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一辈子的情人
关灯
小
中
大
”的代名词了,完全曲解了“情人”的本意。
她说,不相爱的人最好不要结婚,一张结婚证保卫不了婚姻;相爱的人也不一定非要结婚,精神上有了寄托、心灵上有了伴侣就够了。
她还说,自己就是因为爱得太深,却又不想破坏别人的婚姻,才一个人跑到丽江的。
她还对现在的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公众人物的做法提出了异议,觉得他们结了又离,离了又结,和这个生一个,和那个生一个,太随意、太自私。
听着女作家的一番言论,潘石不由地联想到远在美国的孟美和潘贝贝,反思着自己。
当初,自己为了生存和事业,和孟美没谈恋爱就结婚了,关键是还有了贝贝,假如自己以后真的离婚了,会不会也是太自私了呢?自己最根本的错误就在于,不相爱的人却结了婚。
现在自己过着名存实亡的婚姻生活,就是上天对自己犯过错误的惩罚。
但是,难道自己要为当初犯下的错误付出一生幸福的代价吗? 那雪也在思考着刚才潘石和女作家的话。
如果像潘石所说的,爱情的本质是精神上的相互欣赏,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那她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和刘铁在精神上越来越不在一个频道上了,在一起只不过是一种生活习惯。
她不得不承认,自己在精神上越来越欣赏潘石,甚至是一种崇拜。
但是,潘石终究是有家庭的男人了,难道像女作家说的,不相爱的人最好不要结婚,相爱的人也不一定非要结婚? 两个人都陷入了沉思,同时从心里十分佩服女作家对待爱情的勇气,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有这种勇气呢?女作家看了看潘石和那雪,一边给两个人倒茶,一边故意问:“潘总,你找到一辈子的情人了吗?”潘石明白女作家的话外音,想了一下,认真地说:“我知道,我已经犯了一次错误,但不想再犯第二次了!做一辈子的情人是寂寥的,我相信,散尽那长相思苦,会和那个执手不厌的人,一起执手到老!”听到潘石这句话,那雪抬起了头,第一次久久地直视着潘石。
潘石一看,故意岔开了话题,问那雪能不能把这首《一辈子的情人》改编成歌曲,那雪用力地点着头说好。
在这个远离都市喧嚣的古镇,在这个万籁俱寂的夜里,三个人越聊越放松,越聊越敞开心扉,越聊越心里通透,不知不觉中,聊到了早上太阳爬出了头。
那雪脑海里一直默默地酝酿着《一辈子的情人》的主旋律,突然脱口而出涌出哼唱了几句。
潘石和女作家都不由地鼓了掌,异口同声地说好听。
那雪露出了浅浅的微笑,她发现自己都忘了已经多久没笑过了。
看着渐渐走出阴霾的那雪,潘石心里感到一种莫大的安慰。
美好的时光总是显得很短暂,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
告别丽江的那天,潘石轻轻地拉起了那雪的手,那雪没有松开。
回到北京后,潘石带着那雪到了一个高档住宅小区,那是潘石万国集团旗下的房产项目。
苗老师的儿子俊宏已经在潘石公司上班了,按照潘石的意思,他将一套精装修的三居室公寓布置得充满了浓郁的书卷气息,房间里还专门摆了一架钢琴。
那雪满脸疑惑地看着潘石,潘石怕那雪多想,解释说这是租的房子,并再三叮嘱她,好好调养好身心,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后来,那雪去“北方歌舞团”,全身心投入在热爱的音乐上。
尽管她想努力忘记过去,但是,还是会不自觉地想起和刘铁在一起的日日夜夜。
不过,她觉得过去的那些伤害和痛苦已经不重要了,每当想起过去那些点点滴滴的美好,总会觉得心里隐隐作痛,强迫自己赶紧抬起头来,不再去想。
过去的已经成了不敢轻易触摸的残梦,她只希望刘铁一切都好。
她想为过去写一首歌,为过去的爱情困惑做个总结。
她想起躺在病床上歪歪扭扭写的那几个字,于是给歌取名叫《到爱情为止吧》。
这首歌从歌词、作曲、编曲,那雪写了又改,改了又写,都记不清已经修改了多少遍了,但始终不是很满意。
那雪不放弃一丁点儿时间,虚心地向团里的每一位老师学习,还参加了“全国青年歌手大赛”并得了奖,很快就成了一位优秀的歌唱演员,并经常代表团里去全国各地演出。
但那雪很长时间里都没办法接受潘石,每次潘石送她回到家时,她都会礼貌地站在门口说上一句“早点儿休息吧”或“晚安”等之类的。
