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你小子

关灯
给宝宝们过完生辰后,家里连着热闹了好几天。

     何镖头一家都来府上拜访,好友见面,话说不完。

     江知与则抽空,带上大哥大嫂一家人在京城各处逛逛走走。

     京城大而繁华,偶尔还能碰见几个异邦长相的人。

     这些有的是被买卖过来的奴仆,有的是游商。

     城内还有些地标性建筑,远远看看皇城,这是大启朝权力的核心区域。

     再沿着中心街区,往东,直达各部衙门。

    再往东,以及南、西两边,就有很多官员府邸。

     数座王候府邸,也在其中。

     他们家现在的住所,在南面。

     上值需要经过中心街区,往东绕行。

     那地方住着的小官比较多,小官不必上朝,通勤时间短。

     从中心街区走着,这一处的商铺也更大,是京都之最。

     越往外,繁华程度降低,但热闹程度增加。

     普通百姓的消费力有限,他们有自己的活动区域。

     江知与带他们去看京城的鸡苗、鸭苗售卖地点,也去牲畜行转转。

     出来时,又经过一家大的肉摊。

     在京城来过,他们才知道逛小集的经营模式多超前。

     丰州只是个县城,可丰州的肉摊比京城的肉摊还大。

    牲畜行的售卖种类,则跟农庄一样。

    这可是京城啊。

     中午就在外头吃饭,江知与挑了间酒楼,带他们吃顿好的。

     谢星珩中午不在翰林院的小食堂吃,赶着时间跑出来作陪。

     他上午跟顾慎行说好了,顾慎行摸鱼出了一张试卷,上面密密麻麻都是题目,答题要另外拿纸张写。

     谢星珩把卷子给谢川:“不许翻书,会的就填上,不会的就多想想。

    能蒙就蒙,实在不行就空着。

    ” 答题时间,他没限制,看这孩子自觉不自觉。

     谢川展开看了眼,眼睛都瞪直了。

     “这怎么比考秀才还难?” 他准备考童生,朱先生说他没问题,教学时,留的功课会有一些往年县试、府试的题目。

     谢星珩让他不用紧张:“你才八岁,会就是会,不会就空着。

    这卷子就是摸摸底,看你基本功扎实不扎实。

    ” 谢川吞咽口水,问:“我要是答得不好怎么办?” “能怎么办?”谢星珩笑说:“让你好好学习呗。

    ” 好不好的,都得读书。

     谢川稍一琢磨,是这个理。

    他把卷子收好,说下午就回家做题。

     谢星珩摆手。

     也不至于这么赶。

     “好不容易来一趟,跟着你阿知叔好好逛逛京城。

    ” 城市风貌也是留人的理由之一,只是丰州县也朝着繁华之地迈进了,京城的诱惑力便随之降低。

     谢星珩问大哥大嫂感觉怎么样:“你们的养殖场办得可好了,我问过何师兄,整座京城,都没有那般规模的养殖场。

    ” 谢根跟陈冬在孵化鸡苗鸭苗之外,新增了养兔子的区域。

     兔子吃草,母兔下崽快,生的又多,养起来不费劲。

     谢根神色有几分激动。

     他从前没接触过养殖行业,入行就是大场子。

    因农庄各处都欣欣向荣的发展,旁边就是大牧场,对比起来,养殖场就不够看。

     也因养殖场的性价格比高,跟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价低、出货量多,他一直认为这就是挣辛苦钱。

     他们没别的本事,就努力干呗。

     这回到京城,他发现京城里都没有那般规模的养殖场,鸡苗鸭苗都是小贩子在卖,属于家庭作坊。

    人数比县城里多,可京城大啊。

     这样比较起来,他们的养殖场可就太厉害了。

     农家汉子,办事认真,比起城里人,却总有几分自卑。

    这会儿被弟弟问起,他答话时,眉眼间的自豪欣喜藏不住。

     他是有本事的了人。

     江知与就跟陈冬说话,过几天得空了,请陈冬到顾家坐坐,跟苏冉碰个面。

     苏冉在帮顾慎行弄普及教育的事,各方面的科普都会用到。

     陈冬的接生本事好,又会摸肚子正胎位。

    这东西看看怎么弄成个小书,多教些人。

     陈冬的本事是学来的,愿意教给别人。

    就是他说不准做成小书以后,别人能不能学到本事。

     这事就等碰面过后再做商议。

     家里,江承海看着何镖头夫夫俩,眼神很是心痛。

     “你俩老了。

    ” 前几年在丰州县见面时,这对夫夫俩就中年模样。

     经历个兵变,真是把人的精气神都耗没了。

     何镖头红了眼:“人哪有不老的?你看看你脸上的褶子。

    ” 江承海哈哈笑,岔开这个话题,又看看何家兄弟俩。

     何义归更加老成了,这几年操心多,两鬓生了丝丝白发。

     江承海看见年轻人白头,就会想到江致微。

    情感复杂得很。

     何义回还好,眼神灵动,一看就知道性子还没定。

     搁在往年,做长辈的,怎么都要训他两句。

    成家了,不比从前,是好汉,就要有担当,上能养老,下能育小。

    照顾好妻室,自个儿也有面子。

     现在不训啦。

     人生短短几十年,能简单开心实在不易。

     宋明晖问几位先生的情况。

     何书文擦擦眼睛:“也老得厉害,尤其是郭先生。

    ” 前阵子刚入秋,气温正正好。

    郭先生上课时都会睡着,走神的次数也多了。

     请郎中看过,说情况不太好。

     四个先生听了谢星珩的建议,都划了块地种菜。

     郭先生状态不佳,为着不让他伤心忧神,那块菜地都是何镖头悄摸摸给他侍弄的。

     宋明晖就看江承海:“海哥,我们去看看?” 他们本也要去农庄转转,听说郭先生不好,日子再往前挪挪,约好明后日就上庄子看看。

     过了晌午,何家人不久留。

    只剩何义回在家当差,不跟着回去。

     宋明晖让他出门送送,送完人,又把何义回叫来问话。

     “你一直跟着姑爷做事?” 何义回点头说是:“姑爷的差事很清闲,我早上送他去上值,下午跟他一块儿回来。

    再就是休沐时,跟他一起去其他大人府上拜会。

    没别的事了。

    ” 宋明晖点头。

     他这些年性情柔和不少,看起来有了几分温柔之色。

     何义回见状,得了鼓励般,把谢星珩行程的时辰都报出来了。

    很是规律。

     “您就放心吧,姑爷没可能沾花惹草!” 宋明晖听笑了。

     “你什么时候过来当差的?自己要来的?” 何义回顺着话,先是摇头,话都说两个字,才反应过来,又忙点头。

     他先说了“不是”,又改口说:“是,我这不是成亲了吗?也想找个差事干,姑爷是个有本事的人,我想到他身边学些东西,就求着我爹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