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关灯
小
中
大
开开心心的这才露出一丝笑容,阔步离开饭厅。
颜天瑜擦了擦额角不存在的汗,这想搞好她沈老师的婆媳关系可真不容易啊。
放在口袋里的手机震了下,她拿出来一看,是某个新闻推送,扫了一眼后看到微信有未读消息。
点开一看——倒是被一条已回信息给吸引住了。
小雪的昵称在下面,最近一条回复是上午,沈浔帮她回的,这句话发出去之后对方再没有回复。
——我女朋友在睡觉,你有事? 光是看到这一句,颜天瑜都想象到她家沈老师开口说这话的表情,绝对是零下十几度的冷意。
之前表现得那么淡定,这字里行间的醋意都快溢出屏幕了。
她捂住嘴忍不住在饭厅里笑了起来。
* 村子里平时都是回家养老的人,大多数时候都是静悄悄的,一到过年才活泛起来,而年轻人一回来那些父母就要开始筹划找对象给自己孩子相亲。
颜家对于沈浔的身份表现得含糊其词,没说是女儿的女朋友,也没说是朋友,只是说和女儿一起回来过年的。
那些相熟的村里人对于颜家突然带回一个“朋友”回来过年有些疑惑,更多的却是想搭一门亲事。
这才回来几天就已经有好几个人上门明里暗里提相亲的事,不用等沈浔开口,都被颜家人笑呵呵的给否了回去。
村里的祠堂今年重新翻修了一遍,按习俗是要将村里每家每户的人员名字都记录进祠堂里,包括外嫁进来的媳妇。
登记名字的事由村干部负责,村干部上门时,颜天瑜和沈浔正在客厅里看电视。
“天瑜,你爸在吗?我找他有事。
”村干部手里拿着一个本子,手上还带着个红袖章,不知道的还以为犯了什么事上门调查呢。
颜天瑜应了声,起身去楼上叫正在午睡的颜宏明下来,听到他们聊的是祠堂的事,颜天瑜对这些一窍不通也不需要她操心,专心与沈浔看电视,顺带还剥了几颗瓜子给她。
“叔,咱们这祠堂建好了,现在要登记名字,你们家一共有多少口人啊?我记得是五口人是吧?” 颜宏明一一回应,他们家早就已经分家,现在家里算上父母和孩子也就五口人。
待登记完五个名字,村支书刚打算合上本子,就听到颜宏明说:“还有一个人。
” “啊?”村支书下意识想了下,确定颜家只有一个女儿,也确定他们家今年没有喜事。
颜宏明扫了一眼与颜天瑜坐在沙发另一头的沈浔,“名字是沈浔。
” “啊???”村支书还以为是听错了,又重复问了一遍,回答仍是一样的。
那边两人也听到他们的谈话,瓜子也不磕了,纷纷转头看向他们。
颜宏明脸上的表情并不像是在开玩笑,这让村支书有些为难,“不是,叔,咱们祠堂外姓要么上门女婿要么儿媳妇啊,您这……?” “没错啊。
”颜宏明抿了一口茶,乐呵呵道:“这不就是儿媳妇吗?就记在我女儿名字旁边。
” “……?”他没看错的话,这好像是个女人?他女儿也是个女人。
“这有点不合规矩,咱们村之前也没过这样的先例……”村支书说得委婉。
颜宏明倒也不和他虚与委蛇,直接问:“你写不写?” 建祠堂的费用都是村民集/资的,一家最少一千块,有钱出钱没钱出力。
当时颜宏明直接出了十万,还有建材若干,一跃成为榜首,就连祠堂门口的感谢碑都是以他的名字为首。
村里人都知道颜宏明在外面做生意,平时村里的事都积极参与,修桥修路没少出钱。
而颜爷爷在村里也有一定地位,都想跟他们打好关系,谁能保证一辈子不会有求人的时候。
祠堂加名字这事并不是没得商量,最后村支书还是写上沈浔的名字。
“爸,你真厉害。
”颜天瑜朝他竖起大拇指,眼里的佩服都快涌出来了。
即使她从不过问家里的事,也知道祠堂记下名字的意义有多大。
颜宏明捋了一把头发,淡定道:“崽啊,从这件事你能明白一个道理吗?” “???” “有钱可以买到尊重,哪怕别人对你再有意见,表面上也只能和和气气的。
