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我爱你

关灯
谢星珩配合着来,摆出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去看卷宗。

     和之前在书里夹信纸一样,这回传信依然是夹带。

     卷宗开头那段,是盐务相关,摆在谢星珩面前这一段,是信件。

     信件很长,他拿起来往后展开,半晌没见到尾。

     这次的信件里,讲述的事很多。

     先是海城联络人,谢星珩误打误撞,联络上了刘主事刘进贤。

    在信件里,他的联络人应是他的下属职官文世昌。

     就是那个,他刚过来报道,就对他阴阳怪气的员外郎。

     文家跟他们家离得近,文世昌的独哥儿常来找江知与玩。

     这事没关系。

     谢星珩继续往后看。

     林庚说了点当前局势,首先是去年年中开始,就没有军饷送到南地边境。

     秦将军连番上奏,朝廷回复都是拖,只说在筹备了,没个准信。

     这是战备信号。

     另外是每年数次降旨召林庚回京。

    林庚今年回了京城,因谢星珩贬官,在家里过的年,不知道这件事。

     也因此,林庚顺带给他说了沈钦言遗骨的事。

     直到三月初三,沈钦言的遗骨才离开京城。

     这之前,京城戒严,严进严出。

    抬着棺椁上路,极可能被人开棺验尸,未免伤了逝者体面,日期往后延迟。

     沈钦言的管家赵忠,硬扛着沈家的压力,没让人入土为安。

    等到谢星珩的信件到京,有霍叔玉跟顾慎行出面,家里才少了喧闹吵嚷。

     然后是京城戒严的原因——守皇陵的四皇子跑了。

     四皇子是太上皇的儿子,跟现任皇帝是兄弟,他有王爵封号。

    如今该叫他贤王爷。

     他曾是夺嫡大热门,他活着跑出皇城,当今天子极为震怒。

     谢星珩又往回看了几行字。

     嗯,林庚突然回京城过年,可能就是为着帮贤王一把。

     看来他的信件,对林庚来说可有可无。

     也对,那么重要的信息,怎么可能只给他一个人传递。

     他再次往后看。

     贤王逃离京城的时机很巧,常如玉前脚点兵去剿匪,他后脚就跑了。

     林庚手握兵权,没了常如玉在京城,就没人跟他抗衡。

    不管皇帝同意不同意,他硬是把搜捕的差事抢到了。

     结果不言而喻,贤王没抓着。

     皇帝可以借机发作,但林庚不给他面子了,一改往日的卑微听话模样,他强行“领命”,在外追捕贤王。

     皇帝连下数道圣旨,要他回京,他以天下安危,皇权稳定为由,拒绝了。

     给谢星珩写信的时候,林庚和常如玉的军队碰面了。

     战争信号没来,双方都不能动手。

     林庚想争取策反常如玉。

     这之后,是后续会发生的重要事件。

     贤王为活命,必然会佣兵自立为皇。

    他手里有太上皇的诏书。

     太上皇骂当今天子是忤逆不孝之徒,要立贤王为皇帝。

     佣兵要钱,当下最快搞钱的内陆城池是几个有盐矿的县城。

     那些县城必然会被截流盐税,成为贤王的大后方。

     这是皇帝预料之外的发展,为着解决当前的燃眉之急,他陷入了两难境地。

     他不能跟林庚撕破脸,他还得给南地边境的军队发放军饷,以安军心。

     但他给了军饷,也不敢轻易调动这批人马。

    皇令下发,军马合理向内陆调动,万一林庚顺势起兵发难,皇城将无抵挡之力。

     为此,这位生性多疑的皇帝,在不敢调兵,也不想轻易放人的时候,会把林庚困在常如玉的营地里。

     这正是林庚要的。

    富贵险中求,良将难得,林庚会以身入局。

    能兵不血刃最好,若是不能,他跟常如玉,在未来几年会互相牵制,谁也不能上战场。

     林庚人在敌营,但布局深远。

     海城在不久之后,必然会上调盐价和盐税,各地税务都会上升,以筹军资粮饷。

     他交给谢星珩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在海城制造舆论,以南地发展为例,说天子不仁。

     这是舆论战。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

     百姓能吃苦,也能忍耐,但他们不能平白遭受无妄之灾。

     在税务上涨的同时,必然有众多家破人亡、卖儿卖女的事情发生。

     他们不吃不喝,割肉剜心,都填不了税务空缺。

     这时煽动一番,海城必然内乱。

     另外,这等贫苦百姓众多之地,必有数不尽的良民投身做匪。

     第二件事,林庚要谢星珩对这些匪徒给予兵器、粮食以及情报服务。

     他要在海城扶持一个以民为主的盐帮。

     要这个盐帮,内心有信仰,他们反抗是为着过好日子,清理贪官,抵制朝廷敲骨吸髓的行为。

    他们不是反民,他们是大启朝万万千千的贫苦百姓。

     林庚对此很重视,明知谢星珩是个聪明人,这一段也揉细掰碎了说。

     他告诉谢星珩:“民众反抗,才能少压迫。

    尽管会流血牺牲,但比被押着做盐奴强。

    ” 搏一搏,尚有一线生机。

     而他愿意扶持,就愿意原谅。

     若最终赢家是他,这些“匪徒”“反民”,都是