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享盛世140
关灯
小
中
大
亲自跑了一趟,顶着大太阳行走宫中,也不敢怠慢,北安伯夫夫真是简在帝心。
天丰帝得此消息,喜悦久久不能平息,外界传闻,他如何不知?说北安伯是因为‘从龙之功’,他才封才赏的,这便是说他登基上位,用了手段,并非天命了? 时下便让天下百姓看看,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龙子,天命。
“传朕旨意,麦种之事通晓天下。
” “北安伯大赏……” “……朕记得,北雁郡唐家离得近,传朕圣旨,让唐文抽调兵前往北安伯封地,协助麦种之事……” 天丰帝想给齐清越赏,但此子赤子之心,志向不在官途,脾性几分清高,这做官,不合适,便蹙眉想了一番,最后大笔一挥,提了个‘官’做。
太监后来传旨,齐少扉在太医院跪着接旨,听完后一头雾水,敢问公公,“这散士是什么官?”竟还是个正三品。
他不想留在华都做官的。
这皇帝怎么恩将仇报! “齐大人莫慌,这散士乃是圣上专门为您提的,说您善学,再因北安伯有功,说是封诰命,却有些不妥,便捏了个官职,您以后归乡,身上有散士便可周游大华官学、国子监可讲学……” 齐少扉听完后,当即是换了副嘴脸,心中撤回了骂天丰帝的话,笑盈盈拱着手很是和气说:“圣上体恤,臣感激不尽。
谢谢公公了。
” “不谢不谢,齐大人客气了。
” 后齐少扉亲自面圣道了谢。
天丰帝一看,此子什么神色都露在脸上,不由笑说:“你不爱做官,便讲学吧,文章医术,你爱教什么教什么,百姓有幸学到你一身所学,你也是替大华尽了忠心。
” “臣自是忠心耿耿。
”齐少扉铿锵有力说。
天丰帝眉眼笑意,便道:“那就先留到朕身体好了,明年再回吧。
” 齐少扉:……把撤回的骂放出去。
“臣遵旨。
” 当天夜里齐少扉便在伯爷府‘借酒消愁’,只喝了一碗便不喝了,借着几分酒意,写了许多信,圣上说,不如封赏的东西会送到桃花乡,你要是有信一道送回去。
……过了两日。
天丰帝看到齐清越送桃花乡的信,便沉默一二。
太监总管还怕,可是齐大人写了什么不能写的?抱怨了圣上? 信中并无,只是天丰帝被信中内容‘恶心’到了。
八月初,华都赏赐连着阿扉的信都到了岑越手里,岑越先拆开的信,看的时候不禁面露笑意,嘀嘀咕咕说:“怎么这么肉麻啊。
” 肉麻兮兮的。
“阿爹,什么信呀?阿爹笑的好开心,圆圆也看看。
”圆月跳跳扒着阿爹看。
岑越:“你识字吗?” “阿爹讲给圆圆听,是不是爹呀?” “是你爹的来信。
”岑越看信中内容,这个可不好讲给圆月听,翻了最后一页,这块是说给圆月的,便删删减减说:“……圆月吃饭肯定吃的好。
” 圆月在旁点脑袋,他吃饭可香了。
“一定是有些胖了。
” “圆圆才没胖呢。
”圆月急了说。
岑越咳了咳改口:“你爹意思你长高了,吃多的饭就会长高高。
” “那圆圆长高高了。
”圆月高兴点脑袋。
…… 夜里岑越去圆月屋子,看圆月睡的踏实,这才回了自己屋,床上自是空荡荡的,没有阿扉说:越越快上来,我给你被窝暖好了。
这是两人分开最久的时候。
天气炎热,夜里却几分凉意,岑越半开的窗,想着阿扉夏日时,天气闷热会给他打扇,不由笑出来,轻声说:“这个季节也不该是暖被窝,换阿扉来,该说给他扇扇风,可凉快了。
” 还有阿扉自制的‘蚊香’。
岑越睡不着,又把信拿了出来,仔细又读了一遍,可能是夜里,没有白日时的矜持,下人都在,他此时看便不觉得内容肉麻,而是阿扉的坦诚真心。
他真的很想他。
他也很想阿扉。
愿早日相聚。
天丰二年,九月,此时天气几分凉意,圣上新封的北安伯麦种一亩田能种出四百六十斤这消息已然传遍了整个大华国,就是最南边最北边的百姓皆已耳闻。
