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面试

关灯
时,肖开元眼前出现了个讨钱的老太太,肖开元摸了摸兜,给了她一块钱。

    心想:她&hellip&hellip好像和我差不多。

    马上又否定:不对,这讨钱的老太太应该也比我强,也比我幸福,我兜里现在就剩九十块了。

    老太太肯定比我有钱,而且,这老太太没外债。

     在被阿南&ldquo帮助&rdquo的这个晚上,肖开元有点绝望:苦恋了八九年的阿南,肯定是没戏了,自己,还不知道路在何方。

     &ldquo先生,拍张照吗?&rdquo 在新世界城橱窗前傻站了快半个小时的肖开元终于引起了在那给外地游客拍照的人的注意。

     &ldquo不拍。

    &rdquo肖开元挥了挥手。

     &ldquo拍一张吧,二十块钱,马上取。

    &rdquo &ldquo那就拍一张吧!&rdquo肖开元忽然心血来潮。

     听说过在人民广场上班的上海人在第一百货门口花二十块钱给自己拍张相片留念的吗?肯定没听说过吧!但那天,就有这么个脑子刚被门挤了一下的肖开元,在那拍了张照片儿。

    而且,还穿着西装照的,不伦不类。

     二狗后来问过肖开元:&ldquo你为什么要在那拍照片儿?&rdquo &ldquo不知道,真不知道&hellip&hellip&rdquo 肖开元取了照片儿后沿南京东路向前走了几步,跳上了南京东路步行街观光游览的小火车&mdash&mdash他在上海生活了二十七年,还没乘过这东西呢。

    开小火车的司机看着眼前这个西装革履说着上海话的男人肯定在想:我这么多年就没拉过上海人!你这岁数、你这打扮的上海人,我更是从没拉过! 肖开元不管别人怎么看他,继续两眼无神地看着前方,看着这个熟悉的城市,看着路上那些快乐的陌生的人们&hellip&hellip 他心里憋屈。

     第二天一早,肖开元就接到了骆三郎的电话:中午别叫外卖了,咱们上海公司的总经理黄真中午请你、我、Kevin咱们三个人吃饭,你叫她Rachel就可以。

     肖开元懂,这是老板要认识一下自己。

    虽然进公司已经三四天了,但肖开元还没见过黄真的庐山真面目。

     中午吃饭时,肖开元认真地打量了一下黄真:这是个四十左右岁的香港女人,看样子还没结婚,大概一米六五,又干又瘦,典型的香港人身材。

    气质不错,但长相一般,脸色苍白且没有血色。

     不知道怎么,肖开元觉得,她跟骆三郎看起来挺般配。

    肖开元想想就想笑,但是还不敢。

     席间,潘东子向黄真屡献殷勤。

    按理说,一般人对如此奴颜媚骨的人应该反感才对,但据肖开元观察,好像黄真并不是很讨厌潘东子那些能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奉承。

    每当潘东子说话的时候,黄真总是认真地听,偶尔还会大笑。

     也难怪黄真会喜欢潘东子。

    去年年底,潘东子所在部门的人全跟着部门经理出去开公司了,就他留了下来。

    这长达八年的忠诚,足以让黄真对他另眼相看。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出去开公司的那位兄台根本就不愿意带他一起走,但这也无关紧要,黄真更在乎潘东子留下来这个结果。

    而且,老板希望有能干活儿的人,这人是否招人讨厌,老板可能并不是十分在意。

     &ldquoLeo,最近招聘的情况怎么样?&rdquo &ldquo这不今天下午还有来面试的么。

    下午Kevin和Eric还要面试,一个华师大的研究生。

    &rdquo &ldquo嗯,现在招聘比业绩还重要。

    你们部门可以有一个季度、两个季度甚至全年度的亏损,这都没问题,咱们公司还有其他利润中心的可以弥补,但是人员招聘是重中之重,你一定要在两个月里组建好完整的团队。

    &rdquo 老板就是和正常人的思维逻辑不一样,MIF这样顶级咨询公司的区域老板思维逻辑更显得与众不同:在人和利润间,她居然选择人,而且当着属下人的面儿就跟骆三郎表明了可以允许短期亏损的态度,够有魄力。

