弥散了一股异样气味,此时李贤要上表,他巴不得亲自替他跑一趟京城。

     于是,上表与家书,飞快的送了出去。

     刘冕的心,比当初面对东宫兵乱时还要紧张,拧成了一团。

     三十天的等待,如同过了三十年。

     当汤灿一路小跑的冲进刘冕等人的瓦房里,告之他们朝廷有天使驾到时,刘冕恨不能跳起来抱住汤灿,狠狠的亲他几口。

     “李贤、刘冕接旨!”来宣旨的是个宫庭宦官,声音又尖锐又高亢。

     “罪囚李贤、刘冕接旨……”连带着李光顺,三人一起跪倒下来。

     圣旨里的具体言语,李贤和刘冕都记不太清了。

    只是将其中的几个字牢牢记在了脑海里——“朕心甚慰。

    准刘冕代李贤,回京尽孝”。

     “二位,接旨吧。

    ”宣旨宦官脸上笑吟吟的,“恭喜明允公,恭喜刘公子了。

    ” 李贤双手举过头顶,有些发抖的接过了圣旨。

    干咽一口唾沫强颜对宣旨宦官道:“公公一路辛苦,请稍事休息片刻。

    李贤当好生伺候。

    ” “不敢、不敢……”宦官身为皇室近侍,都是识时务的,急忙低头拱手谢过,“在下还要急着赶回长安覆命,就不打忧了。

    明允公,刘公子,在下告辞。

    ” 宣旨宦官带着身边的侍卫走了。

    汤灿忙不迭的上前来欣喜拜道:“下官恭喜明允兄,恭喜刘公子了!” 虽然二人对这汤灿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感,此时却也怎么看怎么顺眼了,一起呵呵的笑了起来,其乐融融。

    汤灿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讨好的机会,自来熟的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