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特事特办

关灯
下午四点,肖开元的OUTLOOK里收到了封E-mail,Ada发的。

     &ldquo收邮件,半小时内回复我。

    &rdquoAda的声音很急。

     肖开元收了邮件,洋洋洒洒一大堆,归根到底就两句话:&ldquo我们老板对你们公司的提案很感兴趣,是否能降低报价?今天来的两家公司我们老板觉得都可以,但另一家公司比你们价格低很多。

    &rdquo Ada这么快来消息大大出乎肖开元的意料:1、通常情况下,都至少要等3-4天才能等到回音,至少。

    2,按理说,还有几家公司没有去参加竞标呢,怎么已经开始谈价格了呢? &ldquo你看怎么办?&rdquo肖开元问骆三郎。

     &ldquo看来这次竞标不由他们的中国公司决定了,是由那胖老头拍板了。

    &rdquo &ldquo恩,看样子是。

    他一发话,这事儿就决定了。

    &rdquo &ldquo那你给她回个邮件吧,客气点。

    &rdquo &ldquo啊,那咱们是降还是不降呢?&rdquo &ldquo当然是不降啊!&rdquo &ldquo可她说,他们老板对另一家咨询公司也很有兴趣,人家比咱们便宜了很多。

    &rdquo &ldquo是吗?&rdquo &ldquo对了,你认识那家公司的人?他们是哪个公司的?&rdquo &ldquo恩,我认识他们那个姓赵的,以前是我的同事,我们几乎是一起入行,他以前在SVS公司,两年前出来自己做了,好像是和别人合伙。

    他们合伙做的公司实力绝对不比我们差,因为他这个人的研究水平我是知道的。

    &rdquo &ldquo那&hellip&hellip&rdquo &ldquo他们肯定比咱们便宜啊。

    呵呵。

    &rdquo &ldquo那&hellip&hellip&rdquo &ldquo咱们不降。

    第一、我们MIF公司和客户公司在公司规模上显然更匹配,他们做的公司研究能力再强,也是本土小公司。

    第二、你在回邮件的时候要注意强调一点:一分钱,一分货。

    &rdquo &ldquo明白了。

    &rdquo肖开元虽然说明白了,但是还是有点儿惴惴不安。

     骆三郎当然也看出来了:&ldquo如果他们单纯的比较价格,那么就不会回过头来让我们降价了,我们现在降价只会让自己不利。

    价格,绝对不会成为影响我们和客户合作关系关键因素。

    因为客户的实力在那摆着呢。

    &rdquo &ldquo明白了!&rdquo 肖开元这下才真的明白。

    可是人家冯然,或许早就明白了。

     肖开元回去以后迅速给Ada写了个邮件,大概是:&ldquo我司很想和贵司合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价格实在是没法降,相对于本土的一些小公司,我们肯定不具备价格优势。

    但请您相信:价格和质量肯定成正比&rdquo云云。

     肖开元这邮件发出去以后马上电话了Ada,让Ada查收。

     最多不超过15分钟,肖开元就接到了Ada回的电话。

    这次没发邮件,直接电话过来了。

     &ldquoEric,我刚和我们全球的大老板打电话说过这事儿,他原则上接受你们的价格。

    他现在人在机场,马上就飞走了。

    &rdquo &ldquo&hellip&hellip&rdquo 肖开元抓着电话懵了,啥?上午竞标下午就来好消息?这么简单?工作这么多年什么时候遇到过这样的事儿?幸福来得太突然,肖开元一时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一句话都说不出。

    在他印象中,应该有无数次沟通价格和方案,然后双方的法务再无数次的沟通合同细节,市场部的人再提交申请&hellip&hellip没有2-3周,这么一个款项巨大的项目是不可能正式签合同的。

    可Ada那语气,分明是这事儿已经基本定了。

     &ldquoEric?&rdquo &ldquo&hellip&hellip哦,哦,我在听,您说。

    &rdquo &ldquo你先别激动,我们老板只是说原则上可以接受。

    &rdquo &ldquo啊,啊。

    &rdquo肖开元忽然觉得自己中文很差:啥叫原则上可以接受?不懂,真不懂。

     &ldquo我们老板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你们的标书上写着是65个工作日,如果换算成自然日的话那么大概就是要3个多月,而我们全球的老板在6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