    要知道,咨询公司最大的支出就是人员工资,像骆三郎这样的利润中心如果人都招聘齐了,一年下来,光人员工资和福利,公司就至少得支出五百万,这是个相当沉重的负担,如果业绩不佳,那可真够恐怖的。

    可黄真就明确表示:要人,宁可背上这负担。

     &ldquo亏损的可能性倒是不大,但是招聘难度倒不小。

    &rdquo骆三郎看来也挺怕招聘这事儿。

    上海滩这么大,这么多人,但要找到符合条件的人,难度还真不小。

     &ldquo该找猎头找猎头,费用都不是问题。

    &rdquo &ldquo呵呵,就算是找猎头,想要找像肖开元这样成熟的人才,也不容易。

    &rdquo骆三郎还不忘在老板面前夸肖开元几句。

     肖开元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ldquo你是哪里人?&rdquo黄真问肖开元。

     &ldquo上海人。

    &rdquo &ldquo我以前在英国读MBA的时候,老师说,本地的员工通常是全公司里工作最不认真的,外地人才认真工作,因为外地人生活压力更大。

    &rdquo黄真开玩笑呢,她面前这三位全是上海人。

     &ldquo按你这么说,那完了,我们三个全是本地员工,而且,现在我们整个团队,也全都是本地员工。

    &rdquo骆三郎把话接过去了。

     &ldquo哈哈,所以我得多盯着点你们。

    &rdquo &ldquo盯吧!&rdquo &ldquo如果有比较不错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的人选,你也尽管招聘,咱们可以承担他们的房租。

    我觉得,像你们这么大的一个团队,文化必须要多元。

    外国人,外地人都可以多招聘一些的。

    &rdquo 简单的一顿午餐,肖开元对黄真的印象相当不错,俩字:大气。

    四个字:女中豪杰。

     黄真有香港高级经理人的一个习惯,喜欢用马来西亚人。

    席间,肖开元已经听出来了,现在公司里的三个和骆三郎平级的人中,有一个香港人,一个大陆人,一个马来西亚人。

    而且,近期可能还会有一个和骆三郎平级的马来西亚人进入公司。

    肖开元也知道为什么香港的经理人喜欢用马来西亚人。

    第一,文化接近,马来西亚的华裔粤语基本都过关,而且英文普遍不错。

    第二,工资要求不太高,远比那些欧美员工的工资低,而且欧美员工普遍慵懒,相比较而言,东南亚的员工就勤快多了。

    第三,这也是最重要的,如果要在两个同等资历和能力的人中选择一个部门经理,那么一定会选外籍的而不选中国的。

    为什么啊?种族歧视?华人歧视华人?肯定不是。

    是因为,要让中国人领导这个团队,那么,两三年之后,这个团队完全就可能变成一个公司,集体出去创业了。

    如果把这个团队交由外籍人士领导,那么这方面的风险就降低了很多。

     &ldquo听了没,Rachel说了,招聘是重中之重。

    今天下午,你们面试那个,多聊聊。

    &rdquo骆三郎嘱咐肖开元和潘东子。

     肖开元一整天都在看自己做的标书,他英文再好也不是母语,也得准备。

    肖开元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到了下午四点,肖开元桌子上的电话响了,面试的来了。

     会议室里,出现在肖开元面前的是一个戴着眼镜的小伙子,有些腼腆,穿着还像个学生。

     &ldquo你好。

    &rdquo肖开元挺礼貌,他看到眼前这略显紧张小伙子就想起了当年的自己。

     &ldquo你好。

    &rdquo &ldquo别紧张,咱们就是聊聊天。

    呵呵。

    &rdquo肖开元笑笑。

     &ldquo呵呵。

    &rdquo这小伙子也朝肖开元笑笑。

     &ldquo要么,介绍一下自己?&rdquo &ldquo哦,好&hellip&hellip用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