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关灯
周一的早晨。

     八点多的上班早高峰,路上车流如织,行人穿梭,熙熙攘攘一派繁忙。

     城西一处,连着繁华街道的一条宽巷,里头有座中式院落,朴素中透着些气派,有着闹中取静的独特风景。

     这里与医科大一街之隔,院落大门顶上挂着一木质招牌,上书“简在”二字,门口两个石狮把门,大门两旁装了安防监控摄像。

     这里是简语的工作室。

     简语是医科大神经病学系的教授,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也是心理学研究协会理事、某精神鉴定中心主任、新阳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他的头衔很多,取得的专业资格和发表的研究结果也很多。

     简语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地位,涉猎的学科范围好几样,其中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更是国内顶级专家。

    他醉心研究,热爱教育,不但主持领导了好几项重要医学科研项目,还因为教学工作突出,被评为医科大十大最受欢迎导师。

     “简在”院中的大树枝繁叶茂,树下花圃开着散着清香的花朵,满满当当的,见花不见叶,很有活力。

    树上鸟窝里有小鸟鸣唱,合着院门巷外汽车和行人的声响,像是一道城中小林的自然乐章。

     一片大大的落地玻璃前,关阳迎着清晨阳光,在一团蒲上打坐。

    一旁案几上点着檀香,轻烟袅袅,静静地飘散在宽阔的厅室里。

     贴墙而立的边柜上,音响里传出三声敲击磬的声音,声音由远而近,既不惊扰又显庄重,很有凝聚精神的力量。

     关阳在这声音里睁开了眼睛。

     简语走了进来。

    他手上拿着一壶温茶,脚步轻缓。

    他把茶壶放在案几上,坐在一旁,安静地等着关阳。

     简语今年55岁,正好比关阳大一轮。

    他跟关阳眉眼犀利的外貌完全不同,是一个端正平和,一身学者气质的中年人。

     关阳从团蒲上站了起来,坐在了简语的对面。

     “这次觉得怎么样?”简语一边问他,一边为他倒了一杯茶。

     “还是很难静心。

    ”关阳微皱着眉头。

     “没关系。

    那就接受自己目前很难静心的状态。

    ”简语和缓地道。

     关阳沉默着坐了一会。

    简语也不说话,只安静地等待着。

    过了好一会,关阳端起那杯茶喝了。

     喝完了茶,关阳放下杯子。

    简语再帮他续上一杯。

     关阳看着徐徐流入杯子的茶汤,说了句:“谢谢你,简教授。

    ” 简语微微一笑:“客气了。

    这次有什么想聊的吗?” “没什么新鲜的。

    ”关阳一口气把新续上的茶干了,道:“也没后悔药可吃。

    我虽然还是心里不好受,但也算想开了。

    是我自己没处理好,向前看吧。

    ” 简语道:“那就好。

    跟自己和解,才能跟真正跟别人和解。

    ” “和解不了。

    ”关阳摇头,“我昨天想见儿子,被拒绝了。

    他妈妈说如果还跟离婚前那样很久才见一次,何必让儿子失望。

    她还说我看上去状态很不好,让孩子看到,影响心情。

    现在孩子已经适应新生活,等我也真的适应了再说。

    ” 简语不做任何评价,只静静听着。

     “我老婆……”关阳苦笑了一下,“前妻。

    比我强多了。

    她是一个好妈妈,好妻子,我却不合格。

    ” “你是一个好警察。

    ”简语轻声道。

     关阳摇头:“不可兼得,是吗?”他顿了顿,“我这警察也没做得多好。

    我让生活影响了工作,我把队伍管得一团乱,我都管不好自己。

    ” “你会调整过来的,这需要一个过程。

    你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会恢复正轨的。

    ” 关阳道:“那也不会再回到从前了。

    我周五去了一趟派出所,向衡在那里。

    我原想找个理由跟他聊一聊,但他没给我机会。

    我听到他那样的语气,看到他表情,就知道什么也不用谈了。

    他原来那帮兄弟,还有我队里那些人,对我也不太服气了。

    向衡的影响力很大。

