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那些无法释怀的日子
关灯
小
中
大
1980年,赣南山区的一个小镇,在客家人独有的围屋里,刘家生了个黑乎乎的大胖小子,虎头虎脑地着实招人喜爱,邻居们有的管这孩子叫铁蛋儿,有的管这孩子叫煤球儿。
刘父给这孩子取了个大名叫刘铁。
第二年,邻居家的那老师生了女娃,皮肤冰雪如玉,那老师给这个孩子取了个大名叫那雪。
转眼间,刘铁和那雪长大了。
刘铁长得剑眉俊目,由于从小习武,身体非常强壮,比同龄的孩子高出了半个头。
他天资聪明,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很自然地就成了孩子王。
那雪长得清纯秀丽,宛如一朵出水芙蓉,尤其是那双黑白分明的眸子,仿佛吸取了大自然的灵气。
镇上的大人们都夸他们俩是一对金童玉女。
小学时,刘铁经常拉着那雪的手上下学。
蓝天上的白云飘得高高的,青山的塬上开满了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儿。
山间的小路上,经常回荡着那雪唱的清脆悦耳的客家童谣。
那雪有一副天籁般的好嗓子,这是那方水土给她的恩赐。
初中时,有一天,少年的刘铁牵着那雪的手,兴高采烈地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突然,那雪停下了脚步,指着前方大声喊着:“铁子哥,快看快看,那只蝴蝶,好漂亮啊!” “雪儿,等着,我给你逮住它!” “不要不要,让它飞吧……” 雪儿的话还没说完,铁子一个箭步飞了过去,一把抓住了那只蝴蝶。
铁子拿着蝴蝶走到那雪身边,打开了捂着的双手,蝴蝶已经奄奄一息了。
雪儿急得都快哭出来了,晶莹的泪珠噙在眼眶里。
铁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那雪掉眼泪了,赶紧跑过来用袖口给雪儿擦眼泪,劝着那雪说:“都怪我武功太强大了,等着,我再给你抓一只活的!” “不要啊!你看你,它都快死了,真是的!” 那雪说着,小心地从铁子的手里接过蝴蝶,轻放在了一朵杜鹃花瓣儿上,心疼地凝视着。
看着那雪伤心的样子,刘铁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儿,赶紧想着办法把雪儿逗笑。
他围着那雪一会儿学着青蛙跳,一会儿学着土狗叫,一圈一圈儿的,嘴上不停地说着自己错了。
那雪看着刘铁认真的样儿,破涕为笑。
“铁子哥,以后不要再这样了,好吗?” “雪儿,我发誓,以后再也不了!别哭了,行吗?” “我才没哭呢!” 夕阳西下,围屋的四周炊烟升起,缭绕在空中。
刘铁的母亲正和邻居的阿婶阿婆们准备着晚饭。
刘铁牵着那雪的手,兴高采烈地走回围屋。
分别时,两个人依依不舍。
第二天是周末,刘铁约那雪一大早儿去爬青山,那雪听后高兴得小脸儿红扑扑地回家了。
清晨,和煦的阳光照在青山上,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儿,色彩斑斓,像似一副艳丽的水彩画,煞是好看。
万花丛中,那雪穿着一身简洁干净的白色连衣裙,扎着两个小辫儿,一首一首地吟唱着家乡的民谣。
刘铁坐在一块石头上,聆听着那雪珠圆玉润的歌声,不敢大声喘气,安静地凝视着她,唯恐破坏了这天籁的寂静。
那雪唱累了,刘铁咧着嘴笑着,表演起了自己的童子功。
他的秀如猫、抖如虎、行如龙、动如闪、声如雷,摘叶飞花,练完后,得意地看着那雪,折断了一朵杜鹃花插在那雪的秀发上,谁知那雪又生气了。
“雪儿,我又咋啦?” “你看你,把花儿都弄坏了!” “啊?……哦,我错了!这样好不好,回家以后,我把杜鹃花栽在花盆里养起来,行吗?别生气了,行吗?” 刘铁牵着那雪的手往山坡走去,遇到了几个大男孩儿在山上玩耍。
一个大个子男孩儿看见他们,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走上前来,非要让那雪唱一首歌才能走。
