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北国内讧

关灯
有了长驱中原的资本,不必被长江困守。

     如果真的能拿下,让刘备去取荆州倒也未尝不可的。

     随后,他就习惯性的看向了周瑜。

     便见后者目光坚定,显然是赞同这个选择。

     周瑜考量问题不会像孙策那样停留在郡县的富庶程度,更多的是战略意义。

     刘备取下了荆州,自然也就无法避免的会跟曹军形成对峙状态,而己方呢,与吕林这对翁婿早就撕破了脸,绵延千里的水域哪里不是兵线所存呢。

     这么换,勉强也算值当吧。

     当然,最主要的问题还是道义,刘备的身后有刘琦,他取荆州,确确实实要比孙策容易的多。

     得到了肯定的目光,其他人也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或许本身也夹带了对吕林集团的私仇在内吧,所以,孙策也很果断的点头,“不知先生有何妙计。

    ” 诸葛亮嘴角微微勾勒,他知道,此行要做的事情,办妥了。

     在诸葛亮绘声绘色的推演下,江东众人皆是颔首赞同的。

     大概,也只有周瑜是面如沉水吧,目光中透着几分欣赏,诸葛亮当真有远瞻啊,刘备得此人,早晚会成大业的。

     “若能如此,皇叔尽可放心取荆州便是,我孙策断不会背后偷袭,当然,这是指先生今日所言不虚的情况下。

    ”孙策颇为满意的看向诸葛亮。

     “不敢欺瞒吴侯。

    ” 诸葛亮拱手说完便转身退了出去,临别与周瑜目光交汇,彼此都露出会心一笑。

     待得诸葛亮走后,孙策才合起了那张羊皮图纸,沉声道:“公瑾以为诸葛亮所说能行得通吗?刘备就那么点兵马,又要取荆州,又要分兵助我,有没有可能是在调开我的兵马?” “主公可放心,如果刘备不能给一个满意的答复,就算他拿下荆州,也就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智者不为。

    ”周瑜觉得像诸葛亮这样的聪明人是不大可能拿这种事情来画饼的。

     “那便看看他有没有这个能耐吧。

    ”孙策长舒了一口气。

     如果到最后,真的各取所需,结果当然是孙策乐于见到的。

     顺带也告诉天下人,这大汉皇朝,不是只有曹操和吕林两方人马的。

     权弟、黄叔,此举若成,也算为你报仇,为江东战死的子弟们出了口恶气。

     …… 颜良文丑去安丰这种事情,当然是林墨说了他们就照办的。

     唯一的要求要把郝昭给带上,这一次平定乌桓三郡,郝昭的表现虽然没有郭淮这么耀眼,但也证实了他是可用之才。

     哪怕是当年袁绍如日中天的时候,北国的将领如过江之鲫也不见得能有几个压得了郝昭一头。

     林墨很痛快的答应了。

     或许是林墨太痛快了,所以颜良又要求带上五千乌桓骑兵,被林墨眸子一剜后降价为三千。

     说实话呢,林墨是不想给的,毕竟马上就要跟关中十部开战了,这些家伙穷是穷,可骑兵多的要命,尤其是当中的羌人部落,就跟乌桓一样善骑善射的。

     但看到文丑也开口了,索性就做全他们吧。

     于是,颜良文丑就高高兴兴的带着郝昭和三千乌桓骑射前往安丰接防。

     至于赵云,老老实实的练兵。

     中间问过几次要不要回一趟彭城,林墨也不知道他是想回去见见蔡琰呢,还是真的担心老岳父,只是笑而不语。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林墨当然也是愿意回彭城的,那里有他想念的人,除了老岳父,还有玲儿和川儿。

     可惜,这个局已经成了,不能拖沓,必须趁着还能麻痹曹操的时候一鼓作气拿下关中十部,彻底的解除西面隐患,往后的战略上才不会再处于被动。

     要想快些团聚,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这乱世给荡平。

     林墨重归于平静,沉思于大局,这一回的关中大战,虽然对方没有天花板级别的谋士,可十部人马是很骁勇的,林墨一点也不敢大意。

     一月初时,辽神已经从安丰绕回彭城转入了北国,算是绕了个大圈。

     原本以为他也就是进城寒暄几句,跟大伙叙叙旧也就前往黎阳接防了,没曾想,林墨刚刚陪着他进到袁府,接风宴都没完全上齐,他就语出惊人了。

     “这次打关中十部,我做先锋,子龙你去黎阳吧,凭你的能耐,守黎阳绰绰有余了,当然啦,我也会把文和先生派给你的。

    ” 其实,赵云对张辽算不得热络熟识的。

     进入吕营也有年头了,一个更多是镇守后方,而一个则是在开疆拓土,交集是非常少的。

     仅有的一次时间较长的相处也是在林墨大婚的时候。

     有了萧关显威,有了震慑北国,有了太行山除黑山寇、阵斩夏侯惇,有了荡平乌桓、斩敌上将于乱军之中,此时此刻的赵云,在军中的威望已经不算会输辽神一头了。

     可真要说起手中兵权,军衔高低,以及在部队中的号召力,就算是林墨也只能是跟张辽算伯仲之间罢了。

     整个吕营,除了吕布,没有人敢说稳压辽神一头的。

     就算这支队伍已经不再是当年老岳父从关中带出来的几万人,而是发展成了几十万人,可有些根子上的东西,是不可能被改变的。

     赵云儒雅一笑,拱手道:“文远兄,此间军政皆在允文一念之间,这也是温侯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