    ” 简语默默地再帮关阳倒上茶。

     简语与关阳是在四年前认识的。

     简语事业成就高,工作太忙,精力有限。

    所以在科研之余,他只接手脑部疑难重症患者的治疗。

    但他也热心公益,多次与相关领域合作做讲座,传授知识,其中与省、市级的公安单位就有些暴力罪犯脑部研究的课题,他多次为警方提供犯罪心理与脑科学应用技术方面的培训。

     关阳四年前首次听到他的讲座,获益匪浅,对他颇为仰慕。

    而关阳在警队中神探之名响亮,简语也久仰他的大名。

     后来关阳负责的案件里,有嫌疑人需要做精神鉴定,提交申请到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正好分配到简语负责的鉴定中心机构,关阳开始与简语有了联络。

     从那时起,关阳与简语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关阳从简语那儿学到不少知识。

    有时关阳遇到嫌疑人不对劲,需要专业人士点拨帮助的,他会请教简语的建议。

    简语给了他很大帮助。

     关阳经手的范志远案,就曾请简语作为专家顾问协助,简语提供了不少专业意见,对案子的侦破起了积极作用。

     后来这案子还涉及到了精神鉴定。

     这事还是范志远的律师先提出来的。

    因为一开始范志远的口供有些破绽,他圆不回来,便声称自己有精神障碍,而且他拿出了十多年前过往病史的病历。

     过往病史只能证明他有幻觉、狂躁,但并未做精神病诊断。

    范志远说自己这些年病情有发展,幻觉妄想严重,只是害怕医院才没有继续就诊。

    于是他的律师便提出了精神鉴定申请。

     第一次的鉴定结果是范志远有短暂精神病性障碍。

     范志远的律师认为警方在对范志远家进行突击搜查时,言行粗暴,恶意破坏,甚至拔枪恐吓,这让范志远的精神受到了很大打击和惊吓,使得他犯病。

     律师声称依照鉴定结果,范志远被拘捕后,并不完全清楚自己做过什么,也就是说,他在参与警方调查程序的过程中无法正确理解指控并做出适当的自我辩解。

    所以他那些前后矛盾,有逻辑问题的供词,不该成为判罪证据。

     警方对这个结果当然有异议,于是向鉴定委员会提交了复核申请。

    复核鉴定任务这么巧交到了简语负责的鉴定机构手上。

     简语的鉴定结果对范志远不利。

     轻微精神病综合征。

    即他表现出某些精神分裂症状,有幻觉和妄想,但他能够察觉到这种体验是不正常的,是健康人不会有的,其现实感相对完好。

    虽然以后有较大概率会发展出其他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中的症状,但现阶段并不影响他对现实情况的判断和参与。

     这个结果说明范志远完全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说什么,具备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的刑事责任的能力。

     但就算有简语的这个鉴定,法官采信哪一个结果也要看整体案件审理的情况。

    范志远的律师团队找到了别的证据瑕疵。

    在审判时,所有证据需要形成完整的链条,且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缺一不可。

    别的证据不充分,或被视为非法证据排除,那整个链条就被破坏。

     这个案子遭遇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庭审时,简语作为专家证人也到场了。

    因为要分析嫌疑人范志远,所以简语对这个案子很了解,他明白证据链里有弱点。

    那一天,法官没有当庭宣判,简语便有了预感。

     之后预感成真。

     现在关阳一大早跑来,心事重重,压力很大,简语也有预感。

     预感成真。

     “范志远,一审判无罪。

    ”关阳告诉简语。

     关阳果然非常在意这个案子,简语心里了然,他安慰道:“我听说了。

    还有机会的,可以抗诉,进二审。

    ” 话是这么说,但简语也明白这事情很有难度。

     这案子受害人秦思蕾的尸体是在其失踪十天后被发现的。

    赤身裸体,被遗弃在远郊山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