刘铁没理他们,咬着嘴唇,拉着那雪的手径直往前走。
几个大男孩儿嘲笑地看着那雪,大个子男孩儿有点儿恼火,小声地给几个同伴儿说:“没爸爸的野种!” 刘铁听到后脸憋得通红,青筋暴粗。
只见他甩掉上衣,赤膊上阵,健步如飞,眼里充满了杀气,一个扫堂腿将那个大个儿男孩儿撂倒,之后就是一阵拳打脚踢,顿时,那个大个儿男孩儿满脸是血。
那大个儿男孩儿双手紧紧地抱着头,不停地大声求饶,但刘铁还是不肯罢休,继续踢打着。
站在一旁的那雪吓得浑身发抖,急忙跑上前去,死死地抱住了刘铁,大声地喊着:“铁子哥,别打了,别打了,他都出血了!” “听着,以后再敢胡说八道,老子就打死你!” 刘铁牵着那雪的手回家了,一路上气呼呼的。
那雪低着头也没再说话。
他们回到围屋时已近晌午了,刚走进围屋大门,那雪赶紧松开了刘铁的手。
只见刘铁的父亲迎面站在面前。
他表情非常严肃地说:“不好好背书,一大早儿就跑出去耍?” “我都背好了!” “怎么身上还有血,又和别人打架啦?” “是一个坏孩子欺辱雪儿,该打,哼!” “让你学武是为了强身健体,不是让你打架的,懂吗?” “大大,都是我不好,不怪铁子哥!呜呜呜……” “雪儿,别哭,大大没怪你!” 刘铁的父亲是个十里八村远近闻名的文化人,他教育刘铁常用办法不是体罚,而是在地上画一个“圆圈圈儿”,犯了错就让刘铁站在“圆圈圈儿”里背书和反思。
这时,刘铁看到父亲转身在地上画了一个“圆圈圈儿”,知道又要被罚了。
他二话没说,像个英雄似的昂首挺胸地走了进去,嘴上还不服气地念叨着什么。
那雪可怜巴巴地给铁子求情:“大大,求求您了,都是我的错!求您别再惩铁子哥了,行吗?” “雪儿,打架是不对的,要罚的!” “但铁子哥又考了个全班第一名,您就饶了他这一次吧!” “雪儿,功是功,错是错。
” “雪儿,好汉做事儿好汉当,哼!” 中午的阳光很毒,刺得刘铁的大眼睛睁不开,但他依然倔强地昂着头。
刘铁父亲摇了摇头,拉着那雪的小手送回她家。
那雪手里捧着那只杜鹃花,一步一回头地看着刘铁,眼泪快掉下来了。
刘铁却若无其事的样子,还偷偷地给那雪挤眉弄眼扮了个鬼脸。
刘铁父亲推开了那雪家的门儿。
那雪的母亲正给一尊佛像上着香,看到刘铁父亲带着雪儿站在门口,急忙站起身来道谢。
刘铁父亲客气地点了点头走了。
那雪母亲端上了一些素餐,喊着女儿吃饭,但发现那雪眼泪汪汪的,心疼地询问着怎么了,那雪咬着嘴唇一句话也没说,母亲猜到她一定是在外面又受了委屈。
记得有一次,那雪曾哭着回来,问自己的父亲在哪儿,母亲告诉她,她的父亲已经死了。
从此,懂事儿的那雪再也没问过有关父亲的事儿。
那雪的母亲是满族人,据说家族还是正黄旗。
她父亲是当年北京某音乐学府的著名教授。
那一年,老教授被打成了右派,“文革”时又被打成了走资派,被关进了牛棚。
从此,那雪的母亲就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
作为走资派的女儿,她成了第一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被分配到了赣南山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那一年她才17岁。
那雪的母亲从小就受父亲的熏陶,特别喜欢音乐。
刚到赣南山区时,她除了干农活,业余时间还经常教这里的孩子们唱歌。
她曾经和一个知青小伙子相爱,但她却被镇长看上了,并霸占了她。
后来,镇长把她提拔到了镇里的小学当了音乐老师,那个知青小伙子也返城了。
再后来,那老师生下了那雪,镇长却因贪污被抓进了监狱。
那老师希望那雪能像青山上的雪一样,纯洁无瑕。
那雪坐在桌旁吃饭,却怎么也吃不下去。
那老师问雪儿怎么了,那雪哀求母亲救救铁子哥。
那老师从二层阁楼里往下张望,看见了站在“圆圈圈儿”里的刘铁,问那雪怎么回事儿。
懂事儿的那雪担心母亲会伤心,只是说铁子哥打架了,但没说是因为别人羞辱她了。
母亲放下碗筷,心疼地下去劝说刘铁了,但不一会儿又摇着头走了回来,嘴里念叨着刘铁这孩子太倔强了。
