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太后(上)

关灯
大行皇帝尚且停灵于乾清宫。

    作为太子,朱祁镇的一举一动,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王振虽然在宫中有些影响力,但也不可能遮挡多长时间。

     朱祁镇与会昌伯话没有说几句,就传来王振的敲门之声。

     朱祁镇知道,不能不走了。

     随即朱祁镇留一下句:“卿当好自为之。

    ” 随即就回到了乾清宫之中。

     在梓宫之前,听着正月里的寒风吹动白皤,让人感觉有一阵阴气扑面而来,朱祁钰不知道是冷,还是害怕。

    所以靠朱祁镇,靠得很近。

     朱祁镇只能拍拍朱祁钰的手,说道:“放心,有哥在。

    ” 安慰了朱祁钰之后,朱祁镇陷入沉思,他对会昌伯并没有保有太大的期望,只是也万万没有想到,会昌伯一脉连百十个能打的人都找不出来。

     近乎是废物。

     在宫外找不到,只能在宫中找了。

     朱祁镇想起王振对他说过的话。

     在宫中的太监,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脉,一脉就是南京来的,一路是行在本来就有的。

     这个时候的北京还没有正式确定是大明的京师,不过以行在称之。

     这两脉太监,就要说太宗皇帝与仁宗皇帝之间的各种恩怨情仇了。

     太宗皇帝长期住在北京,甚至在当时太宗皇帝就将北京称为京师了。

    只是太宗皇帝一去,仁宗皇帝继位之后,他就觉得北京不好。

     因为仁宗皇帝一直在南京监国。

    他觉得北京不适合当都城,北京作为都城,所需要的东西都要通过运河转运过来,劳民伤财。

     于是乎,他登基之后,没有几个月,就将北京改为行在,并准备迁都回南京,并令宣宗皇帝去南京祭祀孝陵。

    主持迁都之前的准备。

     恰恰是这个时候,仁宗皇帝驾崩了,宣宗皇帝北上接位,他常年在北京跟随太宗皇帝,不想迁都,迁都之事,就不了了之,但是北京依旧称行在,不能称京师。

     这两拨太监,就是指太宗皇帝原来身边的太监,与跟随仁宗皇帝从南京带过来的太监。

     在汉王起兵的时候,北京这一拨太监中,有人响应,被诛杀不少。

     但是总不能将这些太监都杀了吧。

     只是这些太监就沉沦下僚了,只能给南京那一拨太监打下手了。

     也是而今不过宣德十年,距离永乐年间不过十年出头,如果再多几年,北京这一脉太监,老得老,死的死,也就形不成什么势力了。

     而王振恰恰是永乐年间进宫,常年在北京,他属于哪个派系就不用说了。

    而太后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