” 颜天瑜:“……”好有道理,她竟然无言以对。
颜天瑜擦了擦额角不存在的汗,这想搞好她沈老师的婆媳关系可真不容易啊。
放在口袋里的手机震了下,她拿出来一看,是某个新闻推送,扫了一眼后看到微信有未读消息。
点开一看——倒是被一条已回信息给吸引住了。
小雪的昵称在下面,最近一条回复是上午,沈浔帮她回的,这句话发出去之后对方再没有回复。
——我女朋友在睡觉,你有事? 光是看到这一句,颜天瑜都想象到她家沈老师开口说这话的表情,绝对是零下十几度的冷意。
之前表现得那么淡定,这字里行间的醋意都快溢出屏幕了。
她捂住嘴忍不住在饭厅里笑了起来。
* 村子里平时都是回家养老的人,大多数时候都是静悄悄的,一到过年才活泛起来,而年轻人一回来那些父母就要开始筹划找对象给自己孩子相亲。
颜家对于沈浔的身份表现得含糊其词,没说是女儿的女朋友,也没说是朋友,只是说和女儿一起回来过年的。
那些相熟的村里人对于颜家突然带回一个“朋友”回来过年有些疑惑,更多的却是想搭一门亲事。
这才回来几天就已经有好几个人上门明里暗里提相亲的事,不用等沈浔开口,都被颜家人笑呵呵的给否了回去。
村里的祠堂今年重新翻修了一遍,按习俗是要将村里每家每户的人员名字都记录进祠堂里,包括外嫁进来的媳妇。
登记名字的事由村干部负责,村干部上门时,颜天瑜和沈浔正在客厅里看电视。
“天瑜,你爸在吗?我找他有事。
”村干部手里拿着一个本子,手上还带着个红袖章,不知道的还以为犯了什么事上门调查呢。
颜天瑜应了声,起身去楼上叫正在午睡的颜宏明下来,听到他们聊的是祠堂的事,颜天瑜对这些一窍不通也不需要她操心,专心与沈浔看电视,顺带还剥了几颗瓜子给她。
“叔,咱们这祠堂建好了,现在要登记名字,你们家一共有多少口人啊?我记得是五口人是吧?” 颜宏明一一回应,他们家早就已经分家,现在家里算上父母和孩子也就五口人。
待登记完五个名字,村支书刚打算合上本子,就听到颜宏明说:“还有一个人。
” “啊?”村支书下意识想了下,确定颜家只有一个女儿,也确定他们家今年没有喜事。
颜宏明扫了一眼与颜天瑜坐在沙发另一头的沈浔,“名字是沈浔。
” “啊???”村支书还以为是听错了,又重复问了一遍,回答仍是一样的。
那边两人也听到他们的谈话,瓜子也不磕了,纷纷转头看向他们。
颜宏明脸上的表情并不像是在开玩笑,这让村支书有些为难,“不是,叔,咱们祠堂外姓要么上门女婿要么儿媳妇啊,您这……?” “没错啊。
”颜宏明抿了一口茶,乐呵呵道:“这不就是儿媳妇吗?就记在我女儿名字旁边。
” “……?”他没看错的话,这好像是个女人?他女儿也是个女人。
“这有点不合规矩,咱们村之前也没过这样的先例……”村支书说得委婉。
颜宏明倒也不和他虚与委蛇,直接问:“你写不写?” 建祠堂的费用都是村民集/资的,一家最少一千块,有钱出钱没钱出力。
当时颜宏明直接出了十万,还有建材若干,一跃成为榜首,就连祠堂门口的感谢碑都是以他的名字为首。
村里人都知道颜宏明在外面做生意,平时村里的事都积极参与,修桥修路没少出钱。
而颜爷爷在村里也有一定地位,都想跟他们打好关系,谁能保证一辈子不会有求人的时候。
祠堂加名字这事并不是没得商量,最后村支书还是写上沈浔的名字。
“爸,你真厉害。
”颜天瑜朝他竖起大拇指,眼里的佩服都快涌出来了。
即使她从不过问家里的事,也知道祠堂记下名字的意义有多大。
颜宏明捋了一把头发,淡定道:“崽啊,从这件事你能明白一个道理吗?” “???” “有钱可以买到尊重,哪怕别人对你再有意见,表面上也只能和和气气的。
” 颜天瑜:“……”好有道理,她竟然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