潘石渴望的是爱情,不是一个女人的身体。
他从未想过什么过分的要求,因为他怕毁了自己的形象。
有一天,那雪出国演出回来,潘石将行李箱拿进房间,坐了一会儿起身要走,那雪轻声地说了句:“再坐会儿吧!” 寂静欢喜,默默对她好,已经成了潘石的一种习惯。
潘石对那雪的照顾细微得几乎让那雪察觉不到,那雪平时不经意说的一句话,他都会不作声地悄悄去做。
那雪对潘石日常生活的照顾也是细致入微,潘石的衬衫永远都是一尘不染的,还专门买了几本菜谱,学做很多家常菜。
两个人都喜欢看书,吃完饭,看会儿电视,就各自回房间了。
那雪一直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称呼潘石才好,有一天,那雪问潘石:“你觉得,我怎么称呼你合适呀?” “嗯……小潘!”潘石想了想,认真地说。
“啊?为什么呀?”那雪笑了。
“因为我怕老,尤其是在你面前!”潘石也笑了。
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得十分和谐。
不过,潘石终究是有家庭的人,又被业界视为焦点人物。
因此,潘石不敢带那雪出席一些公开的场合,甚至不敢带她参加朋友的聚会。
这种不能在阳光下的生活,令那雪有些尴尬,有时心里还会隐隐作痛。
不过,她理解潘石的苦衷,从没跟潘石提过离婚结婚的事儿。
她觉得丽江的女作家说的有道理,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结婚,能在一起就很幸福了,能做一辈子的情人就更难得了。
如若多少年以后,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两个人的心还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白首不相离。
潘石对此一直觉得很内疚,也知道自己很自私,对那雪也不公平,但他担心孟美知道了此事,再没了回旋的余地。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那雪的年龄越来越大了,她没想过要结婚,但想要个孩子。
潘石知道那雪本来就特别喜欢孩子,每次和她在小区散步
她说,不相爱的人最好不要结婚,一张结婚证保卫不了婚姻;相爱的人也不一定非要结婚,精神上有了寄托、心灵上有了伴侣就够了。
她还说,自己就是因为爱得太深,却又不想破坏别人的婚姻,才一个人跑到丽江的。
她还对现在的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公众人物的做法提出了异议,觉得他们结了又离,离了又结,和这个生一个,和那个生一个,太随意、太自私。
听着女作家的一番言论,潘石不由地联想到远在美国的孟美和潘贝贝,反思着自己。
当初,自己为了生存和事业,和孟美没谈恋爱就结婚了,关键是还有了贝贝,假如自己以后真的离婚了,会不会也是太自私了呢?自己最根本的错误就在于,不相爱的人却结了婚。
现在自己过着名存实亡的婚姻生活,就是上天对自己犯过错误的惩罚。
但是,难道自己要为当初犯下的错误付出一生幸福的代价吗? 那雪也在思考着刚才潘石和女作家的话。
如果像潘石所说的,爱情的本质是精神上的相互欣赏,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那她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和刘铁在精神上越来越不在一个频道上了,在一起只不过是一种生活习惯。
她不得不承认,自己在精神上越来越欣赏潘石,甚至是一种崇拜。
但是,潘石终究是有家庭的男人了,难道像女作家说的,不相爱的人最好不要结婚,相爱的人也不一定非要结婚? 两个人都陷入了沉思,同时从心里十分佩服女作家对待爱情的勇气,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有这种勇气呢?女作家看了看潘石和那雪,一边给两个人倒茶,一边故意问:“潘总,你找到一辈子的情人了吗?”潘石明白女作家的话外音,想了一下,认真地说:“我知道,我已经犯了一次错误,但不想再犯第二次了!做一辈子的情人是寂寥的,我相信,散尽那长相思苦,会和那个执手不厌的人,一起执手到老!”听到潘石这句话,那雪抬起了头,第一次久久地直视着潘石。
潘石一看,故意岔开了话题,问那雪能不能把这首《一辈子的情人》改编成歌曲,那雪用力地点着头说好。
