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进京赶考

关灯
赶在新年前,宋原从津口县归来,带回的年礼和信件按照名帖送完,最后到宋家。

     宋原带回家一个好消息,机会比他想象中来得早,他暂时会在南地的糖厂当差。

     今年时日尚短,人员还没管理到位,来年要再待一阵。

    然后负责果糖的运输。

     运输路线,是一路南下,直至边关。

     宋威跟孟秋都久久无言。

     这是他们最不希望的机会之一,要拿命赌。

     宋原说:“我们自家立起来了,跟谁家来往都有底气。

    ” 谈交情,总有委屈的时候。

    到时再深的感情,也会消耗干净。

     另外,他这出身,以干实事来说,这是最好的出路了。

     宋威没什么好说的,看徐诚给他们捎带的年礼,知道徐诚还记挂着从前的情谊,老怀甚慰。

     “果然还是要多做好事。

    ” 与人为善,才有今天。

     徐家也收到了年礼和家书,他们看徐诚又没回家,原是不爽,心里难受,拆开信件,看徐诚说怀孩子了,二月份就要生了,又都高兴起来。

     怀了孩子,不宜奔波,这都要临盆了,是该好好养着。

     江知与也收到了信件,跟宋明晖说过后,两人看天气好,就带着两个孩子到徐家来坐坐。

     跟穆彩凤说说话,聊聊天,把喜气放大一些,也好放心,少些忧闷。

     谢星珩则在学习之余,拆开了林庚的回信。

     因徐诚怀孕,林庚紧着徐诚的身子来,人手抽调不开,今年暂时先这样,来年开春,珍珠养殖和玻璃烧制,都会同期找场地盖作坊。

     津口县的新城区计划,林庚推迟。

    要让津口县先发展,以五年为一阶段,先过五年再说,让百姓们先把日子过好,再考虑做出改变,朝下一阶段迈进。

     在一阶段发展期间,他会安排人配合江家的果酱厂,完成谢星珩最初对百姓们的承诺。

     要做官的人,最忌讳失信于民。

    果酱厂低价买果子,是有做出修路承诺的。

    这也是当地发展必须要做到的事。

     林庚会出人,也会根据琉璃和珍珠所产的收益,进行调配,把这件事办了。

     这五年,也是整个南地经济的生长期。

     他们才刚刚找到生机,更远的地方还受困于路途,这些都不急。

     发展是好事,但要以民生为主。

    不能吊着百姓,让他们吃力的去追。

    要给他们时间成长,自然赶上发展的队列。

     这方面,也是多方考虑。

     新皇暂未发难,林庚相对被动。

    他若起兵,就是乱臣贼子,是让天下百姓受刀兵之苦的罪人。

     以他个人而言,很多东西都能容忍。

     再者,皮甲武器还在制作当中。

     铁矿有限,跟着挖矿炼制,跟着在寻找新的铁矿。

    皮料也有周期。

     兵器之外,还有粮草。

    粮食增产是这两年的事,储备也以五年为一阶段,先饱百姓,再囤军粮。

     林庚这一封信写得很长,推心置腹的跟谢星珩说明现在的局势与势力情况。

     他要给已经“押宝”的谢星珩说明一些事情,他不会为了掌权去搞事情。

     谢星珩举荐的事,他同意。

     黄家要把布料生意做到南地,他能给方便。

     白家要在津口县做一个地标建筑,他能保证,津口县的新县城重建,会从白家抽调主力人手。

     至于珍珠和琉璃的供给问题,也能答应。

     这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横竖都要找人,都要再招商引资,给谁不是谁? 信件最后,林庚写到: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谢星珩看完,把信件放到铜盆里烧掉。

     天子掌天下文官,但大启朝最有力的兵团,在林庚手上。

     若没冤屈不平,他便不会仗剑扶危。

     谢星珩也这样想。

     若非被逼,谁不想过安生日子? 他研墨提笔,半晌没有文思,信也写不出来。

     谢星珩便不写信了。

     今天江知与带着孩子去了徐家,他左右晃晃,去到客院,约老师出门看戏。

     丰州县的戏班子,最近都在唱《西游记》的本子。

     《三打白骨精》不愧是经典剧目,首次亮相是在茶楼的小台子上,那么丁点儿人,都传遍全城,好评连连,满城的戏班子都唱上了,还不够座。

     孟培德问谢星珩:“你最喜欢哪一场戏?” 谢星珩说:“《三借芭蕉扇》。

    ” 这让孟培德侧目。

     以他对谢星珩的了解,他以为谢星珩会是喜欢《大闹天宫》的。

     谢星珩也喜欢《大闹天宫》,看着爽啊。

     他长大后,就不太喜欢了。

    努力认真的人,反而会被孤立、欺压、嘲弄。

    奋起反击,也只会换来更重的压迫。

     而说喜欢《三借芭蕉扇》,则是因为那时期的大圣,做出了一个让他受益匪浅的行为。

     大圣在与铁扇公主借扇子的过程里,因打不过,所以变成小虫子,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里。

     现代有句话,打不过就加入。

     《红楼梦》也有句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

     谢星珩行事作风改变的开始,就源自《三借芭蕉扇》。

     后来再读《红楼》,在理科之外,爱上看书,这阶段的他,才突飞猛进,少了些棱角,各处圆融。

     这些初中时就看的书籍,非得经历一些事情,再去重温,才有不同的体会。

     孟培德拿了戏折子,看文字版的内容,听谢星珩絮絮叨叨的讲,突地合上戏本,问他:“你是不是心里没底?” 谢星珩靠在椅背上,过了会儿才点头:“心里有点慌。

    ” 可能是紧张,也可能是兴奋。

     再有半个月,他就出发去京城了。

     是好是坏,前程如何,在此一行。

     孟培德望着戏台子上的热闹,叫小厮去点戏,就唱《三借芭蕉扇》。

     师徒两人再没说话,等着前面戏唱完,中场之后,接上他们要看的戏。

     戏剧表演会夸张一些,现在也没特效,大圣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是用一个正面空着的箱子做掩饰,观众能看见全貌。

     孟培德跟谢星珩说:“我有个师兄,做官很厉害,你应该听说过他,他姓沈。

    他最高做到了一品官,起起落落的,现在又回到了朝廷。

    我们同年科举,我被点为状元,他是那届榜眼。

    入翰林院后,我俩一起拜当时的翰林学士为师。

    ” “他很不服气,跟我不太和睦。

    他很快调任外地,接连升职,不到八年,就是一省巡抚。

    回京述职后,又外派出去,当两省巡抚。

    那一年的他真是风头无两。

    我们师兄弟见面,他说考上状元又如何,不懂为官之道,就走不长。

    ” 孟培德过了会儿,继续道:“他是我见过的最会做官的人。

    我虚心请教过,他说为官者,为君分忧,为民请命。

    你须得弯腰低头,做出猥琐贪婪样,这样才合群,前路无阻。

    分忧时没人拦着,请命时没人挡着,官途自然顺利。

    ” 戏台上的木箱子已经撤离,孙大圣从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出来了。

     孟培德说:“我又问他,我说,你是弯腰低头钻到笼子里去,还是弯腰低头赤.-身.-裸.-体的与人合流?” 谢星珩来了兴趣:“我猜是后者。

    ” 孟培德点头:“对,他很恼怒。

    就那年,他动用关系,把我从翰林院调到礼部任职。

    他要看看我会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