官老爷有什么大事,就是皇帝老爷换人做,改朝换代,底层百姓听闻撑死感叹一句:哦,成大华了。
便没旁的事。
皇帝老爷吃喝谁坐,跟他们没干系,百姓们在意的是今年地里收成如何,粮食糊口,换了钱下来买布裁衣,新年了能不能吃得起肉,粮税免了?这倒是大喜事。
再无其他。
而今,北安伯琢磨出岑氏麦种,一亩田能种四百六十斤啊。
不管是南方的北方的百姓皆是震惊,不可置信,而后便想,要是真的,这日子多好,得有福气了。
“如何不是真的?都发了皇榜了,现如今北安伯一直忙着,说要不了两三年,整个大华能种麦子的地儿都能用上北安伯的麦种。
” “那北方人有福气了。
” “怎么就没个南方的稻米?北安伯能琢磨稻米不?” “圣上免两年粮税,北方人再种两年的北安伯麦种,这日子那不得富得流油,顿顿吃肉了?” 南方百姓惊叹连连,是羡慕连连。
而北方的百姓,听闻后,皆是打听桃花乡在哪里,想去买麦种,便被劝阻了。
“你没看皇榜?上头说了,如今正在培育麦种,咱们现在去那就是打乱北安伯差事,说等一两年,到时候衙门发了消息,咱们就能用上了。
” “能成吗?那些当官的,不会克扣吧?” 有的百姓起疑心。
“当今圣上跟前朝圣上不一般,先前那位不管事,如今圣上真龙天子,想着百姓,这不免了两年粮税,攒了钱,到时候好买麦种。
” “贵价吗?” “不知。
” “我打听来了,桃花乡里当初北安伯可是比市面价钱还低三成卖给各位乡民的。
” “当真?” “真真的,我有一小叔子做小买卖的,当初跟北安伯也打过交道,北安伯是做果子营生的,他家种的果子就比旁处甜、大,好吃……” “说麦子呢,咋全说果子了。
” “哦哦,麦子啊,我那小叔子听齐家果园,就是北安伯营生,那边的车夫说的,今年桃花乡家家户户都是大丰收,刚从地里割回来的麦子,不去壳光铡了麦秸秆,称麦穗就有五百三十多斤。
” “!这么多?家家户户都这么多?” “那也分,有的人家伺候不好,少了。
” “少了是多少?” “听说少了有
天丰帝得此消息,喜悦久久不能平息,外界传闻,他如何不知?说北安伯是因为‘从龙之功’,他才封才赏的,这便是说他登基上位,用了手段,并非天命了? 时下便让天下百姓看看,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龙子,天命。
“传朕旨意,麦种之事通晓天下。
” “北安伯大赏……” “……朕记得,北雁郡唐家离得近,传朕圣旨,让唐文抽调兵前往北安伯封地,协助麦种之事……” 天丰帝想给齐清越赏,但此子赤子之心,志向不在官途,脾性几分清高,这做官,不合适,便蹙眉想了一番,最后大笔一挥,提了个‘官’做。
太监后来传旨,齐少扉在太医院跪着接旨,听完后一头雾水,敢问公公,“这散士是什么官?”竟还是个正三品。
他不想留在华都做官的。
这皇帝怎么恩将仇报! “齐大人莫慌,这散士乃是圣上专门为您提的,说您善学,再因北安伯有功,说是封诰命,却有些不妥,便捏了个官职,您以后归乡,身上有散士便可周游大华官学、国子监可讲学……” 齐少扉听完后,当即是换了副嘴脸,心中撤回了骂天丰帝的话,笑盈盈拱着手很是和气说:“圣上体恤,臣感激不尽。
谢谢公公了。
” “不谢不谢,齐大人客气了。
” 后齐少扉亲自面圣道了谢。
天丰帝一看,此子什么神色都露在脸上,不由笑说:“你不爱做官,便讲学吧,文章医术,你爱教什么教什么,百姓有幸学到你一身所学,你也是替大华尽了忠心。
” “臣自是忠心耿耿。
”齐少扉铿锵有力说。
天丰帝眉眼笑意,便道:“那就先留到朕身体好了,明年再回吧。
” 齐少扉:……把撤回的骂放出去。
“臣遵旨。
” 当天夜里齐少扉便在伯爷府‘借酒消愁’,只喝了一碗便不喝了,借着几分酒意,写了许多信,圣上说,不如封赏的东西会送到桃花乡,你要是有信一道送回去。
