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请君暂上麒麟阁

关灯
随夫出征之事,而当年在尚冠里时,瑶光对刘询夫妻也颇有照顾,长公主难产,母女平安还多亏了她。

    加上她数次参与战争,高昌壁之役,大宛之战,颇有功劳,刘询便也将现在已是大汉“外诸侯”的瑶光算入功臣之中。

     “第八:楚国公主解忧。

    ” 画的是解忧公主归汉图,大汉能在西域、北庭设立都护,最终击败匈奴,解忧公主在乌孙出力甚多,作为宗室前辈,位等诸侯王的楚国公主,自当入选功臣之列。

     既然是皇帝亲选,也没人敢有意见。

     功臣名额大半已去,刘询目光看向了下一幅画。

     “第七:前将军、领尚书事龙额安侯韩增。

    ” 此人其实没太大功绩,可谁让他是策立大功臣之一呢?好歹也与赵充国一起打过天山之战,倒霍时也站对了队。

     没错,画上的,正是韩增背刺霍氏兄弟的名场面。

     刘询迈步走向下一位,不由嗟叹了一声。

     画上,是在惨烈的驼城战场中,浑身是血却依然擂鼓不绝,为士卒鼓劲的将军。

     “第六:后将军、燕然将军义阳桓侯傅介子。

    ” 傅介子是今代为大汉开拓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任都护,从斩楼兰王首归,赤谷城之役开始,到阵于燕然,阻单于三日三夜,使不得遁逃,最终力竭而亡,忠义殉国为止,其风烈尤存。

     正因如此,所以刘询才将死时只是“后将军”的傅介子,调到了“前将军”韩增前,在不违背排名大原则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一些“春秋笔法”的。

     下一个人,更是让刘询重新整理了衣冠,肃然起敬。

     “第五:左将军、太子太傅、忠节正侯苏武!” 画的正是苏武持节图,苏公乃是大汉道德楷模,又在典属国操持多年,推动了北庭都护的建立,他立有策立之功,更在霍氏之乱时,第一个站出来斥责诸霍,其气节千古留存!不必多言。

     但下一个,就有些微妙了。

     “第四: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富平敬侯张安世。

    ” 刘询的神情有些玩味的意思,张安世排这位置,还是托了他兄长张贺的福——刘询心里,是将张贺当成“父亲”的,爱屋及乌,给了张家太过照顾,不过张安世确实有很多“功劳”,诸如废刘贺,策立,他都是仅此于霍光的参与者,不过…… “能躺到功臣第四,真不愧是你啊。

    ” 这下,就只剩下前三了。

     第三名毫无异议:“大司马、车骑将军、水衡都尉、营平景侯赵充国!” 这位老将军,出生的时间是马邑之围前后,却直到三年前才逝世,他这一生,见证了整个大汉兴盛、中衰、再到中兴的历史,最后这十多年,更俨然大汉守护神,西羌再叛、扶余之役,都从容调兵遣将。

     而画上的,正是赵充国这一生最高能的瞬间:三箭定天山!老将军须发贲张,手操大黄弩连续射死三名匈奴射雕者——艺术加工,艺术加工。

     刘询对赵老将军十分钦佩,他逝世后,还让蜀郡来的辞臣王褒给赵充国作了颂: “营平守节,屡奏封章。

    料敌制胜,威谋靡亢。

     遂克西戎,还师于京。

    鬼方宾服,罔有不庭。

     昔周之宣,有方有虎。

    诗人歌功,乃列于雅。

     在汉中兴,充国作武。

    赳赳桓桓,亦绍厥后。

    ” 这是将赵充国比喻成周宣王中兴时的名臣方叔、召虎了! 凡十八人,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明著中兴辅佐,列于方叔、召虎、仲山甫焉。

     但剩下第一、第二俩人,其功劳,已经超越了“劳”“功”的概念,皆是以德立宗庙定社稷,开太平世的“勋臣”! 他们一个代表了过去:画上之人身着卿相服,身材矮小,疏眉目,画的是他策立后从骖乘那一幕。

    正是大司马、大将军、博陆宣成侯霍氏。

     另一位代表了未来:画的不是中年后赘肉增生油腻之状,而是年轻骁勇的少年之时,穿着白虎纹明光铠,牵着一匹赤马,仗剑而望,那名马旁还注着:“萝卜”。

     恰是此时身在埃及的大司马、骠骑将军西安侯任弘。

     “皆不世出之人,就算将汝二位放在高惠文景,甚至是孝武之世,恐怕亦是数一数二罢?却都让朕遇上了,何其幸哉!” 一路来未有丝毫迟疑的刘询,却在这陷入了停顿,面露思索。

     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