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九边重镇

关灯
来?’ “二爷?” 一道惊喜的高呼声远远传来,杨戈应声偏过头定睛一瞧,就见到身披甲胄的刘唐领着一票绣衣卫校尉将校跳下马来,快步往这涌了过来。

     他晃眼扫视了一圈……嘿,全是当年东渡的绣衣卫弟兄。

     “真是二爷?” “二爷!” “二爷……” 见了杨戈,一干绣衣卫校尉也纷纷发出惊喜的高呼声。

     杨戈笑着迎了上去:“好久不见啊你们!” 刘唐等人大笑着迎上来,抱拳道:“二爷,别来无恙啊!” 杨戈轻轻一拳捣在他的胸膛上:“哪来这么多礼……你不是在辽东吗?怎么会在这里?” 刘唐左右看了看,见牙不见眼的笑道:“咱们是绣衣卫,又不是边军将领,自然是那厢有战事就往那厢钻呗,方才听到底下人说您来了,咱还不相信,没想到真是您……您怎会来大同?” 杨戈轻描淡写的笑道:“吃饱了撑得呗!” 刘唐豪迈的大笑道:“那您来的可不是时候,要是早些时候,咱有的是好酒好肉招待您,现在就只能拿鞑子的刀剑招待您啦!” 杨戈笑骂道:“狗嘴吐不出象牙!” “哈哈哈……” 一干绣衣卫校尉齐声大笑。

     “先别扯淡了,来个人,去给我找两间房,弄点吃的!” 杨戈挥手道:“我还请了帮手过来。

    ” “我去我去……” 一名魁梧绣衣卫校尉举着手快步从人群中走来。

     “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这里是大同,爷才是地头蛇,哪有你招待二爷的份儿?” 又一名满脸络腮胡的绣衣卫校尉一把拉住那人,一步走出人群,向着杨戈一抱拳道:“二爷,您别听老刘瞎咧咧,您来,啥时候都有好酒好肉!” “肏,老张你不讲义气!” “我们来的时候你可不是这样说的……” 老友相聚就这样,说好了不扯淡,可没说几句正事,就又开始扯淡。

     杨戈也拿这些久经风霜的滚刀肉没办法,只能跟着一起扯淡。

     好一会儿,杨戈才指着关外问道:“老刘,你们弄来的情报准确么?就这地势,鞑子攻得进来?” 他方才看了,这大同的城墙连着长城,高有十二三米,宽有六七米,且关外山势绵延、地势险峻,大军逼近大同城墙就会被山势逼成一条线,任你多少万兵马,排不开也是白搭。

     “情报肯定不准!” 真说到正事,刘唐也不扯淡了,正色的摇头道:“二爷,鞑子可不是直肠子,有多少人马就摆出多少人马,说是二十万,暗地里还藏着四十万、五十万都是有可能的。

    ” “您没打过边防战,您可能不太清楚,边防战不比攻城战,攻城战是死的,敌我双方都得和城门城墙死磕。

    ” “而边防战是活的,敌军一处关口打不开,随时可以分兵攻打其他关口,这八千里长城之九座军镇,敌军只需攻破一处,就能在我军反应过来之前,长驱直入、烧杀劫掠。

    ” “我们现在只能确定的是,鞑子有不下二十万兵马,奔着大同来了,就只能先守住大同,边打边探鞑子的底。

    ” 杨戈沉思了片刻,轻声道:“边关的地图,能给我看看吗?” “您有啥不能的……” 刘唐回过头:“老秦,去把我马上的边防图给二爷取过来!” “哎!” 一名绣衣卫校尉应了一声,转身快步往后方的马匹走去。

     不一会儿,一卷锦缎边防图就在杨戈面前展开了。

     刘唐一手点着地图给杨戈解说道:“二爷请看,我大魏在边关以长城为基设立了九座军事重镇,也就是俗称的‘九边’。

    ” “九边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依次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陕西镇、甘肃镇。

    ” “这里便是大同镇,大同位居九边中段,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只要过了大同,向北便是一马平川,大同一丢,燕云之地立马将沦陷为鞑子的牧马之地……” 杨戈随着他的解说,目光仔细阅览的着边防图上的兵力配置:宣府镇屯兵八万、大同镇屯兵七万五、山西镇屯兵五万,三镇以大同为中心呈犄角之势布防。

     他伸手一点地图上大同的位置:“这三镇的兵马,是一直都这么多,还是已经从其他边镇调集了一批兵马过来增援?” 刘唐点头:“一直都这么多,目前尚未摸清楚鞑子的虚实,不敢胡乱调兵,而且这三镇已经备足二十万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