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采花贼!

关灯
的学生。

     一来是顾家的交友范围,别家孩子不用送来学。

    二来是一般人不敢提这要求。

    敢提要求的,又舍不得跟孩子分离,放心不下。

     江家的两个娃娃在顾家,来时两岁多点儿,现在三岁了,又甜又活泼。

     从前家长们来,小孩子们张口闭口只有学问,如今会说些课外趣事了。

    什么事都离不开两个娃娃。

     小朋友交好,大人就算认识了。

     孩子一听是两个弟弟的爹,也愿意跟他们说。

     饭间的小插曲,让大家都有了福利。

    好样的。

     谢星珩跟江知与笑容逐渐僵硬。

     因是自家孩子搞的事情,他俩之前吃瓜的状态有多投入,现在就有多尴尬。

     顾老爷不是严师吗…… 两人相视一笑,从农庄带出来的沉重心情减轻。

     他们为着哄孩子,马车上装有很多玩具。

     既然都是小宝贝的朋友,那便送一些出去。

     在玩具上,小宝贝们很大方。

    他俩自幼不缺玩具,宋明晖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教会他们分享的快乐。

     独自享用某一件玩具,只能得一时乐趣。

    大家一起玩,才会拥有大大的快乐。

     夫夫俩俩不追着人送,门口碰着了就给一个。

    这些人都不缺玩具钱,趁着兴头,让心情锦上添花。

     等小宝贝出来,就跟他们说,让他们明天记得给哥哥们送个玩具。

     小宝贝不知道为什么要送,但他们在家庭教育的“分享”之外,又新学会了“礼尚往来”。

     他们收过“大孩子礼”,是要回礼啦。

     大人们面临死别的难过,不影响到小孩子。

    回家给他们好的陪伴。

     他们俩还要夸夸爷爷们:“顾爷爷就没有我们爷爷会抱抱!” 江承海跟宋明晖被他俩逗得直笑,问他们顾爷爷抱他们没有,两个小宝才反应过来。

     对啊。

     顾爷爷怎么没有抱他俩? 他俩不记事,忘记是他们不想被抱抱了,突然委屈起来,小嘴扁着,眼泪汪汪。

     孩子哭了怎么办?哄着呗。

     次日变天,前一日的风,连着三天的雨。

     宋原带领的商队,就在雨中抵达京城。

     他儿子宋游在前边当小队长,骑着与他身高不匹配的高头大马,绕队整理队形。

    然后下马走路,牵着马踏在京城的石板路上。

     宋游穿着双黑面粉底的靴子,眼睛微睁着在地上踩踏了好几次,跟他爹大喊道:“爹,地上有石板!” 地上有石板不是惊奇事,可这里是城门口啊。

     上陵府那般繁华的沿海城市,也并非每一条街道都铺了石板。

     尤其是城门口,常有海货进出,路上铺着的是小石子,分布不匀。

    要么硌脚,要么泥泞。

     宋原笑他没见识。

     少年人好面子,自尊心强,这样说就不服气。

    亲爹都要怼两句。

     “你以前见过啊?” 宋原来京城才见过。

     不过他听谢星珩说过,权贵家里是“白玉为堂金作马”。

     世间权贵,九成在京城。

     铺个石板路算什么?总比脏了贵人衣裳好。

     宋游张大嘴巴,回过头看看他的马。

     金子做的马…… 一两金子能买多少粮食来着? 他这时才对官身有了切实的换算比例。

     他还没到顶天立地的年纪,只知道他们商户家,天生就要怕官员。

     他们还在挣银子,算铜板。

    权贵都是金玉。

     难怪那么多人想当官。

     表叔父就是官。

     真好啊。

     他问宋原:“爹,不读书,就做不了贵人吗?” 宋原眼神恍惚了一下,转瞬坚定。

     “做得了。

    ” 他会拼一条路出来,让宋家改换门庭。

     “走吧,我们晚来了几天,怕是会影响糖铺生意,先去糖铺送货,多余的再拉到仓库。

    ” 糖铺的软糖缺货两天了,原以为中秋节过后,生意会冷淡下来。

     没想到宫里也来人采买,百斤起购,各宫赏赐,各府赏赐,两轮下来,糖铺缺了货。

     宋原这批货物,一斤都留不住,糖铺留一批售卖,大半都预定出去了。

     下雨的天气,都让伙计们换上蓑衣,把裹着油布的软糖送到各家各户。

     京城贵人多,苏冉开门做生意的,不想太仰仗家里势力,做生意就照着生意的路子来,给贵客们贵宾般的待遇。

     货款现结。

    苏冉叫账房拿银子,看宋游跟宋原长得有几分相像,问:“这是你儿子吧?你们眼眉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