在这个远离都市喧嚣的古镇,在这个万籁俱寂的夜里,三个人越聊越放松,越聊越敞开心扉,越聊越心里通透,不知不觉中,聊到了早上太阳爬出了头。
那雪脑海里一直默默地酝酿着《一辈子的情人》的主旋律,突然脱口而出涌出哼唱了几句。
潘石和女作家都不由地鼓了掌,异口同声地说好听。
那雪露出了浅浅的微笑,她发现自己都忘了已经多久没笑过了。
看着渐渐走出阴霾的那雪,潘石心里感到一种莫大的安慰。
美好的时光总是显得很短暂,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
告别丽江的那天,潘石轻轻地拉起了那雪的手,那雪没有松开。
回到北京后,潘石带着那雪到了一个高档住宅小区,那是潘石万国集团旗下的房产项目。
苗老师的儿子俊宏已经在潘石公司上班了,按照潘石的意思,他将一套精装修的三居室公寓布置得充满了浓郁的书卷气息,房间里还专门摆了一架钢琴。
那雪满脸疑惑地看着潘石,潘石怕那雪多想,解释说这是租的房子,并再三叮嘱她,好好调养好身心,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后来,那雪去“北方歌舞团”,全身心投入在热爱的音乐上。
尽管她想努力忘记过去,但是,还是会不自觉地想起和刘铁在一起的日日夜夜。
不过,她觉得过去的那些伤害和痛苦已经不重要了,每当想起过去那些点点滴滴的美好,总会觉得心里隐隐作痛,强迫自己赶紧抬起头来,不再去想。
过去的已经成了不敢轻易触摸的残梦,她只希望刘铁一切都好。
她想为过去写一首歌,为过去的爱情困惑做个总结。
她想起躺在病床上歪歪扭扭写的那几个字,于是给歌取名叫《到爱情为止吧》。
这首歌从歌词、作曲、编曲,那雪写了又改,改了又写,都记不清已经修改了多少遍了,但始终不是很满意。
那雪不放弃一丁点儿时间,虚心地向团里的每一位老师学习,还参加了“全国青年歌手大赛”并得了奖,很快就成了一位优秀的歌唱演员,并经常代表团里去全国各地演出。
但那雪很长时间里都没办法接受潘石,每次潘石送她回到家时,她都会礼貌地站在门口说上一句“早点儿休息吧”或“晚安”等之类的。
潘石渴望的是爱情,不是一个女人的身体。
他从未想过什么过分的要求,因为他怕毁了自己的形象。
有一天,那雪出国演出回来,潘石将行李箱拿进房间,坐了一会儿起身要走,那雪轻声地说了句:“再坐会儿吧!” 寂静欢喜,默默对她好,已经成了潘石的一种习惯。
潘石对那雪的照顾细微得几乎让那雪察觉不到,那雪平时不经意说的一句话,他都会不作声地悄悄去做。
那雪对潘石日常生活的照顾也是细致入微,潘石的衬衫永远都是一尘不染的,还专门买了几本菜谱,学做很多家常菜。
两个人都喜欢看书,吃完饭,看会儿电视,就各自回房间了。
那雪一直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称呼潘石才好,有一天,那雪问潘石:“你觉得,我怎么称呼你合适呀?” “嗯……小潘!”潘石想了想,认真地说。
“啊?为什么呀?”那雪笑了。
“因为我怕老,尤其是在你面前!”潘石也笑了。
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得十分和谐。
不过,潘石终究是有家庭的人,又被业界视为焦点人物。
因此,潘石不敢带那雪出席一些公开的场合,甚至不敢带她参加朋友的聚会。
这种不能在阳光下的生活,令那雪有些尴尬,有时心里还会隐隐作痛。
不过,她理解潘石的苦衷,从没跟潘石提过离婚结婚的事儿。
她觉得丽江的女作家说的有道理,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结婚,能在一起就很幸福了,能做一辈子的情人就更难得了。
如若多少年以后,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两个人的心还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白首不相离。
潘石对此一直觉得很内疚,也知道自己很自私,对那雪也不公平,但他担心孟美知道了此事,再没了回旋的余地。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那雪的年龄越来越大了,她没想过要结婚,但想要个孩子。
潘石知道那雪本来就特别喜欢孩子,每次和她在小区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