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1号案件

关灯
深夜,槟城商厦顶楼。

     沈君辞终于赶到了这里,陆英带着几名刑警,还在门口按着密码进行尝试。

     一看到沈君辞来,他们急忙让开了身。

     陆英道:“沈法医,我们已经把能够查到想到的,关于甄家旭的生日都输入了。

    目前,一个没对……” 他们和顶楼平台隔了一道门,可就是被困在这里,怎么也上不去。

     刚才他们已经试掉了六次机会,除了甄家旭的阳历生日和阴历生日,还输入了甄家旭父母的生日,以及他去世前妻的生日,他去世儿子的生日。

     沈君辞站在门口,接过和市局那边的通话手机,和他们同步了一下最新的消息。

     来电以后,市局的工作也已经恢复。

    白梦正在办公室里帮着他们查阅各种资料,丁局和督导组的诸位领导一边在指挥室里处理着今晚造成的爆炸事故,一边在关注着这边的抓捕进展。

     谈话间,他们所在的顶楼也听到了隆隆声,陆英急了:“不会是直升飞机来了吧?霍蕾难道是故意透露了错误信息?密码不是生日?” 沈君辞思考了片刻道:“霍蕾提供的其他信息都是正确的。

    ” 如果没有霍蕾及时提醒他们,也许今天晚上会造成更大的伤亡。

     陆英又问:“那有没有可能是甄家旭自己变化了一下生日,比如月份加了一,日期移动了一下之类?” 沈君辞又摇了摇头道:“如果是因为记忆力差更换密码,就不会想到用这种方式。

    ” 为了避免自己忘记密码,人们会使用最直觉能够想起来的数字作为密码。

    人的岁数变大以后,往往是近期的事情记不清楚,却对青少年时期的一些事记得特别清晰。

    随便改动数字,很可能到最后自己也忘了改动规律。

     所以,问题出在哪里呢? 隆隆声由远及近,越来越大,像是阴云压在警员们的心头。

     沈君辞低头又想了片刻,他忽然抬头对着手机那边的白梦道:“白梦,你是否记得1号案件?” 白梦马上道:“记得,我手边就有一份资料!” 之前,他们发现系统里的案件曾被人删除修改过,随后进行了案件比对,找出了被删改的案件,并且按照报案时间的早晚顺序排了编号。

     1号案件就是最早的那一起。

     在后续的调查里,他们一直在寻找那些被删除案件的改动缘由,比如有的案件是涉及了容器,有的是涉及到了失踪矿工,还有的涉及到了基金会。

     唯有这起1号案件一直没有查到关联案件。

     这起案件是一起失踪报案,发生在四十多年前 失踪者名为董梁才,从档案上看,报警信息非常简单。

     董梁才从小就父母双亡,一直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后来他十六岁左右离家出走,到了他的祖辈去世时,村子里怎么也联系不上他。

     几年以后,派出所的户籍民警大排查时发现,他的户籍还在村子里,人又找不到,就给他报了个失踪。

     在早年,由于信息技术不发达,很多所谓的失踪案只是人和信息对不上号,先报个失踪,也许过几年就会把人找到。

     这位董梁才却就此消失,再也没有人知道他的消息。

     档案里有一张少年的照片,看得出年龄很小,一脸懵懂。

     沈君辞一直觉得这个案件很奇怪,这则失踪案件信息很少,年代久远,究竟为什么会被清道夫注意到,并且进行删除? 难道说,这个人是第一个被甄家旭杀害的受害人? 甄家旭从四十多年前就开始作恶了?那时候,他才多大?他为什么要掩盖和修改这一条失踪者信息? 甄家旭和董梁才是什么关系? 之前的工作太忙,各种事情接踵而来,让沈君辞和顾言琛都没有时间好好思考分析这个案件。

     如今站在门外,沈君辞忽然灵光一现,有没有一种可能…… 他问白梦。

     “董梁才的出生日期是哪天?” 白梦翻了一下,报出了一串数字。

     沈君辞走到了那道门前,深吸了一口气,外面直升飞机的声音消失了,可能飞机已经停在了天台上,四周围一片安静,如果门再不打开,他们就来不及阻止甄家旭逃走。

     沈君辞稳定了一下心神,手指按下,这已经是第七次输入密码了,如果还是错误,那么只剩下三次机会。

     输入完成。

     安全锁发出了滴滴两声。

     门打开了…… 他猜对了,甄家旭之所以删除那一份失踪信息,是因为甄家旭就是董梁才。

     随后,沈君辞听到了一声枪响。

     . 就在一分钟前,甄家旭站在顶楼上,迎接着缓缓降落的直升机,他站在不远处的安全位置,等着直升飞机降落停稳。

     甄家旭立在黑暗之中,借着酒意,回忆着自己的一生。

     他本来叫做董梁才,爸妈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因为洪水去世。

    他被放在一个浴盆里,漂流了很久,活了下来。

     他的爷爷是个爱喝酒家暴的老头子,动不动就发疯打人,奶奶有张刀子嘴,每天念叨他,别的长辈也对他不好,他只能穿着别人给的旧衣服旧鞋,在家中受尽了欺负和白眼。

     小学结束,他被当做劳动力,下地干活。

     快到十六岁时,他决定逃离那个家,外出打工。

     他偷了家里积蓄的两百块钱,坐着汽车来到了槟城。

     那时候的汽车站还是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