……过了两日。
天丰帝看到齐清越送桃花乡的信,便沉默一二。
太监总管还怕,可是齐大人写了什么不能写的?抱怨了圣上? 信中并无,只是天丰帝被信中内容‘恶心’到了。
八月初,华都赏赐连着阿扉的信都到了岑越手里,岑越先拆开的信,看的时候不禁面露笑意,嘀嘀咕咕说:“怎么这么肉麻啊。
” 肉麻兮兮的。
“阿爹,什么信呀?阿爹笑的好开心,圆圆也看看。
”圆月跳跳扒着阿爹看。
岑越:“你识字吗?” “阿爹讲给圆圆听,是不是爹呀?” “是你爹的来信。
”岑越看信中内容,这个可不好讲给圆月听,翻了最后一页,这块是说给圆月的,便删删减减说:“……圆月吃饭肯定吃的好。
” 圆月在旁点脑袋,他吃饭可香了。
“一定是有些胖了。
” “圆圆才没胖呢。
”圆月急了说。
岑越咳了咳改口:“你爹意思你长高了,吃多的饭就会长高高。
” “那圆圆长高高了。
”圆月高兴点脑袋。
…… 夜里岑越去圆月屋子,看圆月睡的踏实,这才回了自己屋,床上自是空荡荡的,没有阿扉说:越越快上来,我给你被窝暖好了。
这是两人分开最久的时候。
天气炎热,夜里却几分凉意,岑越半开的窗,想着阿扉夏日时,天气闷热会给他打扇,不由笑出来,轻声说:“这个季节也不该是暖被窝,换阿扉来,该说给他扇扇风,可凉快了。
” 还有阿扉自制的‘蚊香’。
岑越睡不着,又把信拿了出来,仔细又读了一遍,可能是夜里,没有白日时的矜持,下人都在,他此时看便不觉得内容肉麻,而是阿扉的坦诚真心。
他真的很想他。
他也很想阿扉。
愿早日相聚。
天丰二年,九月,此时天气几分凉意,圣上新封的北安伯麦种一亩田能种出四百六十斤这消息已然传遍了整个大华国,就是最南边最北边的百姓皆已耳闻。
官老爷有什么大事,就是皇帝老爷换人做,改朝换代,底层百姓听闻撑死感叹一句:哦,成大华了。
便没旁的事。
皇帝老爷吃喝谁坐,跟他们没干系,百姓们在意的是今年地里收成如何,粮食糊口,换了钱下来买布裁衣,新年了能不能吃得起肉,粮税免了?这倒是大喜事。
再无其他。
而今,北安伯琢磨出岑氏麦种,一亩田能种四百六十斤啊。
不管是南方的北方的百姓皆是震惊,不可置信,而后便想,要是真的,这日子多好,得有福气了。
“如何不是真的?都发了皇榜了,现如今北安伯一直忙着,说要不了两三年,整个大华能种麦子的地儿都能用上北安伯的麦种。
” “那北方人有福气了。
” “怎么就没个南方的稻米?北安伯能琢磨稻米不?” “圣上免两年粮税,北方人再种两年的北安伯麦种,这日子那不得富得流油,顿顿吃肉了?” 南方百姓惊叹连连,是羡慕连连。
而北方的百姓,听闻后,皆是打听桃花乡在哪里,想去买麦种,便被劝阻了。
“你没看皇榜?上头说了,如今正在培育麦种,咱们现在去那就是打乱北安伯差事,说等一两年,到时候衙门发了消息,咱们就能用上了。
” “能成吗?那些当官的,不会克扣吧?” 有的百姓起疑心。
“当今圣上跟前朝圣上不一般,先前那位不管事,如今圣上真龙天子,想着百姓,这不免了两年粮税,攒了钱,到时候好买麦种。
” “贵价吗?” “不知。
” “我打听来了,桃花乡里当初北安伯可是比市面价钱还低三成卖给各位乡民的。
” “当真?” “真真的,我有一小叔子做小买卖的,当初跟北安伯也打过交道,北安伯是做果子营生的,他家种的果子就比旁处甜、大,好吃……” “说麦子呢,咋全说果子了。
” “哦哦,麦子啊,我那小叔子听齐家果园,就是北安伯营生,那边的车夫说的,今年桃花乡家家户户都是大丰收,刚从地里割回来的麦子,不去壳光铡了麦秸秆,称麦穗就有五百三十多斤。
” “!这么多?家家户户都这么多?” “那也分,有的人家伺候不好,少了。
” “少了是多少?” “听说少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