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小谢寻鱼(修文)(二合一章)

关灯
这天,谢星珩浅浅午睡了会儿,醒来已近黄昏。

     他喊了几声“小鱼”,没人应声。

     又喊了几声“老婆”,还是没人。

     奇怪。

     他起床,穿好衣服,出门去找江知与。

     到门外,左看看喊一声“小鱼”,右看看喊一声“老婆”,突然想到“袭人寻宝”,喊着喊着,自己先笑了出来。

     恰好江知与回来瞧见,便问他笑什么。

     谢星珩跟他说:“你听说过寻宝吗?” 江知与知道。

     寻找宝贝的意思。

     谢星珩笑道:“小谢寻鱼,知道什么意思吗?” 江知与经受不住谢星珩的说话方式,总会想跑,心里又很喜欢。

     他站在落日余光里,脸上被打了一层橘黄的光,借着羞赧,他低头掩饰心虚。

     下午,父亲把他叫去商议事情。

     开放农庄,接管难民这件事,只能他去操办,不能让谢星珩插手。

    要他强势起来,不要被迷得失了心窍。

     他知道父亲一片苦心,又对谢星珩感到亏欠,事情谈完,他紧赶着给谢星珩收拾好了书房,作为补偿。

     江知与定定心,跟谢星珩说:“我把书房收拾出来了,堂哥送了很多书,我从库房拿了一方云台歙砚,你来看看喜不喜欢?” 谢星珩:“……” 你好像我的教导主任。

     他跟江知与说:“我饿了。

    ” 没想到江知与也会撒娇,“可是我收拾了一下午,砚台我挑了很久,你真的不看看吗?” 桃花眼本就多情,被他眼巴巴的瞧着,谢星珩明知是美人计,还是心甘情愿的上钩了。

     “那我们去看看吧。

    ” 听风轩做了隔断,小院之外,有几处错落有致的小楼。

     视线再远一点,可以看见楼外还有更高的院墙,那是整座江府的边界。

     小楼都是二层高,一共五座。

    根据谢星珩对这个时代工费材料的了解,整座听风轩的造价应在五百两上下。

     用材好一点,工费被坑一笔,可能会有七百两。

     江知与给他介绍:“有观景楼、暖房、两间客院,再就是藏书楼。

    ” 藏书楼二层,做了五面大书架。

    前年,闻鹤书斋开业,江承海一并送去当贺礼,都给搬空了。

     一楼是江知与读书的地方,小哥儿的教习简单,他也过了启蒙的年龄,现在看的多是账本,怕谢星珩觉得俗气,他挪到了二楼,书架上就剩下科举读物。

     谢星珩初来丰州,为生计典当的书籍都拿回来了。

     趁着好日头,都晒了一回。

    分门别类摆放整齐,中间许多新书,都是江致微从书斋里挑的,认为谢星珩缺少的书。

     谢星珩一阵眩晕。

     天呐。

     什么叫望夫成龙。

     他被江知与拉到书桌后。

     桌上铺了宣纸,用一副紫檀竹节镇纸压着,笔架上一排九支笔,三支狼毫三支羊毫三支紫毫。

     墨条摆了一盒,没有明显特征,谢星珩认不出,观成色,也是上品。

     江知与看他对书架不是很满意,见了文房四宝,更是面露菜色,试探着问:“我给你研墨,你开笔试试?” 谢星珩快要哭了。

     “夫君……” 江知与没忘记这件事,“你不要叫我夫君。

    ” 虽是招婿,但他心里是把谢星珩当夫君看待的。

     谢星珩:“……老婆。

    ” 江知与:? 他眨眨眼,“老婆婆?” 谢星珩不纠结称呼了,“小鱼,我要是考不上……” 他提了几次,江知与当他是压力太大。

     眼下正心虚,说什么都依着。

     考不上就考不上,反正家里养得起。

     而且相比功名,他更喜欢谢星珩的性格。

     “我以为你会喜欢。

    ”江知与如实说。

     父亲和堂哥都说谢星珩定是爱读书,也肯钻研的。

     谢星珩抓住机会:“我现在更喜欢你。

    ” 江知与不接话,把砚台拿给他看,又让他挑墨条。

