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市场

关灯
方是暖和的?可是要是开在人家家里,既占地方又吵闹,肯定是要付给人家报酬的,现在钱没什么用,可是这个报酬又怎么算,这还有的说道。

     梁衔月现在就坐在村长家的沙发上,旁边都是梁家村的村干部。

    梁衔月能坐在这里,除了她是建立交易市场的建议人以外,还因为她给大家上了好几节课,有户外求生的、防范极端天气的等等。

     她的U盘里存了大量的资料,梁衔月反复核对和整理以后,把自己觉得用得上的知识教给村民,也在教授的过程中自己反复记忆。

     村长觉得她脑子灵活点子多,会的东西也多,这次讨论交易市场的开设也把梁衔月请到了家里。

     村长坐在茶几头的单人沙发上,咳嗽了两声:“这个交易市场现在只能开在村民家里,我看不如把消息放出去,那有没有人愿意报名主动把自己家拿出来作为交易市场的场地。

    咱们这个市场又不是天天开,以后就算变成常态,也最多一个星期开一次。

    再说,自己家成了交易市场,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的。

    ” 另一个人接上:“没错,现在以物易物,东西搬动麻烦的很,要是开在自己家里,就不用到处奔波了,肯定有人愿意主动报名。

    ” 梁衔月说道:“那我肯定更希望把交易市场开在邻居家。

    这样离自己家又近,又不用把自己家弄得乱糟糟的。

    ” 她这么一说,其他人觉得也有道理。

    交易市场开在家里的好处未必大于缺点,要是没人愿意报名,那他们这几个组织者都脸上无光。

     “这么说还是得付一点报酬,什么样的报酬合适呢?还有这个报酬谁出?”问题接二连三的被抛出来。

     杜凯出声了:“要不就像交税一样,提供场地的人家从置换的这些商品里抽点成。

    ” 村长断然摇头:“那这人成什么了,让全村人给他交税?就提供个场地,不至于。

     多少人都想参加这个交易市场,就算一人给他拿出一棵白菜来做报酬,都能把他家地窖给塞满,不成,这个报酬太多了,到时候村里人还不为了争这个交易市场开在哪里打破头,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 一个人弱弱的提议:“按理来说,这报酬应该村委会出。

    要不咱们几个给凑凑?用不着太多,意思意思就行。

    ” 他这话立刻犹如一石掀起千层浪。

    除了村长和提建议的人,在座的几个人都交换了一下眼神,神情里都是满满的不赞同,但为了面子,都不想表现出太激烈的反对。

     一时间房间里陷入了沉默。

     终于,村长慢慢悠悠的开口了:“按理说,搞这个市场,村里是该出力。

    现在的问题是,账上是有钱,钱有什么用啊?给你钱你愿意吗?” 大家都低着头看着地面,好像上面有朵花似的。

     村长叹了口气:“人家想要的报酬是粮食、是木头,我们能凑,能凑这一次,能凑一个月,能凑一辈子吗?” 有了村长开头,其他的人都表示了对这个提议的反对。

     梁衔月摩挲了一下放在面前的茶杯,里面的水已经凉了。

     她开口道:“我有一个想法,想说给各位叔伯听,我人年轻,也没有什么管理村民的经验,要是有什么说的不对的地方,大家就当个笑话听听。

    ” 杜凯来了兴趣:“你说说看。

    ” 梁衔月斟酌着字句,慢慢说道:“我们为什么开这个交易市场?是因为大家都有以物换物的需求。

    大家因为交易市场方便了自己,也会感谢这个提供场地的村民。

    如果我们号召大家为交易市场募捐,哪怕是一个土豆,一块木柴,大家汇聚在一起,就是一大笔物资。

    把这些募集来的东西作为给提供场地村民的报酬,大家看怎么样?” 她这个想法有点意思,可不是没有缺漏。

     村长就问道:“要是每一次开交易市场都募捐,东西肯定有多有少,要是这一户人家拿到的东西比上一户少,他们心里肯定不平衡。

    ” 梁衔月点点头:“的确,所以我不建议把募集来的物资全部交给提供场地的村民,而是让村长和在座的几个叔伯,或者再加入几个村民评估一下,给出适当的报酬,比如可以根据这户村民的需求来给,剩下的那部分留到下一次交易市场开启,如果哪一次募捐不如人意,就用上一次的补上。

    最后让每一户拿到的报酬实际价值都相差不大。

    ” 梁衔月这个提议其实是增加了在坐几个人的工作量,让他们调配和监督每一次募捐来的物资。

    但是现在本来也没有什么正事做,如果太久不做事,这几个村干部也与普通村民没什么区别,很快就会失去威信。

    他们也愿意握住这一点权力,何况也不是什么麻烦事, 杜凯思考了一会儿,提出了疑问:“一开始肯定会有人积极捐赠物资,现在大家也没有真的那么缺吃缺喝,不过这交易市场开的次数多了,大家捐赠物资的积极性肯定会下降,你说的这个又是个不强制性的要求,到最后没人捐东西了,我们拿什么给人家做报酬呢?” 梁衔月挑眉道:“谁说我们这个交易市场要天长日久的开下去?最后没人捐东西,就代表大家都不觉得交易市场对他们有帮助,那不需要开这个市场了。

