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提亲

关灯
十一月初三,最初泡进沼泽池的生皮被打捞出来。

     谢星珩课业暂停,从嘉源省出发,来津口县看情况。

     泡够月份后,后续的操作流程一致。

    他来看了,也没多的话说。

     因法子是他提出来的,他在这里,给个确切说法,大家都会有信心一些。

     皮料出坑这天,林庚跟徐诚都来看情况,江致微也暂停蜜蜂养殖的事,跟黎文君、陈世英等人来看皮料。

     津口县的沼泽很多,安全通道还没开发完成。

    目前只有八个池子能稳定的运货,其他地方,至多只能单人行走,还有的直接成了天堑,会飞行的鸟类都不敢在上停留。

     皮料扔下去,需要用绳索固定,到期打捞,要把绳索拉上来,得留够发力点。

    暂时以这八个池子为主。

     所有人都在口鼻上蒙着厚厚的纱布隔绝味道,嘴里还含着苦芽,说话都瓮声瓮气。

     到了地方,他们一行人等着皮料打捞。

     谢星珩拿着长柄木剑,等他们把皮料上的绳索解开,摊在地上了,用木剑戳着皮料看细节,使它更加平整。

     徐诚围过来看,他已经戴上皮革手套,拿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跟谢星珩说:“我找一块地方割了看看?” 生皮上有毛发和血肉,这些都是要去掉的东西。

     谢星珩原想自己试,接过匕首比划半天,找不到一点切肉的手感,只好让徐诚找边缘的料子试试看。

     林庚看徐诚动手了,也来这头。

     他做事不嫌脏,跟人合力,把整张皮料挂到了木架上。

    那是后一步的操作台,符合人体力学,有些像搓衣板的坡度,把皮绷紧,皮匠能坐着铲皮。

     徐诚手上准头不够,细细慢慢的沿着边缘切割,说:“还挺好处理的,应该泡好了。

    ” 林庚接了皮匠递来的铲刀,扯过皮料的正面,挑了血肉皮毛多的地方铲,整体也比较轻松。

     他是有技巧,也有准头,但不是皮匠出身。

     两人试过,心里有了大概判断,再让皮匠上手。

    根据皮匠说法,做个对照。

     第一个池子的生皮,泡好了。

    但老皮匠说,再多泡个两三天,料子会更好处理。

     谢星珩旁听着,确认是真实有用,思考着“浓度”问题,指着池子中心的区域问:“那里有皮料泡着吗?” 首批皮料下池子,是林庚亲自盯着的。

     现在来的都是他的亲兵,他得谨慎些。

     他顺着谢星珩手指的方向看去,说:“有。

    ” 离得远,怕打捞困难,只泡了一块生皮,还是他扔过去的。

    皮子砸上面,沉了一天才陷下去。

     因距离和深度,打捞这块生皮,有三个壮汉合力“拔河”,还拉拽了半刻钟。

     简单处理皮料后,披到木架上,老皮匠一上手,就说这块皮泡好了。

     初期皮料的打捞,需要做数据记录。

     现在没有检测仪器,记录内容简单。

     池子大小、深浅、离岸距离、所泡天数、皮料类型等。

     牛皮少,羊皮多,还有少量马皮、猪皮、驴皮。

     第一批以试验为主,类型尽量多。

    以后再根据实际生皮数量、需求,来下池子。

     沼泽池的数量,听起来少,真到了地方,因有大有小,这点池子,都把初期的五百张皮料都吃进去了。

     谢星珩在这里待了半个月,跟皮匠配合着做记录,也在空隙里,跟他们说什么皮料,做什么制品合适。

     古代皮革珍贵,很多东西都不会尝试。

    比如皮鞋。

    这得是权贵阶级才有的待遇。

     但猪皮可以往这方向发展。

     目前步兵数量占了大头,鞋子质量跟上,能事半功倍。

     虽然鞋子是最后考虑的事情,是在皮料有剩余的情况下,再做尝试的事。

     但能先试着做一批出来,远的不提,这次来开路的士兵们,就能发一双。

     这是钱财都换不来的惊喜。

     林庚对下属大方,也被谢星珩这个提议惊了下,“集体发皮鞋?” 谢星珩怕他担心造价和用料问题,说:“猪皮太软和了,做鞋垫也行。

    ” 现在皮匠也少,那些兵也不敢穿皮鞋出门。

     林庚摸摸下巴,稍做思索,问:“你的意思是,猪皮可以做鞋内里?” 谢星珩点头:“对。

    ” 林庚想了想,说:“那把猪皮包在别的鞋里呢?比如布鞋?” 谢星珩:? 他没试过。

     他也没见过。

     但他大致理解林庚的意思。

     羊皮不耐磨,牛马驴的皮子一个比一个少,肯定不能消耗在这里的。

     猪皮能做内里,那可以跟别的鞋子形式结合一下。

     谢星珩见过猪皮做的休闲鞋,上辈子时,他妈妈给老人买了很多,说穿起来很软和,走路很轻松。

     以此为参考,跟布鞋稍作结合,是没有问题的。

    布料也透气,还能遮掩一下皮料。

    现在也没橡胶做鞋底,纯皮鞋穿两回就坏了。

     说做就做,林庚当即叫人去办。

     他还单独给徐诚说:“你看看你朋友还有你江伯他们的脚多大,一起做了吧,叫人用马皮做鞋面。

    谢敬之能赶上过年回家,带点礼物回去,面上也好看。

    ” 徐诚想了想,说:“那我拿点皮毛料子,做靴子算了?” 林庚随他办。

     这些家里有好多,都放库房吃灰的。

     为着皮料,他们都在津口县待着。

     江知与写给夫君和好友的信件,都根据他们最后的活动地点,寄到了嘉源省,他们都没收到。

     倒是江致微,在跟着看皮料成果时,收到了丰州县的回信。

     江承海跟宋明晖答应来津口县,喝他的喜酒。

    同时,就择亲一事,给出了意见。

     江致微看过最终人选,心里也有了倾向。

    他选那个踏实肯干的小哥儿卫泽。

     “卫”在津口县是小姓,全县也就几百口人,三十户左右的人家。

     卫泽的大哥分出去了,他一家就有两户。

     江致微照着说亲的流程来,不论卫泽之前怎么愿意的,先请媒人上门说亲,问问他的意见。

     他们的亲事是黎文君牵线做媒,江致微现在没什么家底,所给聘礼是照着寻常百姓家来。

     他现在务实了很多,考虑到卫家情况,聘礼的礼金稍厚。

    一般人家娶亲,二十两银子顶了天,他拿了四十两银子。

     这里面,有他自己攒下来的。

    也有夏元仪私下接济的,还有之前回丰州县时,江承海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