     他学会了避开谢星珩的视线,以免被撩拨得找不着北,但红红的耳朵藏不住,听见谢星珩轻笑,更是烫乎乎的。

     砚台是云纹方砚,很规整的形状,云纹刻到了砚堂中,边缘云纹浅浅,浑然一体。

     谢星珩挑了最左边的墨条,红袖添香在侧,他提笔没有文思,写了“小谢寻鱼”四字,成功把江知与逗破功,再端不着架子,一双眼睛水灵得很。

     他又一次跑了。

     晚饭全家一起吃,江承海给知县府上递了帖子,明天去拜见。

     他目光看向谢星珩,谢星珩很上道:“您带小鱼去。

    ” 江知与闷头吃饭,听到这里,胡乱给谢星珩夹了好几筷子菜——他暂时不知道谢星珩的口味,想着男人多数爱吃肉,就给他夹了许多肉。

     肉块肉片肉丝,三两下就给谢星珩碗里堆得冒尖尖。

     江承海:“……” 小鱼也忒老实了。

     江知与也很紧张。

     他这些年学的东西多,父亲教他做生意,爹爹教他料理家事,都是家里这一亩三分地。

     陡然摊上事,要他主理,第一步就是见知县,他心里没底。

     是夜,夫夫俩早早洗漱完,躲进帐子里。

     屋里放了一盆冰,扇子轻摇,凉气流转,倍感凉爽。

     江知与平躺着,姿势端正安详,双手交叠于腹部。

     天热,他只扯过薄毯搭着肚子。

     谢星珩守着他的规矩,隔着距离睡他旁边,单手支着脸侧躺,另一手缓缓摇着扇子,给江知与做临时培训。

     “难民惨不惨?你看了难受不难受?” 江知与点头。

     难受得紧。

     前几批难民到城外,他家布施,他亲自去的,一回来就哭,感觉很压抑,父亲就不让他去了。

     谢星珩又问:“我们成亲,是为了破你的命格,给你隔代的宗亲挡煞,这事儿你知道吗?” 江知与忙解释:“这是假的,我爹……” 谢星珩用扇子轻轻压住他唇色健康的嘴巴,“我知道。

    ” “从消息传出去开始,这就是真的。

    不论你对爷爷奶奶是什么感情,你现在都是孝顺孩子。

    ” 江知与侧目,见他没动气,便听话点头。

     “……安置难民,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谢星珩把他的抗拒看在眼里。

     心里更新信息:江家内部的关系,比他想象中还要糟糕一些。

     谢星珩说:“没关系,只是借你三叔的名头用一用。

    ” 知县给江承海面子,八成是因为他背后有个当京官的江老三。

     善心是幌子,是最后“论功行赏”的依据。

     孝心则是主力,是计划顺利实施的催化剂。

     “不用提多,稍带一句。

    记住了,你本来就善良,看见难民处境难受。

    再者,江家在丰州,多受知县照拂,你一直很感激,希望能有机会为他分忧。

    最后浅浅带一句,算命的说你命中带煞,你也想积德化解。

    ” 纯粹的善良,做不出这么有魄力的事。

     马屁谁都爱听,应付上级尤其如此。

     最后绕到核心点,提一嘴命格。

    一来让常知县记起江老三,二来把江家此行的目的,转化为江老三授意,想要博好名声。

     名声归江家,政绩给常知县,功劳算小鱼头上,谁也不落下。

     这样做,还有一个长远好处,江家大房的孝名会传扬出去,三房带着两老,都不好反驳。

     以后京都发难,就不敢打明牌。

    否则就会有人问一问:那你说,他们接管难民做什么? 江老三总不能发疯掀桌。

     当然,话说得再漂亮,理由站不住脚都难以服人。

     这一计是最浅层的场面话。

    常知县能在经济富裕的县里做一县之主,脑补能力——揣摩上意的能力必须及格。

     解释不清楚的部分,全甩锅给江老三。

     上级没必要给下级解释清楚,就看常知县给不给面子。

     谢星珩一番梳理,让江知与有了熟悉感。

     和他爹爹教他的,怎么在社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