太阳已经慢慢地下山了,刘铁一直站在“圆圈圈儿”里。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了,铁子妈又心疼又着急。
她知道铁子一根筋的倔脾气,站在围屋的二层阁楼上,冲着下面大声喊着刘铁:“铁子,赶紧上来吃饭,快给你爸认个错!” “我!没!错!我!不!吃!” 刘铁冲着楼上大喊着,依然倔强地站在“圆圈圈儿”里。
一群小朋友围着他指手画脚,刘铁挥舞着拳头吓唬着他们,但始终不敢走出“圆圈圈儿”半步。
那雪心疼刘铁,偷偷地跑了下来,将一包饼干放到了“圆圈圈儿”里。
刘铁看着地上的饼干,又饿又馋,但他仍然仰起着头,就是不吃。
那雪眼泪汪汪小声地说:“铁子哥,妈妈在镇上买的,吃吧!” “我!不!吃!” 高中的时候,刘铁已经长成班里最高的了。
放学回家的路上,俩人都下意识地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那雪经常会出神地看着刘铁,含情脉脉的,刘铁则会懵懵的傻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有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那雪突然把自己的手从刘铁的手里抽了出来,脸红耳赤地说:“铁子哥,从现在开始,以后不能再牵手了!” “为啥呀?” “因为我们已经是大人了啊!” 那雪母亲信佛,她为人善良、真诚、宽容。
在抚养那雪的同时,她还救济了一些家境困难的孩子,经常为他们洗衣做饭,辅导功课等。
她自己的那点儿微薄工资,也大都花在了孩子们身上。
也许是受母亲的影响,那雪从小就特别懂事儿,从不和小朋友们争抢什么,经常把一些好吃的、好玩的和小朋友们分享。
她受了委屈,也从不抱怨和争辩。
镇上的大人小孩都喜欢听那雪唱歌,每当大人们问起那雪,长大了她的理想是什么呀?那雪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要当一个歌唱家!” 那老师的身体一直都不好,加上常年劳累过度,积劳成疾,终于在那雪考大学的那年病倒了,经常不停地咳嗽,有时还会咳出血。
但她一直瞒着所有的人,坚
刘父给这孩子取了个大名叫刘铁。
第二年,邻居家的那老师生了女娃,皮肤冰雪如玉,那老师给这个孩子取了个大名叫那雪。
转眼间,刘铁和那雪长大了。
刘铁长得剑眉俊目,由于从小习武,身体非常强壮,比同龄的孩子高出了半个头。
他天资聪明,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很自然地就成了孩子王。
那雪长得清纯秀丽,宛如一朵出水芙蓉,尤其是那双黑白分明的眸子,仿佛吸取了大自然的灵气。
镇上的大人们都夸他们俩是一对金童玉女。
小学时,刘铁经常拉着那雪的手上下学。
蓝天上的白云飘得高高的,青山的塬上开满了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儿。
山间的小路上,经常回荡着那雪唱的清脆悦耳的客家童谣。
那雪有一副天籁般的好嗓子,这是那方水土给她的恩赐。
初中时,有一天,少年的刘铁牵着那雪的手,兴高采烈地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突然,那雪停下了脚步,指着前方大声喊着:“铁子哥,快看快看,那只蝴蝶,好漂亮啊!” “雪儿,等着,我给你逮住它!” “不要不要,让它飞吧……” 雪儿的话还没说完,铁子一个箭步飞了过去,一把抓住了那只蝴蝶。
铁子拿着蝴蝶走到那雪身边,打开了捂着的双手,蝴蝶已经奄奄一息了。
雪儿急得都快哭出来了,晶莹的泪珠噙在眼眶里。
铁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那雪掉眼泪了,赶紧跑过来用袖口给雪儿擦眼泪,劝着那雪说:“都怪我武功太强大了,等着,我再给你抓一只活的!” “不要啊!你看你,它都快死了,真是的!” 那雪说着,小心地从铁子的手里接过蝴蝶,轻放在了一朵杜鹃花瓣儿上,心疼地凝视着。
