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老大帝国

关灯
易送神难! 由于大清国在这场巴尔干战争中表现的极其糟糕,原本被视为天兵的巴尔干和小亚细亚八旗,居然毫无战斗力,被人数远少于他们的联军击溃。

    而一度可以和大明大西洋舰队地中海分舰队抗衡的大清地中海舰队,在风平浪静了几百年后,连出海远航的能力都没有了。

    刚一开战,就被意大利王国的海军打得全军覆没! 在这种情况下,神圣天道国自然对富庶的大清国旗人区垂涎三尺了——自朱重八时代开始,大清国就奉行搜刮欧人区,建设旗人区的政策。

    三百多年下来,大清旗人区当然搞得很不错,虽然没有什么工业,但是到处都是富农庄园和牧场,所生产的各种农牧产品(羊毛、棉花、油料、糖、葡萄酒、各种水果和马匹)更是大清国对外输出的主要商品。

     对于重工业比较发达,但是农业和轻工业都比较落后,又长期缺乏出口拳头产品,财政一直比较困难的神圣天道国来说,大清旗人区的诱惑力实在难以抵挡。

     而且,大清国的旗人一直都信奉天道教神圣派,在旗人区生活的将近4000万旗人都是神圣派信徒。

    所以神圣天道国是很方便吞并大清旗人区的。

     因此,神圣天道国的大军在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就以保护神圣派信徒为借口,赖在了巴尔干和小亚细亚! 而这样的举措,当然造成了大清国和神圣天道国数百年同盟的破裂。

    而且大清国的崩溃也有利于神圣天道国吞并大清旗人区和大清东部领土。

    因此神圣天道国的统治者也开始期待大清帝国的灭亡…… 与此同时,本来摄于大清国昔日威名和神圣天道国强大陆上武力的诸国,也看到了从大清国身上割肉的机会。

    意大利、西班牙、马木鲁克苏丹国、塞尔维亚和希腊,还有大西洋彼岸的华夏联合王国和华夏帝国,当然还有大明帝国,都纷纷扑了上来,想从大清身上谋求利益。

     封闭了三百多年的大清国门一夜洞开,各种各样的不平等条约如纷纷强加到了大清国身上。

    如果不是大明帝国为了制约神圣天道国采取了“维持大清”的政策,大清恐怕已经灭亡了——世界上果然没有永远的敌人! 可以说,安逸了数百年的大清,几乎在一夜之间就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于是不得不开始在大明大西洋总督府的指导下进行改革和自救。

     数十年的改革,倒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建立起了十几万人的旗人新军,还模仿神圣天道国建立了不少兵工厂,还通过购买和自建搞出了一支“北洋水师”。

     大清国仿佛有了那么一点振作的气象。

    可是另一个被朱清王朝压制了三四百年的问题,却随着大清国的改革冒出了头。

     这个问题就是民族! 大清帝国实行“元规清随”,虽然有所改良,但是改良的方向并不是推动民族融合,而是实行民族隔离。

     而且大清国的民族隔离方式非常复杂。

    首先,大清的欧人不经允许,是不得进入旗人区的。

    除了巴尔干总督衙门的官儿,欧人官员也不能在旗人区的其他衙门里做官。

     其次,旗人区的旗人和欧人区的旗人也不一样。

    他们虽然不用交税(旗人区的各项建设和开支都由欧人区的税收负责),但是他们却没有旗饷可以拿,必须自己种地放牧从事生产。

    而且旗人区旗人当官的路子也很少,实际上就是一群富农、中农。

     而欧人区的旗人,特别是巴黎和维也纳的旗人做官上升的路子很多。

    不仅可以在欧人区做官,还能到旗人区去抢巴尔干和小亚细亚旗人的差事!而且所有在欧人区生活的旗人都不得从事经营(理论上),所以大清朝廷会给他们发放旗饷。

     因此大清国现在等于出现了三个族群:两百多万欧人区旗人、四千万旗人区旗人和三亿几千万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