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先生真乃神人也!

关灯
林墨当初说这句话的时候,张辽只觉得他胸襟不错,倒也没真觉得贾诩能有翻云覆雨的能耐。

     来到安丰后,两人相处的多了,辽神又是一个积极的好学分子,几番交流下来,发现老阴货是真有两把刷子,很多时候都能让他受益匪浅,他现在对虚实奇正这四个字都有了更高的看法。

     自然而然的,贾诩在他心里赢得了不小的尊重,这种尊重是发自内心的,所以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告诉贾诩为什么会否决他的意见。

     “无妨无妨,将军决定了就好。

    ” 辽神托腮的手一松,差点没磕在台案上,不是,你应该问我是什么苦衷才对啊,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你就……不好奇是什么原因吗?”张辽有些不甘心的问道。

     “该告诉在下的,将军自然会说,不该告诉在下的,言多必失。

    ”贾诩永远都是这副绵里藏针的姿态,让张辽哑然。

     得,懒得说了,张辽很痛快的从怀里拿出一张帛布放在了台案上,示意贾诩上前看看。

     迟疑了片刻,贾诩走上前拿起帛布,下一息,古井无波的表情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忐忑、余悸,他赶忙将帛布放回到张辽手上,压低声音问道:“此事可信否?” “千真万确,但我不能告诉你这消息从何而来。

    ”张辽缓缓的颔首,表情沉重。

     贾诩的眸子里流露出恍然大悟,“明白了,将军是想在安丰城内聚歼曹军。

    ” 张辽没有回答,眼神已经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多谢将军的信任。

    ” 其实贾诩跟张辽的关系还是比较生疏的,他又不像张辽那样是行伍出身,与人相交赤诚坦然,戒备心太强的人,注定很难有人能走进他的内心。

     “不必客气。

    ” 张辽摆了摆手,“允文说过,让我凡事多听你的,这次意见相左,我觉得还是要跟你交个底比较好。

    ” 听到林墨的名字,贾诩心里就咯噔了一下。

     一开始他觉得林墨给的太守应该是志在敲打和把自己绑在战车上,相处时间久了,他发现林墨其实对自己是推心置腹的,贾诩愿意认他这个忘年交。

     此番又见张辽这般诚恳待自己,一时间心头有些踌躇。

     本来是打算转身告退了的,可最后还是折了回来,“将军,还是要在雁回岭上驻寨。

    ” “为什么?”张辽有些懵。

     “将军不是喜欢钻研允文所教的虚实奇正吗,今日在下不敢言教,倒是有句话送给将军,或可进益。

    ” “何话?” “知己知彼。

    ” 这……好像不如虚实奇正厉害呀,张辽挠了挠头,不明所以的摇摇头。

     “将军,除了对曹军的将领分配、兵马优劣乃至粮草后勤的了解,也需要对己方有深刻的认知。

    ”贾诩的话,让张辽愈发的摸不着头脑。

     恍惚了半天,才扬了扬手中的帛布,“这……还不算知己吗?” 贾诩很干脆的摇头,“其实,这只是意料之外的事情,眼下的安丰城有一处致命的罩门,若是我来攻城,三月内,弹指可破。

    ” “先生言过其实了吧?”张辽人都懵了,安丰城经过了重修后不说固若金汤,曹军要想强攻没个十万人也没做梦,不可能有这么夸张的弱点。

     退一万步说,真的有,张辽不相信自己在这待了几个月会看不到。

     贾诩也不与他争辩,而是做了个请的手势,把张辽带到了沙盘上,食指中指并拢,在城池标志旁划出一条线,并且简单的说明了一下,张辽的脸庞就僵住了,好半天也反应不过来,呆呆的看着被贾诩划出的那一条线。

     不知过了多久,他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朝着贾诩深深作揖,“先生真乃神人也,此番赐教,我受益良多,即刻安排人前往雁回岭驻寨。

    ” 这一刻,张辽终于意识到林墨可能确实没有吹牛啊,这老阴货要么不出手,一出手都是令人惊叹的大动作。

     若非自己把他叫了回来,只怕永远都看不到这一层。

     当然,他也明白贾诩没有非说出来不可,是心存了一丝与自己的隔阂。

     难怪允文要我没事多问问他,真是个闷罐子。

     这个致命的罩门,自己没有发现,曹军能不能发现,也不好说,但贾诩确确实实的指出来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张辽很自然的会有一阵后怕。

     安丰这里,一郡锁九江、庐江,一地失,三地不存,是决不能出任何问题的。

     看来啊,这虚实奇正还不够强,还得搭配这知己知彼。

     张辽深刻意识到有用的知识又增加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