    ” 宋原把儿子扒拉过来,让他喊阿冉叔。

     宋游听话照做,得苏冉赠了一盒糕点。

     “我姐姐送来的,她家的厨子是江南来的,最会做糕点,你们拿回家尝尝。

    ” 宋原知道苏冉的姐姐加盟了糖铺,顺口问了一句:“开张了吗?我留些货给她。

    ” 苏冉要的就是这句话。

     他已经劳烦江知与太多,因着加盟的事,顾慎行都说他了,他不好再找江知与要软糖的货。

     他不顾自家铺子生意,拿现货去接济也不像话。

     幸好,宋原是个聪明人。

     苏冉绕到柜台后边,拿纸笔写了个地址。

     娘家的糖铺不着急,娘家不缺钱。

    糖铺是锦上添花。

     姐姐那头着急。

    倒不是婆家缺银子,过不下去日子,而是出嫁的人,在别人的屋檐下,自身过硬,才能少些磋磨。

     宋原接过来看了眼,真是巧了。

     苏家姐姐的糖铺开在了利州府。

     他跟苏冉说:“顺路的事,这个月赶不上,下个月给她铺货。

    ” 年底前挣一笔。

     各家糖铺暂时是一千斤的份额,这之外,优先给京城糖铺,其他的看情况调度。

    其实就是人情关系。

     这种关系,宋原也不能把它全禁止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情,不过分,睁只眼闭只眼,你好我好大家好。

     这头结束,他们去找江知与。

     江知与买的宅子小,安排给宋家父子俩的,也是一间房。

     宋原先带孩子去拜见江承海跟宋明晖,然后跟江知与在书房说了这回晚来京城的原因。

     接到商队以后,宋原顺路押货。

     途径利州府,但他不做停留,也不在利州府卖货。

     问就是货品定额,都是京城贵人要的东西。

     普通中小商人便罢了,向家人横行惯了,偏要强买。

    因为他们家老爷也是贵人。

     宋原贩盐时,跟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打过交道,一个经商的旁支算什么东西? 他跟人周旋几天,就顺利出了利州府。

    没在那里闹出大矛盾,也就无需常如玉的人帮忙兜底。

     江知与问:“怎么摆平的?” 宋原扯扯嘴角:“他们这种人,都是虚张声势的东西。

    我们硬气,他们自会退去,还要跟我道歉呢。

    ” 贵人嘛,京城遍地是贵人。

     他不知道向家贵人有没有预先订货,如果有,老家拿就拿了,他都不收银子。

    拿来拿去都是向家的货,进出都是一个口袋,有什么关系? 关键是京城不止向家一个贵人,向家真要拿,宋原不会拦着。

    到了京城,也只好实话实说。

    让其他贵人们看看向家的霸道。

     雁过拔毛,不过如此。

     江知与对他竖起大拇指。

     “表哥,你真厉害。

    ” 这样处理,向家商号表面和气,心里肯定憋着坏。

     之前因常如玉的回信晚了,他们动手迟。

    现在向家吃亏,必然会搞事。

     他们搞事,商战擂台就会提前。

     好好好。

     大好事一件。

     江知与想起一事。

    他要给宋游一辆自行车。

     谢星珩的自行车给了谢川。

     宋游必得有一辆。

     江知与的大车车保住了,谢星珩找人做了配件,组装完成,用了中号链条,提前挪用了小宝贝的少年自行车配件。

     谢星珩也是脸皮厚,他认为林庚肯定有多的链条,反正商队最远到南地津口县,让人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