看着那雪伤心的样子,刘铁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儿,赶紧想着办法把雪儿逗笑。
他围着那雪一会儿学着青蛙跳,一会儿学着土狗叫,一圈一圈儿的,嘴上不停地说着自己错了。
那雪看着刘铁认真的样儿,破涕为笑。
“铁子哥,以后不要再这样了,好吗?” “雪儿,我发誓,以后再也不了!别哭了,行吗?” “我才没哭呢!” 夕阳西下,围屋的四周炊烟升起,缭绕在空中。
刘铁的母亲正和邻居的阿婶阿婆们准备着晚饭。
刘铁牵着那雪的手,兴高采烈地走回围屋。
分别时,两个人依依不舍。
第二天是周末,刘铁约那雪一大早儿去爬青山,那雪听后高兴得小脸儿红扑扑地回家了。
清晨,和煦的阳光照在青山上,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儿,色彩斑斓,像似一副艳丽的水彩画,煞是好看。
万花丛中,那雪穿着一身简洁干净的白色连衣裙,扎着两个小辫儿,一首一首地吟唱着家乡的民谣。
刘铁坐在一块石头上,聆听着那雪珠圆玉润的歌声,不敢大声喘气,安静地凝视着她,唯恐破坏了这天籁的寂静。
那雪唱累了,刘铁咧着嘴笑着,表演起了自己的童子功。
他的秀如猫、抖如虎、行如龙、动如闪、声如雷,摘叶飞花,练完后,得意地看着那雪,折断了一朵杜鹃花插在那雪的秀发上,谁知那雪又生气了。
“雪儿,我又咋啦?” “你看你,把花儿都弄坏了!” “啊?……哦,我错了!这样好不好,回家以后,我把杜鹃花栽在花盆里养起来,行吗?别生气了,行吗?” 刘铁牵着那雪的手往山坡走去,遇到了几个大男孩儿在山上玩耍。
一个大个子男孩儿看见他们,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走上前来,非要让那雪唱一首歌才能走。
刘铁没理他们,咬着嘴唇,拉着那雪的手径直往前走。
几个大男孩儿嘲笑地看着那雪,大个子男孩儿有点儿恼火,小声地给几个同伴儿说:“没爸爸的野种!” 刘铁听到后脸憋得通红,青筋暴粗。
只见他甩掉上衣,赤膊上阵,健步如飞,眼里充满了杀气,一个扫堂腿将那个大个儿男孩儿撂倒,之后就是一阵拳打脚踢,顿时,那个大个儿男孩儿满脸是血。
那大个儿男孩儿双手紧紧地抱着头,不停地大声求饶,但刘铁还是不肯罢休,继续踢打着。
站在一旁的那雪吓得浑身发抖,急忙跑上前去,死死地抱住了刘铁,大声地喊着:“铁子哥,别打了,别打了,他都出血了!” “听着,以后再敢胡说八道,老子就打死你!” 刘铁牵着那雪的手回家了,一路上气呼呼的。
那雪低着头也没再说话。
他们回到围屋时已近晌午了,刚走进围屋大门,那雪赶紧松开了刘铁的手。
只见刘铁的父亲迎面站在面前。
他表情非常严肃地说:“不好好背书,一大早儿就跑出去耍?” “我都背好了!” “怎么身上还有血,又和别人打架啦?” “是一个坏孩子欺辱雪儿,该打,哼!” “让你学武是为了强身健体,不是让你打架的,懂吗?” “大大,都是我不好,不怪铁子哥!呜呜呜……” “雪儿,别哭,大大没怪你!” 刘铁的父亲是个十里八村远近闻名的文化人,他教育刘铁常用办法不是体罚,而是在地上画一个“圆圈圈儿”,犯了错就让刘铁站在“圆圈圈儿”里背书和反思。
这时,刘铁看到父亲转身在地上画了一个“圆圈圈儿”,知道又要被罚了。
他二话没说,像个英雄似的昂首挺胸地走了进去,嘴上还不服气地念叨着什么。
那雪可怜巴巴地给铁子求情:“大大,求求您了,都是我的错!求您别再惩铁子哥了,行吗?” “雪儿,打架是不对的,要罚的!” “但铁子哥又考了个全班第一名,您就饶了他这一次吧!” “雪儿,功是功,错是错。
” “雪儿,好汉做事儿好汉当,哼!” 中午的阳光很毒,刺得刘铁的大眼睛睁不开,但他依然倔强地昂着头。
刘铁父亲摇了摇头,拉着那雪的小手送回她家。
那雪手里捧着那只杜鹃花,一步一回头地看着刘铁,眼泪快掉下来了。
刘铁却若无其事的样子,还偷偷地给那雪挤眉弄眼扮了个鬼脸。
刘铁父亲推开了那雪家的门儿。
那雪的母亲正给一尊佛像上着香,看到刘铁父亲带着雪儿站在门口,急忙站起身来道谢。
刘铁父亲客气地点了点头走了。
