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关灯
“小陈有别的工作,康大附近也实在没什么可吃的,”牧长觉稍一努嘴,“我一年到头有一半的饭都是剧组盒饭,还是不用外卖了。

    ” 燕知低下头,不再看他,“那是你的事。

    ” “燕老师反正忙,把厨房借给我好吗?”牧长觉起床后流露的几分冷淡已经完全收束不见了,恢复出他那种云淡风轻的从容。

     他问燕知借厨房,就跟当初想要住到燕知家里一样,好像在说一件极为无关紧要以至于被拒绝也完全没关系的事。

     从公寓走到实验室的距离不算太远,但燕知今天状态不好。

     哪怕早上吃完饭,身上的酸痛缓解了一些,他走了几分钟还是有些脱力。

     所以听见牧长觉这一句,他又怀疑是自己哪儿出了问题,听见了人家没说出口的话。

     因为他很清楚,牧长觉不做饭。

     按照他往常的处理经验,这种时候就假装没听见。

     一般真说过话的人没得到回应,总要重复一遍。

     果然牧长觉的下一句就跟厨房没关系了,“还有多远到?” “前面就是。

    ”燕知指了一下生科院的主楼。

     “嗯。

    ”牧长觉不经意似的低声问了一句,“还是不舒服?” 燕知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今天上午我带实验室的学生开组会讨论,内容对你来说估计价值不大,你要一起听吗?或者你也可以在生科院转转其他实验室,感受下不同的氛围。

    ” “组会怎么价值不大呢?”牧长觉跟着他在路口拐了个弯,“我要全面了解一位教授,就要从方方面面去观察,总比泛泛地看一看实验室环境有意义得多。

    ” 燕知知道牧长觉有多敬业,这句话一定是他亲口说出来的。

     添一个不发言的人对组会没什么影响。

     而且这是燕知自己课题组的内部会,他也可以跟实验室成员提一下自己参与了剧组人物指导的工作,在实验室的时间会有调整。

     刚到生科楼大厅,一个戴口罩的瘦高年轻人迎出来,“燕老师。

    ” “哎,晓生。

    ”燕知跟他点了一下头,“要出去?” 杨晓生是他实验室的博后,原来是斯大隔壁组里的。

     在燕知准备回国的时候,杨晓生主动联系了他。

     本来做的方向就跟燕知相关,杨晓生的科研做得也还算是不错。

     新建的实验室最缺的就是成熟的课题推动者,杨晓生愿意从诺奖实验室转到他还没有一砖一瓦的课题组,燕知是非常高兴的。

     回国后他能远快于一般人地进入正轨并且专注于科研,很大程度得益于有杨晓生这样得力的同事。

     杨晓生平常做事沉稳细心,打理起实验室方寸不乱。

     现在快到组会的时间了,没什么特殊的事他不会临时缺席。

     “燕老师,我刚接了教务处一个电话……”杨晓生看见牧长觉手里拿着燕知的包,很有眼力见地去接,“谢谢您,我拿着吧。

    ” 牧长觉的目光在他脸上落了一秒,“不客气,你们聊。

    ” 他安静地站在一边,似乎不打算继续说话,也没有把包递给杨晓生。

     伸出去的手空落落地悬着,杨晓生略一愣,“哦,那边说昨天您上课班上有个学生刚确诊了肺结核,在活跃期。

    学校通知他的室友和一起上课的学生都去医院测一下皮试。

    他说昨天他上课前跟您聊了几句,您记得吗?” 燕知稍微想了一下,“哦,是有个学生,没抽到签还去上课了。

    ” “对。

    ”杨晓生点头,“所以您最好也今天去医院查一下。

    实验室里我已经通知他们组会取消,学生做好汇报PPT会邮件发给您。

    ” 燕知不喜欢任何没有按计划进行的事情。

     哪怕身体非常不舒服,他还是会坚持来实验室开组会。

     如果没有杨晓生,他就会戴好口罩开完组会再去医院。

     首先说一两句话就传上肺结核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其次哪怕他已经传上了,自己没到活跃期也不会传给其他人。

     杨晓生这个严阵以待的态度是没问题的,也符合他平常一丝不苟的作风。

     燕知知道他的处理方式比自己的更正确更合乎常理,朝他笑笑,“那好,我现在去校医院查一下,上午先辛苦你。

    ” “我陪您去。

    ”杨晓生递给燕知一个新口罩。

     “哦不用,你忙你的。

    ”燕知把口罩戴上,“我自己去就行。

    ” “这两天学校有员工体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