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新天子

关灯
古代对神童也是非常看重的。

     而今张太后对朱祁镇而今所作所为,也是刮目相看。

     诚然,朱祁镇那些小伎俩,真正能起做用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将她取襄王金册之事放了出去。

     昨日杨荣就已经上奏,奏疏之中虽然没有明言,但是言下之意却是很清楚的,就是祖宗自有成法,父死子继方是正道。

    暗示他抵制兄终弟及。

     张太后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如果她不做出处置的话,令事态进一步扩展的话,就无可挽回了。

     倒不是对她有什么伤害,而是对襄王。

     如果这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将来皇帝登基亲政之后,有不知道多少无耻小人,会借机报复襄王。

     襄王恐怕没有好下场。

     这决计不是张太后所期望的。

     朱祁镇的作为,固然让张太后有些措手不及,但也看出来,朱祁镇的潜质,做一个好皇帝的潜质。

     这让张太后心思有些变更。

     她心中暗道:“之前没有想过太子有如此资质,如果我将太子带在身边,亲自调教,有生之年,或许能为大明留下一位明君。

    ” 不过,看朱祁镇的样子,与她间隙已深。

     恐怕一个做不好,为今后之事埋下祸根。

     张太后心中暗道:“而今只能当机立断了。

    ”她说道:“来人,为太子更衣。

    ” 朱祁镇不明就里,却无法反抗。

    张太后身边的人为朱祁镇换了一身太子正装。

    外面罩着一身孝衣。

     随即张太后带着朱祁镇一前一后,坐上了步撵。

     看着步撵的方向,朱祁镇心中也渐渐的安定下来,因为,他看得出来,这是向南而去。

     中国古代的宫殿,都是前殿后寝的结构,而今所去地方,就是前殿。

     恐怕去见大臣。

     果然张太后带着朱祁镇走出了长长的宫墙,来到一大片空荡荡的广场之中,这广场之中,都清理得干干净净的,只有三个高台。

     这三个高台并非别的,而是三大殿的遗址。

     永乐年间修建北京城,三大殿是最先修建的建筑物。

    只是也是最先倒霉的,就是三大殿,在永乐年间,就被天雷击中,引发大火,付之一炬。

     想要重新修建,却是不大可能。

     不仅仅财力的问题,还有材料的问题。

    比如修建宫殿所需的梁柱,都是金丝楠木,名贵之极,想要从云贵群山之中运出来,可是要费好大功夫的。

     再加上,永乐之后,国家财政支撑不住,执行战略收缩,连交趾都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