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田赋

关灯
豁免了。

     今日本来是要上朝的,但是雨实在太大了。

     明清上朝都是室外的,也就是所谓的御门听政。

     大雨总不能让百官都站在水里,特别是而今朝会,更多是认认真真走形式。

    朱祁镇过去也不过是摆摆样子,向百官显示出自己还活着,并活着很好而已。

     真正处理政事的章程,都在内阁传到宫中的文书上。

     今日连李时勉的课也都免了。

     这个时代小孩子淋一场雨都可能不治。

    太皇太后对朱祁镇娇贵的很。

    再者太皇太后对朱祁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也很是满意,渐渐入夏了。

     太皇太后甚至有让朱祁镇避过三伏天,再上课不迟。

     朱祁镇有了时间,索性让王振带几十个太监,将从洪熙年间到宣德十年,也就是今年,这十年之间,豁免的欠粮总数算出来。

     朱祁镇接到总数,一时间大惊失色。

     各种天灾人祸免除的欠粮,居然有一千多万石之多。

     一千多万石粮食,是什么概念。

     大明朝每年能收上来的粮食,大概在三千万石,不过各种支出,能存下来的粮食并不多。

    反正朱祁镇不知道,而今北京,通州这几十个大粮仓之中,所有粮食加起来,有没有一千多万石。

     别的不说,漕运每年运输四百万石粮食,就足够支撑京师了。

     也就是说,这一千多万石,可以顶漕运两三年的运输粮,顶每年三分之一,近二分之一的国家收入,十年的财政结余。

     朱祁镇细细看了,大部分是因灾害免除之前的欠税。

    但是有一次,是宣宗皇帝大手笔免除了江南三百多万石的粮税。

     “这不正常。

    ”朱祁镇立即敏锐的感觉到了。

     “很多地方的欠粮,即便是不免,也征不上来了。

    很多都是假借天灾的名义免除的。

    有数次,根本没有借口,就直接免除了。

    ” 在朱祁镇看来,国家的征税能力,是国家非常重要的职能之一。

    他之前,依稀记得,明代末期赋税就收不上来了。

     而今看来,这是明代从娘胎里面带出来的病。

     洪宣之间,明朝国力虽然不能称鼎盛,但是就财政而来,还是相当健康的,这个时候,收不上来,将来的事情还用想。

     朱祁镇说道:“朕要去太皇太后。

    ” 王振见了,连忙拦住,说道:“陛下,而今雨还没有停,陛下何不稍等片刻,而且这个问题,奴婢可以为陛下解答一二。

    ” 朱祁镇微微有些吃惊,说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