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先婚后爱if线

关灯
成化二十年,三月廿八。

     是日,喜鹊登枝,惠风和畅。

     百年望族颍川陈氏宅前,宾客盈门,华服贵族谈笑风生。

     曾因旧怨已十余年不相往来的南阳晏氏及颍川陈氏一改对立,结儿女姻亲。

    今日是晏氏前来迎亲的日子,阳翟城中万人空巷,皆来目睹这盛事。

     人群喧嚣,皆赞这金玉良缘。

     晏、陈皆是望族,浩大权势下,联姻的新人姓甚名谁反而不重要。

     “晏氏长公子”、“晏书珩”在阿姒看来与旁人并无甚差别,只是一个称谓、一次宴上偶然的意外。

    想必“陈姒月”三个字在那位晏长公子心中,也是如此。

     她像个过客,身穿嫁衣,毫无波澜地在侍婢搀扶下出门。

     那个清润的声音在上方响起。

     “留心台阶。

    ” 霎时间,华贵却死气沉沉的空气涌动,荡起一道微弱的风。

     这声音真好听,静止的画变得生动,“晏书珩”这三个字亦开始具象。

     对这桩婚事,阿姒颇满意。

     比如两族权势相当。

     再比如他的清俊容貌和这幅好嗓音,和如玉君子的美名。

     这本就是利益联姻,她也不曾抱着寻求真情的目的,越是浮于表面的计量和权衡,越让人觉得踏实。

     阿姒姿态端雅地伸出手。

     “有劳郎君。

    ” 温雅的世家长公子贴心地扶她上马车,颍川陈氏的旗帜迎风飘展,同南阳晏氏迎亲的车队汇成蜿蜒长龙。

     颍川到南阳,不算远。

     行路时,阿姒鲜少露面,偶尔出来,也按礼制盖着红绸。

     第一日,她外出透气。

     沉稳的步声在身后响起,那个嗓音清越的郎君温声询问。

     “盖着红绸,可会闷?” 红绸下沉默一阵,似在矜持。

     稍许,柔婉动听的嗓音穿过红绸:“谢郎君关心。

    但按礼制,礼成前,新嫁娘不得露面,新人更不得见面。

    ” 温软嗓音里残存几l分少女不谙世事的羞怯,但语气却一板一眼的。

     晏书珩笑了笑。

     “你我之间,不必拘礼。

    ” 但少女仍旧不敢逾矩,保持着合宜的距离,略一福身,走回马车。

     晏书珩转身,温柔的眼眸中映着她的背影。

    女郎行止落落大方,连裙摆摇曳的拂动都透着端雅和克制。

     这是被世家规训出来的端方。

     美好,但千篇一律。

     护卫在旁感慨:“少夫人不愧是名门闺秀,和长公子真像!” “很像?” 晏书珩眉梢挑起愉悦的弧度,眼眸温柔,却透着寒潭水般的冷静。

     护卫读不懂他眼神,自点头不迭:“长公子和少夫人皆出自望族,是人中龙凤,行止端方,十分般配。

    ” 晏书珩又是和煦轻笑。

     “的确般配。

    ” 其实,他与她并无不同,都是被世家规训后长成的花木,枝桠皆照着特定姿态生长的枝桠,美好而死板。

     般配,但也仅限于般配。

     . 马车内。

     阿姒一改端庄,像个大懒猫,百无聊赖地以手支颐:“我适才可像个闺秀?” 侍婢笑道:“女郎本就是望族闺秀,如今刻意苦练礼仪,行止更为端方,晏长公子必定对女郎更加上心。

    ” 阿姒把玩着红绸。

     十岁前,她与父亲在外隐居,回族中六年,对于世家依旧不大懂。

     原来,世家中的郎君女郎们都喜欢规矩端方但死气沉沉的人。

     真是无趣…… 但阿姒并不失落。

     她主动与晏氏联姻,是另有所图。

     话要说回几个月前—— 彼时朝中暗流涌动,殷氏虎视眈眈,陈晏两家恢复往来。

     去岁秋前,颍川子弟前往南阳游玩,阿姒不曾同去。

    独留颍川时,族中发生一些事情,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