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村中闲话16

关灯
等着爹回来一起吃饭。

    如今人回来到齐了,灶屋锅里的粥饼子还热乎,吃饭时,黎大又说:“冬日里还没扒拉两口,饭就凉了,我今个去朱泥匠家,他家用炉子烧的,吃喝都是热乎的。

    ” “那明个儿我就把炉子点起来,用炉子烧热水,这样爹和相公能喝热茶了。

    ”黎周周说。

     顾兆听出来爹的话意思,直球笑问:“也是我聪明,想出这么个招,爹去朱泥匠家,他家没夸夸我吗?” “……”黎大。

     黎周周好奇瞅爹。

    黎大咳了咳,说:“夸了那么一两句。

    ” “真好,相公就是聪明。

    ” 黎大心想,还是和朱泥匠聊起来痛快。

     第二日,堂屋的炉子黎周周就生上了。

    用灶屋的柴火太大,还得另劈小一些,装一箩筐放在炉子旁边,炉子生着后,先用新锅烧了一锅热水。

     柴火烧的灰烬,从格挡掉下来,离地面一手掌高,也好打扫。

     火力也快,一会会水烧开了。

     黎周周泡了一壶粗茶,给爹和相公端过去,还真是好使。

    不到半日,黎周周就喜欢这个炉子,下午用来炖骨头汤,省柴火还能取暖,相公还用筷子叉着馒头放在上面烤,烤出来的馒头表皮脆脆的,和蒸的不一样。

     都好吃。

     屋里的炕白日不烧了。

     家里地方大,单一个炉子热乎气也传不到里屋,顾兆便将书桌移到了堂屋,反正黎家白日里没人来做客,十分安静,他坐在堂屋学习看书,周周坐在炉子边缝缝补补干点零岁活,爹烤个红薯吃着。

     顾兆刚说完家里没人做客,第二天就有人敲门了。

     黎周周没成亲时就不爱听热闹往人堆里扎,成了亲也一样,并没有变成村里磕牙闲聊瞧热闹的妇人、阿叔。

     他不爱,但冬日里屋里憋得慌,有人忍不住就想串门。

    村里其他人窜门绝不会选黎家,黎大是个鳏夫,妇人、阿叔上门要避嫌,加上黎周周又是锯嘴葫芦,人说半天,黎周周话都没一个,聊不尽兴。

     唯独杏哥儿会上门聊天。

     杏哥儿憋不住,想找人说说婆母小话,其他人靠不住,就是他娘,他前脚说了,后脚他娘就传给别人,为此杏哥儿还气哭了一次,后来心里烦了有委屈了,只给黎周周讲。

     敲门的就是杏哥儿。

     黎大开的门,杏哥儿叫了声大伯,黎大嗯了声没说话。

    杏哥儿其实有些怕他大伯,说:“我找周周说说话。

    ” 黎大看了眼。

     杏哥儿连忙改嘴:“找周周哥。

    ” 两人差不到一岁,从小一起长大,黎周周处处样样不如杏哥儿,加上杏哥儿阿娘喜欢拉踩,夸杏哥儿贬低黎周周,这样环境下,杏哥儿养的骨子傲气,对黎周周也不是说瞧不起,就是相处更随意一些。

     杏哥儿七八岁时就不叫周周哥,私下相处就叫黎周周名字,黎周周也没为这个说过杏哥儿。

     “进去吧。

    ”黎大和三房有过节,闹得不愉快,二房是人家主动疏远他的,瞧不起他这个大哥。

    黎大自此也冷了下来,对二弟一家淡淡的,但也不会为难小一辈。

     只是称呼还是要有的。

     他家周周是比杏哥儿大,论理是该叫哥。

     杏哥儿来了,虽说是侄子,黎大还是出门溜达去了。

    杏哥儿一瞅大伯出了门,松了口气,脚步快快往堂屋去,扬着嗓子喊:“周周、周周,我来找你说说话,你可别提,这些天可憋死我了。

    ” 黎周周早听见院门口动静,瞅见杏哥儿来了,一时有些发愁,想着和杏哥儿去灶屋聊好了,不然说话声吵着相公。

     “没事,你们聊你们的,我桌子搬进去看会书,冷的就坐炕上。

    ”顾兆看出来了主动说,他嫁进来这么久了,也就见过这一个堂弟来家里找周周说说话。

     朋友还是要有的。

     黎周周便同相公将桌子搬回了里屋,想着过两日另外一个炉子回来了就好,不用相公挪来挪去不方便。

     两人刚搬好桌子,黎周周里屋门带上,杏哥儿到了堂屋。

     “诶哟你这屋里摆的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