     甚至不用等到没有一个人捐东西才停开市场,只要拿不出和以前相衬的报酬给提供场地的村民,这个市场就可以关闭了。

    要是大家再有呼声,觉得没了市场不行,那就考虑重开。

    我想要是真到重开这个时候,大家也不会吝啬的一毛不拔吧?” 村长在心里一嘀咕,觉得这个方法似乎可行。

    村里上百户人家,这个交易市场一开,谁第一次来都得出点什么,把这些物资攒下来,就算以后再没人捐东西,这市场起码也能开上几个月。

    到时候再关掉,他也是为大家生活更方便努力过了。

     最后几个人在一起又讨论了一些关于交易市场开立的具体细节。

    像是每周都要开在村里的不同区域,村里的老人多,交易市场还是以物易物的,每次都要背着东西,如果市场总是离家太远的话很有可能一次也去不了。

     还有组织人义务在交易市场里巡逻,哪怕每次只有两三个人,发生意外的时候也能及时处理。

     这个会开了很久,一直到梁衔月坐得腰都痛了才散会。

    临走之前,村长说:“这个交易市场能开起来还是多亏了月月,她比咱们这些木脑袋转的灵活,下次要是还有什么事,我请你可一定要来呀!” 梁衔月道:“我也就是提点不成熟的建议,想要完善还是得靠各位叔伯的丰富经验。

    下次要是还有什么事儿,一招呼我保管还来。

    ” 梁衔月走了,可还有人没走,他望着梁衔月的背影皱眉,抱怨道:“这次就算了,交易市场是她提的主意。

    可是村长,咱们村委会的事,一个小女孩掺和进来干什么呀。

    ” 村长冷着脸说:“她讲课的时候你没腆着脸凑上去听吗,那时候你怎么不觉得你没一个小女孩懂得多呢。

    人家是名牌大学的大学生,老天爷要是没变脸,下这么一场暴雪,人家连村长都不稀罕当,你还觉得你比她牛了?”他哼了一声,转身回屋了。

     留下那人碰了一鼻子灰,讪讪地走了。

     梁衔月和杜凯并肩同行。

    杜凯先问道:“小狗在你家还适应吧?” 梁衔月笑笑:“它能吃能睡的,好的很呢。

    ” “我也猜到了,这小家伙从小就有奶万事足,也不怕生人,性格稳得很。

    ” 梁衔月又问道:“凯叔,我还没见过小狗的父母,不知道它们体型都多大?” 杜凯家的狗是专门配的种,不是母狗随便和哪只流浪狗混在一起,所以清楚小狗它爹的体型。

    “两只都不是小狗。

    狗爸它比我们家狗大一点呢,就跟那种挺贵的黄狗差不多大,叫什么来着……” 梁衔月迟疑地补充:“金毛……” “对,就那么大,我看小狗也能长成那样,养大了五六十斤跑不了。

    ” 那就好,梁衔月在心里想,她是想要一只体型大点的狗,不过现在确实很难想象和她拖鞋差不多大的那样一只小煤气罐最后会变成庞然大物,只能希望它不要燃烧颜值长大吧,以后就算不像现在这么萌,至少也要威武帅气。

     ———— 交易市场很快开起来了。

    第一次选在村子中间的一户人家,梁衔月家住在村子偏西边,他们全家齐齐出动,不然带不了那么多东西。

     一家三口每个人都大包小裹的,最沉的是一袋五十斤的大米。

    梁衔月家大米买的太多,根本无法在保质期内吃完,甚至过了保质期两三年也未必能消耗光,这次带了五十斤来看看有没有能换的东西。

     出发前甄敏还有些担心,觉得村里人都知道他们一家三口是走回来的,根本就带不回来多少东西,粮食自己还不够吃,怎么又拿出这么多来换其他东西。

     梁衔月早就想好了对策,她跑到四爷爷家,问他们有什么要换的,可以帮他们带去交易市场。

     两个老人虽然知道交易市场开了的事,可是没办法背着沉重的东西走那么远的路,在梁衔月坚持不懈的要求下,终于松口麻烦梁衔月家帮忙换点面粉回来。

    家里粗粮多,吃得多了老人的肠胃受不了。

     梁衔月收到了四爷爷用来交换面粉的红薯干和腊肠,直接就放到了空间里。

    这些他们可以把吃不完的面粉给四爷爷家,自己家还能借着帮四爷爷换物资的名义堂而皇之的背着粮食去交易市场了。

     他们还准备了菜干。

    海岛空间里的小白菜前几天成熟了,梁衔月家吃了几顿以后,又包了饺子和馄饨,剩下的准备晒成菜干,拿出去别人看到也不会奇怪,菜干能保存很久,大可以说是之前买的。

     一开始制作菜干没有经验,好几次都把小白菜晒得枯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