那雪母亲端上了一些素餐,喊着女儿吃饭,但发现那雪眼泪汪汪的,心疼地询问着怎么了,那雪咬着嘴唇一句话也没说,母亲猜到她一定是在外面又受了委屈。
记得有一次,那雪曾哭着回来,问自己的父亲在哪儿,母亲告诉她,她的父亲已经死了。
从此,懂事儿的那雪再也没问过有关父亲的事儿。
那雪的母亲是满族人,据说家族还是正黄旗。
她父亲是当年北京某音乐学府的著名教授。
那一年,老教授被打成了右派,“文革”时又被打成了走资派,被关进了牛棚。
从此,那雪的母亲就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
作为走资派的女儿,她成了第一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被分配到了赣南山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那一年她才17岁。
那雪的母亲从小就受父亲的熏陶,特别喜欢音乐。
刚到赣南山区时,她除了干农活,业余时间还经常教这里的孩子们唱歌。
她曾经和一个知青小伙子相爱,但她却被镇长看上了,并霸占了她。
后来,镇长把她提拔到了镇里的小学当了音乐老师,那个知青小伙子也返城了。
再后来,那老师生下了那雪,镇长却因贪污被抓进了监狱。
那老师希望那雪能像青山上的雪一样,纯洁无瑕。
那雪坐在桌旁吃饭,却怎么也吃不下去。
那老师问雪儿怎么了,那雪哀求母亲救救铁子哥。
那老师从二层阁楼里往下张望,看见了站在“圆圈圈儿”里的刘铁,问那雪怎么回事儿。
懂事儿的那雪担心母亲会伤心,只是说铁子哥打架了,但没说是因为别人羞辱她了。
母亲放下碗筷,心疼地下去劝说刘铁了,但不一会儿又摇着头走了回来,嘴里念叨着刘铁这孩子太倔强了。
太阳已经慢慢地下山了,刘铁一直站在“圆圈圈儿”里。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了,铁子妈又心疼又着急。
她知道铁子一根筋的倔脾气,站在围屋的二层阁楼上,冲着下面大声喊着刘铁:“铁子,赶紧上来吃饭,快给你爸认个错!” “我!没!错!我!不!吃!” 刘铁冲着楼上大喊着,依然倔强地站在“圆圈圈儿”里。
一群小朋友围着他指手画脚,刘铁挥舞着拳头吓唬着他们,但始终不敢走出“圆圈圈儿”半步。
那雪心疼刘铁,偷偷地跑了下来,将一包饼干放到了“圆圈圈儿”里。
刘铁看着地上的饼干,又饿又馋,但他仍然仰起着头,就是不吃。
那雪眼泪汪汪小声地说:“铁子哥,妈妈在镇上买的,吃吧!” “我!不!吃!” 高中的时候,刘铁已经长成班里最高的了。
放学回家的路上,俩人都下意识地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那雪经常会出神地看着刘铁,含情脉脉的,刘铁则会懵懵的傻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有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那雪突然把自己的手从刘铁的手里抽了出来,脸红耳赤地说:“铁子哥,从现在开始,以后不能再牵手了!” “为啥呀?” “因为我们已经是大人了啊!” 那雪母亲信佛,她为人善良、真诚、宽容。
在抚养那雪的同时,她还救济了一些家境困难的孩子,经常为他们洗衣做饭,辅导功课等。
她自己的那点儿微薄工资,也大都花在了孩子们身上。
也许是受母亲的影响,那雪从小就特别懂事儿,从不和小朋友们争抢什么,经常把一些好吃的、好玩的和小朋友们分享。
她受了委屈,也从不抱怨和争辩。
镇上的大人小孩都喜欢听那雪唱歌,每当大人们问起那雪,长大了她的理想是什么呀?那雪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要当一个歌唱家!” 那老师的身体一直都不好,加上常年劳累过度,积劳成疾,终于在那雪考大学的那年病倒了,经常不停地咳嗽,有时还会咳出血。
但她一直瞒着所有的人,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